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08章 百草堂之牛耳枫子
    入夏的青溪镇被潮热紧紧包裹着,溪面仿若蒙着一层轻纱,薄雾袅袅升腾。百草堂的木门才刚刚卸下门栓,一阵急促的拍门声便骤然响起。

    “王药师!王药师快救救我孙儿!”李阿婆抱着个四五岁的孩童,神色慌张,布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孩童小脸毫无血色,一片蜡黄,嘴唇干裂起皮,气息孱弱得如同风中摇曳、随时可能熄灭的烛火。王宁刚把晾晒的甘草收进竹筐,听到声音,立刻快步迎上前去。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袖口整齐地挽到小臂,露出的双手布满密密麻麻的老茧,那是常年抓药、碾药留下的痕迹,连指缝间都还残留着些许淡褐色的药渣。

    “阿婆别急,把孩子放诊床上。”王宁的声音沉稳有力,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心感。他手指轻轻搭在孩童的腕间,指腹感受着那细弱的脉搏,另一只手缓缓掀开孩子的眼皮,只见结膜泛白,又俯下身凑近,仔细闻了闻孩童的衣襟,眉头渐渐拧成了个“川”字,“是痢疾,而且拖得时间太久,已经脱水了。”

    “这可怎么办啊!”李阿婆双腿一软,瘫坐在矮凳上,泪水夺眶而出,止不住地抹着眼泪,“镇上好几个娃都这样,济世堂的孙老板说没药了,只给了点糖水,喝了根本不管用……”

    王宁没有回应,转身迅速走向药柜。这个药柜是他父亲传给他的,深褐色的柜体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药材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治病救人的故事。他的指尖轻轻划过“黄连”“木香”,最终停在了“牛耳枫子”的抽屉前。然而,当他拉开抽屉时,里面只剩下一层薄薄的药粉,竟连一颗完整的果实都找寻不见。

    “张娜!”王宁朝后堂大声喊道。妻子张娜端着刚熬好的金银花水匆匆走出来,她发髻梳理得整整齐齐,布裙上别着一个绣有甘草纹样的香囊,随着她的走动,散发出丝丝缕缕的清香,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你守着药铺,给李阿婆孙子先喂点补液,我去溪畔采牛耳枫子。”

    “这药有毒,你可得小心。”张娜把水壶递过去,又往他随身的药篓里塞了一包甘草,关切地叮嘱道,“记得配着减毒,我在家把砂锅热着,等你回来就熬药。”

    王宁刚要出门,药铺的门帘再次被猛地掀动,妹妹王雪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粗布包,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包上还挂着一把铜制的小药锄。她梳着俏皮的双丫髻,额前的碎刘海被汗水浸湿,脸蛋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如同熟透的苹果:“哥,我跟你去!前阵子我跟张阳哥去溪那边采过野菊花,知道哪有牛耳枫!”

    话音刚落,张阳也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是百草堂的药师,比王宁年轻几岁,总是把长衫穿得笔挺整洁,袖口别着一支精致的小楷笔,手里还拿着一本被翻得卷边的《本草图经》,一看就知道被他反复研读了无数遍:“王哥,我也去。牛耳枫子要辨成熟度,蓝黑色、卵圆形的才管用,未熟的不仅没效,还可能加重病情,多个人多双眼睛。”

    三人收拾妥当,刚走到镇口,就瞧见济世堂的伙计刘二狗蹲在老槐树下,翘着二郎腿嗑瓜子。他斜着眼睛,不怀好意地瞥了眼王宁的药篓,阴阳怪气地说:“哟,王药师这是去采‘羊屎子’啊?听说那玩意儿有毒,别采回来害了人,砸了百草堂的招牌。”

    王雪气得满脸通红,紧紧攥着药锄,刚要开口反驳,就被王宁一把拉住了。他只是淡淡地看了刘二狗一眼,语气平静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治病救人的药材,总比某些见死不救的强。”说罢,便带着王雪和张阳,大步往溪畔走去。

    溪畔的疏林里弥漫着潮湿的草木香气,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味道。王宁一边走,一边仔细留意着周围的灌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生长牛耳枫的角落。忽然,他在一棵常绿灌木前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看,这就是牛耳枫。”他指着叶片,耐心地讲解道,“宽椭圆形,叶背带粉绿,还有白色的小突起,这是辨别的关键。”

    张阳凑近,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翻开《本草图经》,逐字逐句地对照着:“没错,就是它。可果实呢?”

    三人在树下仔细寻找了一圈,却只看到几颗青绿色的未熟果实,连一颗蓝黑色的成熟果都不见踪影。王雪心急如焚,蹲在地上,拨开草丛,一寸一寸地找着,急得眼眶都红了:“前阵子我来还看到好多,怎么现在都没了?”

    张阳站起身,目光敏锐地环顾四周,忽然指着不远处的灌木丛,大声说道:“王哥,你看那边——地上有被踩过的痕迹,还有几颗被丢弃的果实壳,像是被人故意摘走了。”

    王宁走过去,弯腰捡起地上的果壳,用指尖轻轻捻了捻残留的果肉,心中已然明了:“是成熟的牛耳枫子壳。看来,有人不想我们采到这药。”他抬头望向对岸济世堂的方向,眼神瞬间变得深沉,随即又转向王雪,轻声安慰道,“别慌,牛耳枫喜欢长在灌丛和溪岸附近,我们再往上游找找,肯定能找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人顺着溪岸继续往上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他们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小道。王雪走在最前面,像一只欢快的小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忽然,她眼前一亮,指着前面一片隐蔽的灌丛,兴奋地大喊:“哥!你看!那里有蓝黑色的果子!”

    王雪的喊声让王宁和张阳精神一振,他们快步跟着王雪钻进灌丛。只见几株牛耳枫的枝条上,挂满了卵圆形的蓝黑色果实,果皮上还覆着一层淡淡的白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如同点缀在绿色枝头的宝石,正是药效最好的成熟牛耳枫子。

    “总算找到了!”王雪高兴得手舞足蹈,从包里掏出竹制的小摘篮,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伸手去够枝条,“哥,你说孙玉国会不会真让刘二狗他们来搞破坏?刚才刘二狗那眼神,一看就没安好心。”

    王宁正伸手摘着高处的果实,指尖触碰到微凉的果皮,动作微微一顿:“不管是不是他,先采够药材要紧。这果子得轻摘,别碰破果皮,不然汁液渗出来,药效会打折扣。”他边说边把摘下的牛耳枫子轻轻放进篮里,指腹偶尔蹭到果皮上的白粉,留下浅浅的印记。

    张阳则蹲在一旁,翻开《本草图经》,一边对照着果实,一边时不时在书页边缘用小楷笔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节:“‘牛耳枫子,核果卵圆形,长约寸许,熟时蓝黑,被白粉,归大肠经,主久痢’——跟典籍里写的一模一样。就是数量太少,这几株顶多采两斤,镇上患者多,恐怕不够用。”

    王宁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望向溪上游的方向,沉思片刻后说道:“再往前走走,说不定还有成片的。这溪畔疏林里,牛耳枫不会只长这几株。”

    三人沿着溪岸继续前行,地势渐渐变得陡峭起来,岸边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滑溜溜的,每走一步都得格外小心,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滑倒。王雪走在最前面,她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不放过任何一株可能是牛耳枫的植物。忽然,她被一丛开着白色小花的野草吸引,停下了脚步:“哥,这是溪黄草吧?听说也能清热利湿,要不要顺便采点?”

    王宁刚要回话,脚下突然一滑,身体不受控制地往溪边的草丛倒去。“小心!”张阳眼疾手快,伸手去拉,却只扯到了他的衣角。王宁重重地摔在草丛里,还没等他撑着起身,小腿忽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

    “哥!”王雪吓得脸色惨白,花容失色,连忙快步跑过来。王宁低头一看,只见一条通体翠绿的小蛇正从他腿边迅速溜走,蛇头呈三角形,他心中暗叫不好——是有毒的竹叶青!他小腿的裤管已经渗出了血,伤口周围很快肿起一片,泛着青紫色,看着触目惊心。

    “别动!”张阳立刻蹲下来,迅速从药包里掏出消毒的烈酒和干净的布条,神色紧张却又镇定地说道,“竹叶青的毒是血循毒,得先扎紧伤口上方,防止毒液扩散。王哥,你忍着点。”他用布条在王宁膝盖下方紧紧勒紧,又用烈酒仔细擦拭伤口,疼得王宁额头冒出密密麻麻的冷汗,却咬着牙,硬是没哼一声,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

    “这可怎么办啊?”王雪急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离镇上还有好几里路,现在送回去肯定来不及……”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悦耳的竹笛声从林子里悠悠传来,紧接着,一个穿着浅绿色布裙的姑娘从树后轻盈地走了出来。她梳着简单利落的麻花辫,发间别着一朵白色的野菊花,宛如从画中走来的仙子,清新脱俗。她背上背着个竹编药篓,篓里装满了各种草药,每一株都像是她精心呵护的宝贝,手里还握着一支竹笛。姑娘看到溪边的情景,神色微微一变,快步走过来,目光落在王宁的伤口上,语气急切却又沉稳冷静:“是竹叶青咬的?你们怎么不先吮出部分毒液?”

    “我们没带解毒的草药,不敢乱处理。”张阳抬头看着姑娘,见她药篓里放着蛇莓、半边莲,都是解蛇毒的常用药,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希望,“姑娘也懂医术?”

    姑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蹲下身,轻轻解开王宁腿上的布条,从药篓里拿出几片新鲜的半边莲叶,放在嘴里细细嚼烂,然后敷在王宁的伤口上,又用干净的草药叶仔细裹好:“我叫林婉儿,常年在这溪畔守着草药,你们是镇上百草堂的人吧?采牛耳枫子治痢疾?”

    王宁惊讶地看着她,眼中满是疑惑:“姑娘怎么知道?”

    “前几天就看到镇上有人来采这药,再看你们采的果实——蓝黑饱满,还知道避开未熟的,除了百草堂的王药师,还有谁这么懂行?”林婉儿说着,从药篓里掏出一小包晒干的牛耳枫子,递了过去,“我前阵子采了些,本想送镇上,却听说痢疾刚起,怕有人不懂药性乱用,就一直存着。你们要采这药,是镇上药材不够了?”

    “是啊!”王雪连忙点头,像小鸡啄米似的,“成熟的牛耳枫子被人故意摘走了,我们找了半天才找到一点,还不够给患者用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