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43章 尸易无限(148)
    晚上八点,“野哥鉴宝”的直播间准时亮起。林野坐在书桌前,身后的博古架上摆满了这些年收集的文物复刻品——从半坡的彩陶片到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挂件,每一件都被他擦得锃亮。他刚调整好镜头,弹幕就像潮水般涌了进来,密密麻麻的评论瞬间铺满屏幕。

    “野哥今晚又带什么好东西?上次看你鉴三星堆青铜残片,我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前排蹲!我爷爷传下来个瓷碗,今天特意请假来排队,求野哥看看!”

    “别挤!我带了个玉坠,据说是红山文化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林野笑着挥手,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行字:“大家别急,一个个来。先提醒下,鉴宝只看真假和年代,不估价,也不帮找买家,咱们纯交流文化。”他刚说完,连麦申请就爆了,第一个连进来的是个穿格子衫的小伙子,镜头里举着个巴掌大的瓷碗,手都在抖。

    “野哥好!这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说是清朝的官窑碗,您帮看看?”小伙子把瓷碗凑近镜头,碗身画着青花缠枝莲纹,碗底有个模糊的“大清康熙年制”款识。

    林野眯起眼,让他转着碗身慢慢展示:“先看釉色——康熙青花的釉色偏青灰,你这碗的釉色太亮,有点像现代化学料。再看纹路,缠枝莲的花瓣应该是‘尖头圆瓣’,你这花瓣边缘太圆滑,而且线条有点僵,不像老工匠的手劲。”他顿了顿,让小伙子拍碗底:“款识也有问题,康熙官窑的款识字体工整,你这‘康’字的竖笔歪了,而且款识周围的釉面有气泡,是现代仿品常见的特征。”

    小伙子的脸瞬间垮了:“啊?那就是假的啊……我还以为能值点钱呢。”林野赶紧安慰:“别灰心,虽然是仿品,但做工还算精细,当个摆件也不错。而且咱们通过这个碗,能了解康熙青花的特点,这不也是收获嘛。”弹幕里立刻刷起“野哥暖心”,小伙子也笑着说“谢谢野哥”,连麦断开时还不忘关注直播间。

    第二个连进来的是个中年大姐,镜头里摆着个红绳系着的玉坠,形状像只蜷曲的小猪,颜色是淡青色。“野哥,这是我结婚时婆婆给的,说传了三代,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您帮看看?”

    林野让她把玉坠对着光:“先看玉质——红山玉猪龙多用河磨玉,质地温润,你这玉坠的光泽太透,有点像青海料,不是老玉。再看造型,红山玉猪龙的身体是‘c’形,头部有明显的猪首特征,耳朵和眼睛的线条很清晰,你这玉坠的头部太圆润,耳朵都快没了,更像现代的‘小猪佩奇’造型。”他又让大姐看玉坠的孔:“老玉的孔是双面钻的,会有台阶痕,你这孔是单面钻的,边缘很光滑,是现代工具打的。”

    大姐恍然大悟:“难怪我戴了这么多年,总觉得和博物馆里的不一样!原来不是真的啊……不过没关系,婆婆的心意在就行。”林野点头:“对,文物的价值不止在真假,更在背后的故事。你这玉坠带着家里的回忆,比真文物还珍贵。”弹幕里刷起“人间清醒”,大姐笑着道谢,还刷了个小礼物。

    连麦第三个是个戴眼镜的大叔,镜头里放着个巴掌大的陶罐,表面画着黑色的旋涡纹,颜色有点发暗。“野哥,这是我在老家地里挖出来的,看着像老东西,您帮看看?”

    林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这陶罐的纹样很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他让大叔慢慢转动陶罐:“你这陶罐的纹样是旋涡纹,马家窑文化中期常见这种纹样。先看陶质,马家窑彩陶用的是细泥红陶,质地细腻,你这陶罐的陶质虽然粗糙点,但符合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再看纹样,旋涡纹的线条应该是流畅的,你这线条虽然有点断,但弧度很自然,不像现代仿品的僵硬线条。”他让大叔拍陶罐的底部:“底部有没有烟熏痕?马家窑彩陶很多是实用器,底部会有使用过的痕迹。”

    大叔赶紧翻过来,镜头里能看到淡淡的黑色烟熏痕:“有!有烟熏痕!我之前还以为是脏了呢!”林野接着说:“再看颜色,马家窑彩陶的黑彩是用含铁的矿物料绘制的,时间长了会发暗,你这颜色正好符合。不过具体年代得看实物,从镜头里看,大概率是马家窑文化晚期的仿品,或者是同时期的地方类型彩陶,不是典型的马家窑精品,但也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大叔激动得声音都变了:“真的假的?那我这陶罐不是普通的破罐子啊!”林野笑着说:“对,就算是仿品,也能反映马家窑文化的特点。建议你联系当地的文物局,让专业人员看看,说不定能进博物馆展览呢!”弹幕里瞬间炸了,“挖到宝了”“野哥牛”的评论刷个不停,大叔连声道谢,还说要把陶罐捐给当地博物馆。

    连麦间隙,林野喝了口水,刚想说话,就看到一条特别的弹幕:“野哥,我有个青铜罗盘,是爷爷传下来的,上面有奇怪的花纹,您能帮看看吗?”发弹幕的id是“寻古者”,头像还是个模糊的罗盘图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野心里一动——他自己也有个青铜罗盘,是爷爷留下的,上面的花纹和这个“寻古者”说的很像。他赶紧回复:“可以,你申请连麦,把罗盘对着镜头。”

    很快,“寻古者”连了进来,镜头里出现个巴掌大的青铜罗盘,盘面刻着复杂的纹路,指针是银白色的,虽然有些锈迹,但整体保存完好。林野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这罗盘的花纹和他的罗盘一模一样,都是由云雷纹和几何纹组成的,而且盘面中央都有个小小的“山”字标记!

    “你这罗盘是爷爷什么时候传下来的?”林野的声音有点激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靠近某些古遗址时,指针会动?”

    “寻古者”愣了愣,镜头里露出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扎着马尾辫,看起来很文静:“对啊!我爷爷是个老考古队员,他说这罗盘能找古遗址,之前我去良渚遗址时,指针真的动了!您怎么知道?”

    林野拿起自己的罗盘,对着镜头:“你看,我也有个一模一样的罗盘,也是爷爷传下来的。这罗盘的花纹是古代的‘地脉纹’,据说能感应地下的文物磁场。你爷爷有没有说过,这罗盘还有其他用途?”

    姑娘赶紧点头:“有!爷爷说这罗盘还有个配对的青铜盒,里面装着张地图,能找到‘千年秘藏’,但我找了好几年,都没找到青铜盒。”

    林野心里一震——他爷爷的日记里也提到过“青铜盒”和“千年秘藏”,还说这秘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他刚想追问,就看到姑娘的镜头晃了晃,背景里出现个模糊的身影,好像有人在叫她。

    “不好意思,野哥,我这边有点事,下次再聊!”姑娘匆匆说完,就断开了连麦,连id都变成了灰色。林野看着屏幕,心里满是疑惑——这个姑娘的罗盘和他的一模一样,难道她爷爷和自己的爷爷认识?青铜盒又在哪里?

    弹幕里也炸开了,“青铜罗盘”“千年秘藏”的讨论刷个不停,还有人说“野哥这是遇到同道中人了”“赶紧找她啊,说不定能解开谜团”。林野定了定神,敲出一行字:“大家别着急,我会试着联系这个‘寻古者’,有消息会告诉大家。接下来继续鉴宝,下一个连麦的是谁?”

    虽然心里有疑惑,但林野还是继续鉴宝。接下来的几个连麦,有带古钱币的,有带铜镜的,林野都一一仔细鉴别,还顺便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看到一枚汉代的五铢钱,他就讲了汉武帝统一货币的故事;看到一面唐代的铜镜,他就讲了唐代铜镜的工艺特点。直播间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几万人,涨到了十几万人,还有不少人刷礼物,说要支持“野哥传播文化”。

    快到十点时,林野准备结束直播,突然看到“寻古者”又发了条弹幕:“野哥,我在三星堆遗址附近,罗盘指针动得很厉害,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后面还附了张照片,照片里是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旁边放着那个青铜罗盘,指针正指着祭祀坑的方向,微微颤动。

    林野心里一紧,赶紧回复:“你别靠近祭祀坑,那里是文物保护区,很危险!你爷爷有没有说过,罗盘指针动得厉害时,要注意什么?”

    “寻古者”很快回复:“爷爷说,指针动得厉害,说明附近有重要的文物,而且可能有危险,让我找个‘懂行的人’一起去。野哥,你能不能来三星堆?我觉得咱们的罗盘能找到爷爷说的青铜盒!”

    林野看着屏幕,心里犹豫起来——他之前去过三星堆,知道那里的考古队有严格的规定,外人不能随便进入。但这个“寻古者”的罗盘和他的一模一样,而且青铜盒很可能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他又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弹幕里的观众也在劝他:“野哥去啊!说不定能发现大秘密!”“支持野哥,我们等着看直播!”“注意安全,一定要带专业人员!”

    林野深吸一口气,敲出一行字:“我会联系三星堆的考古队,申请去现场看看。‘寻古者’,你先离开祭祀坑,在安全的地方等我消息,别单独行动。”

    “寻古者”回复:“好!我等你!”然后就没了动静。

    林野关掉连麦,对着镜头说:“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关于青铜罗盘和千年秘藏的事,我会继续跟进,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咱们下次再见!”

    关掉直播后,林野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三星堆考古队郑队长的电话。电话响了几声就通了,郑队长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小林?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郑队长,我遇到个事,可能和三星堆有关。”林野把“寻古者”的事和青铜罗盘的情况说了一遍,还提到了青铜盒和千年秘藏。

    郑队长沉默了一会儿,说:“你说的青铜罗盘,我好像听你爷爷提过。他当年在三星堆考古时,也带过个类似的罗盘,说能找古遗址。至于青铜盒,我没听说过,但三星堆的新祭祀坑还在发掘,说不定真有什么秘密。你要是想来,我可以帮你申请,但必须遵守考古队的规定,不能随便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