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34章 东家,这不合适
    张红旗一帮人,本就对今天的收获期待满满。

    眼下,连秦婶自己都说,捡了大漏儿,一帮人心底的期待,更是被增强了几分。

    尤其是单楹秋,她就差拿出小本子来记录了。

    按照秦婶的说法,这个摆摊的人,确实收了个大户人家最后的老底儿。

    那家人估摸着,老人全都不在了,年轻一辈压根不懂这些。

    好东西全当破烂给处理了,摆摊那人也算是搂着了。

    可惜,那人眼力不行,或许是个合格的买卖人,但古玩的知识不够,加上他那快进快出的身份,只能当个过路财神。

    这一堆瓶瓶罐罐中间,不乏精品,尤其是之前和那人掰扯的青花梅瓶,是真真的康熙官窑,可不是卖货那人说的成化官窑,更不是秦婶当时说的民国仿款。

    “你们看,这青花梅瓶画的是枯枝花鸟,鸟呢,还翻白眼看人,猛一瞅,完全不合乎审美,下意识就觉得,这是民国那帮人瞎胡闹折腾出来的,连骗人都不会。

    还有这成化官窑的落款,更是不匹配,一眼假的东西。

    可是,康熙年间八大山人的朱耷,他的画风偏偏如此。

    这人是明室后裔,本该是个贵族,可遇上了朝代更替,满心愤懑。

    所以他对当时的社会是心怀不满的,偏偏又不敢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死嘛,于是就把这份不满通过绘画给表现出来了。

    不光是他画的鸟雀,就连鹿、鱼之类的动物,全都是翻白眼看人。

    这就是有意为之,不再是画工或者见识不足了。

    至于这落款就更有意思了,康熙这人吧,他迷信的很。

    他认为瓷器易碎,落了款之后,东西碎了不吉利,所以他不让在瓷器上写款。

    倒是有不少寄托款,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落款最多。

    打这,成化年制的落款,也就算对上了。

    当然,这些条件想要串起来,还得是因为,这件青花梅瓶它本身的彩釉胎体啥的,全都没毛病,我才能确认它是真品,还是朱耷画的真品。

    这些东西是相互印证的,并非单独一项就能确认,眼下是没人折腾这些,民国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作假的高手的。”

    秦婶这番话,听的张红旗几个又迷糊又佩服的,也就是单楹秋大概听懂了,但让她自己实操,估计还是够呛。

    当然,一件青花梅瓶还不至于让秦婶把三十二件东西全给包圆。

    真正让她动心的,则是一件堪称国宝白瓷碗。

    就是冲着这个白瓷碗,秦婶才会直接叫停了打跑锤的行动。

    瓷碗小底足,厚胎,素釉失透,色青白,碗底有“枢府”二字。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有云:“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

    秦婶小心举着白瓷碗,指着那枢府二字解释:

    “这应该是忽必烈时期,在景德镇的浮梁磁局所烧制。

    当时有为枢密院专门烧制了一批订烧瓷,据说品质极高,称之为枢府瓷。

    元代时间短,烧制的瓷器自然就少,类似的精品更是罕见。

    其中带着铭文落款的,更是精品中的少数,咱们能遇上,真就是走了大运了!

    类似的白瓷碗,后世自然也有烧制,可样式已经不一样了。

    釉也远远比不上枢府瓷润,所以,这种瓷器就成了绝品了。”

    秦婶说话,可不习惯胡乱吹嘘。

    别看她那个工作工资低,但能见着不少好东西的。

    加上幼时就见惯了好东西,眼睛养出来了,在这行当里虽然称不得什么拔尖的人物,但比之后世那些专家之类的,真就不予多让。

    这一行咋说呢,见识有时候,比知识还重要。

    除了这件枢府白瓷碗和青花梅瓶之外,其余还有十五件也是真品,只不过价值比不得这两件。

    剩下那十五件,用秦婶的话来说,要么是清代仿品要么是民国仿品,买亏了。

    可话要看怎么说。

    秦婶所谓的买亏了,对张红旗来说,完全不合适。

    但凡眼下市面上能见着的,有一件买一件,放个三十年,一准不会亏,大赚!

    眼下这个情况是,即便是仿品,那也是解放前仿的。

    民国仿的就不说了,放在后世指定也不能按假的算。

    清仿就更不得了了,谁特么敢说清代的古玩,算不得真家伙?

    单楹秋跟着秦婶,也算是受教良多,张红旗他们纯属跟着看个热闹。

    晓市暂时是不会再去了,因为那些老客们的摊位,连着五六天,秦婶已经给筛过不止一遍。

    新来的摊主,怕是难再遇到今天这种情况。

    又不是真盘个铺面今后搞这些营生,那地方得养上一段时间。

    对于所谓的仿品和假货,张红旗还专门跟秦婶讨论过。

    按照张红旗的想法,清仿不能算作假货赝品之流,民国那些人仿的,得看水平,粗制滥造的撇去不谈,高手制作的,仿品也不是不能要。

    “秦婶,淘换这些东西,我打算长期整下去。

    还是那句话,但凡价格合适,仿品咱们也要。

    我呢,只买不卖,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亏了或者是赚了。

    不过有一条,但凡是发现有人开始制作新的仿品,你就得跟我说了。

    但凡新做的假货多,咱们就不收了,不过你放心,我这依然有用的着你的地方。

    头几天呢,咱们相互之间还不算熟悉,我给你工资定的低,是害怕吓着你。

    现在咱们改改规矩,你那一个月五十块,算是基本工资吧。

    这些天但凡收回来的东西,不论价值多少,一件给你提一块钱的提成。

    今后咱们全按这个算钱。”

    这一下子,秦婶都愣住了。

    算上今天,这六天来,可是一共收了一百多件东西啊,一件提一块钱,那不就是一百多块钱?

    “东家,这,这不合适,小秋她……”

    “秦婶你听我说,今后咱们淘这些老玩意的日子长着呢。

    你和秋姐不一样,你俩不用比较。

    再说了,我刚才也说了,但凡世面上出来现做的假货,咱们就不收了。

    总之,给你的你只管拿,准错不了。”

    喜欢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请大家收藏:()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