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35章 大计划
    早在和秦婶定下打跑锤的计划时,张红旗就考虑过后续的问题。

    怎么说呢,他给秦婶开出来的条件,那是指定不差。

    甚至满京城,秦婶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在这一行里混当的,干同样活,指定有人赚的比秦婶多。

    但是,人家的工作,不可能让秦婶参与,连风声,她都听不到。

    张红旗给秦婶开出来,一件东西提一块钱的提成,自然有他的道理。

    至于说秦婶为了多赚钱,从而在晓市上多买价值低的东西,咋说呢,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

    可张红旗也不是没防备,更不会没考虑到。

    单楹秋就是一道防火墙,张红旗把话说的明白,秦婶她和单楹秋不是一回事。

    另外,秦婶也早说过,晓市这种地方,得养,不能总去,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单凭单楹秋,或许不会让秦婶彻底放弃不好的念想。

    张红旗还有其他办法,这个才是大头。

    不管是指标还是电视票,每个月都能让他们这个小团体收获让普通人惊愕的现金。

    张红旗和赵铁柱都是占三股,每月分红的钱全攥手里,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些现金该如何花出去,眼下以张红旗能触碰到的领域,古玩字画这一类,算是比较靠谱的。

    另外,虽说小喜鹊被忽悠的加入了光荣的倒指标团队,但集邮市场那边,人家可没断。

    反倒是有了钱之后,和之前那些个看不太上眼的专门倒邮票的贩子更加熟络。

    自己喜欢的邮票没少买,顺带也帮张红旗不断的收集建国前的老票,可这些,也花不了太多的钱。

    于是,自打虎妞迷上老式家具之后,张红旗就开始惦记这些古玩字画之类的东西了。

    奈何单楹秋在这方面,算不得专家,和她对建筑、家具的见识没法比。

    张红旗问的多了,这才有了推荐秦婶的事情。

    晓市打跑锤更像是一场测试,无疑,秦婶交出的是一份高分答卷。

    那么下一步,就能实施张红旗最开始设想的法子了。

    这也是能让秦婶未来几年,绝对不会为了钱在晓市上胡乱买东西的关键。

    张红旗准备采取广撒网的手段,满大街小巷的收旧物件,京城的老话叫‘打鼓儿的’,和收废品的不是一回事。

    想要干这个,除了秦婶这位有专业知识和足够优秀眼力的人存着,还得有足够的人手。

    单凭张红旗他们几个,一人掰成八瓣也不够用啊。

    不过没关系,眼下京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肯干活的人。

    说白了,张红旗这计划就等秦婶这样的人就位呢,但凡有合适的人选,走街串巷的人反而不难找。

    单楹秋和她丈夫何成,全是从蒙东回来的知青。

    他们俩回来的时候,比其他知青晚太多。

    他们在草原上,一开始也是归建设兵团管的,改制之后是国营农场。

    在清泉县周边,建设兵团改制之后,乐意走的知青全都走了,基本没什么阻碍。

    乐意留下的,也都是林业局、农垦局以及其他正式单位的职工,眼下来说,日子也不差。

    可单楹秋和何成他们那边不太一样,反正就是,待也待不下去,走也不是那么好走,顶麻烦。

    也正是因此,俩人回来的太晚太晚,连个集体单位的工作都没闹上。

    何成之前干那清洁工的活,还是前面那人实在是扛不住了,跑路了,才轮到的他。

    对了,何成拢共上了四个半月的班,他一个班的人,换了两茬。

    这两口子够惨了吧?

    别着急,还有比他们回来更晚,回来早点但阴差阳错之下生活的更惨的知青。

    这些人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社会闲散人员,但是偏偏的,他们又不像前些年那一批回城早的知青,数量多到足以引起政府的重视。

    反正就是,挺尴尬的,也挺难的。

    张红旗要用的,就是这些人。

    甚至张红旗都和单楹秋商量好了,一开始人手不必太多,牢靠嘴严,仔细挑一下,先紧着西单、西四、东单、东四、鼓楼、什刹海这些重点区域转悠。

    有自行车更好,没有就自己腿儿着,一人整一个纸牌子,就写高价回收旧字画、瓷器、家具这些词。

    收的自然是解放前的东西,一旦收到,全拿张红旗这,他统一再收。

    这些人收购的价格,张红旗不管,他只给自己定收购价,那些人赚的是差价。

    卷轴类的字,一件两块。

    画,一律五块。

    瓷器类的,小件一块,中件两块,大件三块,有款的,全都翻倍。

    家具更简单,要老式的,价格嘛,全给按照商店里的新家具计算。

    至于玉石宝石之类的,张红旗的建议是,这些人一开始别碰,真遇到了,还想收,那价格就得到了他这细商量了。

    金银首饰之类的,一律不要。

    如果收到的东西有破损之类的毛病,那价格降一半。

    但是有一点,只要合乎要求,张红旗这边不挑拣,不管是民国仿的还是怎么回事,全都照价收购。

    这个才是让大家伙安心的托底之举,单楹秋还不敢在晓市扫货呢,更何况是其他知青?

    说白了,张红旗这么干,就是冲着好多旧物件眼下没人识货,也没有太高的市场价值,提前给筛一遍。

    这玩意咋说呢,就和他自己个儿说的一样,再差,也得是民国仿的吧?

    这些一直没解决工作的知青们,如果遇到了主家把东西当宝贝,或者是识货的,还可以帮忙牵线,张红旗他们自己去和主家谈。

    按照最后成交的价值,给牵线的人提成。

    这活咋说呢,但凡不偷懒,哪怕没有自行车,一个月跑下来,也能落个两三百!

    有了两三百,下月不就有自行车了吗?

    一旦这事走上正轨,秦婶坐着不动,光剩下鉴别古董了。

    一件提一块钱,她能赚多少?

    有这么高的提成,秦婶咋可能还惦记着,去晓市的时候多买几件,占那几块钱的便宜?

    “东家,你给我的提成太多,这个咱们稍后再商量。

    可这事但凡日子久了,指定得有机灵的,想法糊弄事。”

    “咱们以量取胜,就眼下这个行情,即便有人想抖机灵钻空子,他也倒腾不来真正的假货啊。”

    喜欢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请大家收藏:()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