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带人刚到来仪阁,还未及入内,远远的便听到七皇子的住处传来惨叫声。
“发生什么事了?”
“包拯,快带人进去看看——”
“是”包拯立即带人跑进了来仪阁,月瑶和李莲花也快步跟了上去。
“琪瑞过来——把门口封锁起来,任何人不得靠近!”
“是”
等包拯带人破门而入时,七皇子已经死了,死状竟与此前的高丽太子如出一辙。
包拯勘验尸体,发现七皇子身上除抓伤外,脖颈处还有一道细薄的伤痕,且其死前同样留下了一个“十”字。
楚楚惊道:“又是一个杀人十字!”
李莲花查验后,虽能断定七皇子与太子为同一凶手所害,但其致命伤确为颈部剑伤,其余伤痕却是死后造成的。
高丽两位皇子接连殒命庐州,凶手却踪迹全无。崔光浩让人传信朴将军进城,接郡主等人离开,以免再次有人遇害。
这个七皇子李希确实要行刺太子,刚进城的那场行刺,便是他筹划的,事发当晚他又想行刺,却被真的凶手捷足先登了!现在连他自己也被杀了。
消息传至高丽,高丽王震怒,当即集结重兵,扬言要攻打大宋,这也让一直驻军城外的朴将军有恃无恐。
次日,朴将军以“接郡主”为幌子,率兵强行闯入庐州城。官府收到消息后,八贤王立马带人赶到现场。
眼见高丽兵在庐州城内开始肆意杀害百姓,月瑶、李莲花及沈良、陆云等人,纷纷拔剑阻止。
月瑶始手持念汐剑,凭一身精妙轻功,如鬼魅般穿梭在高丽兵阵中。剑锋所至,高丽兵纷纷倒地不起。
月瑶的身手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
此前众人只知逍遥侯李莲花武艺高强,竟不知他的夫人月瑶也深藏不露,只因往日夫妻二人皆低调行事,月瑶更是鲜少在外人面前动武,才让这些人这么惊讶。
“好厉害!”有人忍不住惊叹出声。
就连见多识广的八贤王,也暗自惊叹。
等八贤王找到骑在马上的朴将军时,厉声斥责道,“大宋律法明文规定,外地兵马一律不得入城!”
朴将军却目露凶光:“不让进城,本将军便杀进来!你就是他们的头儿吧?今日,就用你的命来抵我两位皇子的血债!”
“你敢?”
见朴将军在八贤王面前仍下令屠杀,李莲花当即飞身跃起,一脚将其从马上踹飞数丈。
朴将军身为武将,迅速站起身欲反击,李莲花却已经从一旁高丽兵手中夺过长枪,枪尖直指其胸口,冷声道:“让你的人住手!”
朴将军却毫无惧色:“你杀了我又如何?没有我的命令,他们会杀到最后一刻……”
话音未落,一支大宋军队突然杀至,迅速控制了局面,领兵之人正是掌管大宋兵权的庞太师。
幸亏百姓知道最近形势不太好,出门的不多,官府的反应也快。
此次兵祸,除了离城门口近的几个百姓来不及反应受了伤,大部分百姓看到高丽士兵杀进城都跑走了。
月瑶给受伤的百姓用金针止了血,上药包扎后,又每人给喂了一粒补气血的丹药,便让他们去附近的药铺拿药去了。
庞太师脸上挂着笑意,看向朴将军的眼神却带着十足的威压:“听闻朴将军有兴致来庐州‘打猎’,老夫特意带了五千兵马前来助兴,此刻就在城外候命。”
朴将军虽怒,却仍坚持要为两位皇子讨个公道。
庞太师提出给自己三天破案时间,朴将军本就想缉拿真凶,加之此刻受制于人,只能带着郡主等人暂时离开。
众人回到府衙后,庞太师突然请出皇帝的尚方宝剑,显然是想给八贤王一个下马威,趁机接管庐州城。
没曾想,八贤王早有准备,亮出了先皇御赐的金翦,两方势力一时僵持不下。
李莲花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这场权力的争斗不会轻易结束。
“庞太师,八贤王,两位都是朝廷重臣,身负重任。如今外敌当前,我们更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李莲花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案子的真凶尚未查出,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私欲而耽误了大事。”
他的目光扫过庞太师和八贤王,接着说道:“城外的田地正在灌浆,这关系到百姓的生计。若因此而误了农时,百姓们将陷入困境。我们应该以大局为重,放下个人的恩怨,尽快查清此案。”
庞太师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他仍然不肯罢休。
一边阴阳怪气地指责八贤王办事不利,一边又以“皇上担心两国兵戎相见”为由,催促八贤王配合自己。
八贤王有金翦在手,态度从容,只给了他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并未松口放权。
当晚,一个神秘相士悄然出现在庞太师的房间。两人谈话间才知,来人竟是武功高强的封一寒。
他语气傲慢:“这些所谓的守卫在我看来,就像土狗母鸡一样形同虚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来庞太师曾对封一寒有恩,此次封一寒是来复命的——庞太师此前交代的事,他已办妥。
次日,庞太师便下令在全城范围内抓捕可疑人员,打算带回府衙后就严刑逼供。
就在此时,包拯亲眼目睹封一寒轻描淡写地一掌,救下了一名陌生百姓,震惊之余,他刚想喊人过来,转头的功夫,封一寒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回到府中,包拯始终想不通其中关节,便向沈良请教:“世上是否有人能随手一挥,就改变一支箭的方向?”
沈良答道:“这等本事我确实做不到。放眼天下,或许只有逍遥侯夫妇能办到——他们的内外功夫均已臻至化境,是凤毛麟角的顶尖高手。”
包拯随即告知沈良,自己今日便遇到了这样一位高手,正是此前几人一同见过的那个神秘相士。
一旁的公孙策连忙追问:“难道那相士就是杀人凶手?”
包拯摇头:“我只是觉得他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目前并无实据。”
楚楚在旁补充:“若真有这般高深的武功,要躲过守卫、虐杀皇子,确实易如反掌,合情合理。”
公孙大人闻言,当即迫不及待地命沈良去捉拿封一寒,带回府衙问话……
与此同时,一名黑衣人悄然来到高丽郡主的住处。郡主见了来人,欢喜地扑上去抱住了他——此人竟是崔光浩。
两人的对话,进一步印证了他们的嫌疑:“那两个人都死了,一切都解决了,以后再也没人能欺负你了!”
郡主轻声应道:“嗯……”
——————————————
包拯心中早已怀疑七皇子是被崔光浩所杀。他分析道:“你总说自己日日练剑,可从未有人见过你的剑。
剑虽由钢铁铸成,却能打造得薄如蝉翼,藏在腰间便可神不知鬼不觉——所以,七皇子是你杀的。”
原来,清晨时包拯与楚楚在酒馆商讨案情。楚楚提出,高丽使团中除了七皇子,或许还有他人伪造了不在场证明,如此一来,嫌疑人便只剩下崔光浩与郡主。
包拯联想到李莲花曾说过的话——在崔光浩房间里练剑的,未必是他本人,窗上的影子也可能是他人伪造。
再联想到此前崔光浩和沈良比武时,曾说自己“从不带剑”,包拯顿时生出疑问:若他真不带剑,那房间里练剑的“剑”,又是哪里来的?
两人想不出答案,便到街上散心。
途中,楚楚看到一名疑似乔装打扮的高丽侍女走进了一间药铺,为弄清对方身份,她一路尾随,竟跟着侍女来到了高丽使团的军营外。
“我想起来了!她是高丽郡主的侍女!”楚楚惊呼道。
包拯心中再起疑云:高丽使团的军营中明明有随行御医,侍女为何要大早上冒险乔装,到城里买药?
为查清侍女所买药材及其用途,包拯与楚楚折返药铺,向店主询问。
店主却以“客人隐私”为由拒绝透露,还下了逐客令:“小店只欢迎买药的客人,不买药就请速速离开。”
这等小伎俩自然难不倒包拯,他当即说道:“好,我买药,就买刚才那个小姑娘买的同款药材。”
店主见状,笑道:“你这年轻人倒有意思,行,我卖给你。”
包拯接过药包,闻了闻,发现药材的主要成分是红花。因不知红花的具体作用,他决定带回家,让懂医术的包母辨认一番。
案情暂陷僵局,庞太师的五千兵马在城外驻扎,高丽使团又因皇子命案怨气难平,府衙内虽人来人往,却都透着几分束手束脚的沉闷。
八贤王看着案桌上堆积的卷宗,指尖叩了叩桌面,转头对一旁正端详庭院中桂花树的李莲花笑道:“莲花,不如陪本王去后院凉亭对弈一局?权当松快松快。”
李莲花闻言,收回目光,笑着应道:“王爷有雅兴,在下自然奉陪。总闷在屋里,倒辜负了院中的景色。”
两人移步后院,青砖铺就的小径旁种着几株老桂树,此时正值花期,空气里满是清甜的香气。
凉亭位于庭院角落,石桌上早已摆好了一副榧木棋盘,黑白棋子分盛在两个青瓷罐中,透着几分雅致。
八贤王率先落座,抬手示意李莲花执黑先行,自己则捻起一枚白棋,指尖悬在棋盘上方,目光扫过纵横十九道线,似在斟酌开局。
李莲花却显得随意,指尖夹起一枚黑子,看也未看棋盘,便轻轻落在了天元位置,那姿态闲散得像是在随手丢一颗石子。
八贤王挑眉,眼底掠过一丝笑意:“逍遥侯这开局,倒是一如既往的随性。”说罢,他手中白棋落下,布下一道稳妥的守势。
接下来的对弈,李莲花的落子依旧“漫不经心”。
有时他会转头看一眼不远处的月瑶,见她正弯腰整理茶炉上的水壶,便随手在棋盘边缘落下一子;
有时风吹过,带起几片桂花瓣落在棋罐上,他伸手拂去花瓣,指尖的棋子便顺势落在了一处看似无关紧要的空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