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39章 小资
    江南梅雨时节,细雨如丝,沾衣不湿。张承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苏州城的青石板上。三年前,他奉旨整顿两江财政,推行玄机新政,如今已初见成效。然而姐夫顾十七临终前的嘱托仍时时在耳:“治国之道,当在人情与法度间寻求平衡。”

    顾十七常教导自己的妹夫。

    下一步需要觉醒的就是小资阶级。

    这些人虽然不用像无产阶级一样可出卖自己的体力。劳动力生命来换取财富,掌握了一定的生产资料,但其财富增长的速度仍然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

    例如天灾人祸,社会收支平衡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模式当中,这类群体一般属于原始资产积累模式。

    在社会当中,小资往往会受到地方的各种剥削。 在政治立场当中,他们存在着左右摇摆不定的思想立场。生意好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拥抱资产阶级。

    生意不好的时候他们又会同情无产阶级。

    属于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最难以团结的两面派。

    其本质还是受生活所困。如果能给予物质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认可。

    小资阶级同样可以团结。

    不过小资,其赚钱的目的大多以个人享受为主,缺乏思想教育的能动性。因其脱产的状态。所以小资阶级更多的可以选择拒绝教育。

    鼓励小资阶级去拥抱无产阶级。拥抱共产主义的原因很简单。

    人类的未来如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主导的消灭穷人的社会,当穷人和中产阶级都死亡之后,下一个要死亡的就是小资阶级。

    当小资的财富也被资产阶级给吞噬的时候,人类社会就只剩下5的人就够了。

    所以小资阶级如果不和中产无产站在统一战线的,即便是能通过出卖人类活到最后一站。也早晚会被消灭。

    因此,除了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之外,小资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必须要站在同一立场上。

    必须要统一立场,统一思想。

    姐夫的这些话,张承受益良多。一直以来都当做圣经背诵。

    ——

    转过街角,一阵喧哗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只见一家绸缎庄前围满了人,掌柜的正在与税吏争执。

    “大人,今年春蚕受灾,产量不足往年三成,这税赋能否酌情减免?”掌柜的满头大汗,拱手哀求。

    税吏面无表情地翻着账册:“玄机匣核算,你家去岁盈利三千两,今岁定额税银三百两,一文不能少。”

    张承驻足旁观。那掌柜面红耳赤,几欲争辩,最终还是颓然叹气,吩咐伙计取银两。围观的商户们窃窃私语,脸上尽是不平之色。

    是夜,张承在府衙翻查玄机匣记录,发现那家绸缎庄确已连续三月营业额大幅下滑,但税赋却因去年盈利良好而未能及时调整。

    “机器虽准,却不知变通啊。”张承轻叹一声,想起白日所见,心中泛起一丝不安。

    次日,他微服私访,约见了苏州商会会长李裕隆。这位年过五旬的丝绸商,经营着城中最大的织造坊,是当地小商户中的头面人物。

    茶楼雅间里,李裕隆恭敬中带着戒备:“不知大人召见,有何指教?”

    张承摆手:“今日不论官民,只谈商道。李先生觉得玄机匣推行以来,商界有何变化?”

    李裕隆斟酌词句:“玄机匣核算精准,杜绝了税吏贪墨,商户们不必再行贿赂,自然是好事。只是”他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

    “只是机器无情,不知变通。生意有好有坏,天时有丰有歉。如今税赋全凭去岁盈利核定,若遇灾年,商户们只能自认倒霉。”李裕隆终于道出心中块垒。

    张承若有所思:“若玄机匣能按实时营收调整税赋呢?”

    李裕隆苦笑:“即便如此,商户们仍要面对诸多难题。原料涨价、运费增加、人工成本大人可知,去年苏州城中有三十二家商铺因周转不灵而关门,其中不乏百年老店。”

    谈话间,楼外忽然传来喧哗。推开窗看,只见一队税吏正查封一家米铺,掌柜的跪地哭求,围观者众说纷纭。

    “那是城西周记米铺,祖传三代的生意。”李裕隆叹道,“周掌柜为人本分,只因去年囤粮过多,今春粮价下跌,资金周转不灵,欠税三月,这就”

    张承心中一震。玄机匣能防贪腐,却救不了生意。这些中小商户既非权贵富可敌国,也非贫民可获赈济,恰如风中残烛,稍有不慎便会熄灭。

    当晚,张承修书一封,将所见所思寄往京城。不日,收到回信,信中只有短短数字:“往徽州一行,见程云深。”

    程云深是徽州茶商,也是顾十七生前好友。张承即刻启程,前往徽州。

    徽州府歙县境内,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程家宅第不显奢华,却别有雅致。程云深年约六旬,精神矍铄,见面便道:“顾兄生前常提及你,说你有济世之才。”

    张承苦笑:“晚辈愚钝,于商户疾苦,至今方有所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程云深沏上一壶毛峰,茶香袅袅中,缓缓道:“商户之道,自古两难。上有权贵压顶,下有民生所系。生意好时,官府视你为肥羊;生意差时,无人问津。所谓‘小资’,实则如履薄冰。”

    “然当今商户,只知逐利,不思报国,遇事则左右摇摆,岂非无担当?”张承想起那些见风使舵的商人,不禁问道。

    程云深大笑:“你见过多少商人?”

    张承怔住。

    “让我带你看看真正的徽商。”程云深起身引路。

    接下来数日,程云深带张承走访徽州各地。他们见了创办义学的茶商,资助医馆的墨匠,修建道路的粮商。这些商户规模不大,却深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一夜,程家书房中,程云深取出厚厚一册账本:“这是徽商百年来的惯例——利润三分:一分养家,一分扩张,一分回馈乡里。商户不是不愿担当,而是需要引导与保障。”

    张承恍然大悟:“所以姐夫让我来见您。”

    程云深点头:“顾兄生前已有此虑。玄机匣可防贪腐,却治不了人心。欲团结小资,需先知其疾苦,予其保障,然后方能要求其担当。”

    返回苏州后,张承着手改革。他在玄机匣中增加了营商指数模块,根据天灾人祸、市场波动等因素动态调整税赋。又设立商户互助基金,由官府与商会共管,帮助遇到困难的商铺渡过难关。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日,张承收到密报,称有商户利用互助基金漏洞,骗取补助金。调查后发现,竟是李裕隆的女婿王某所为。

    公堂之上,王某跪地求饶,李裕隆老脸无光,长跪不起:“老夫教婿无方,请大人重罚。”

    张承沉吟良久,最终道:“罚自然要罚,但更要补过。李老先生,苏州商户需要个带头人,引导同行守法经营,互助互利。这个责任,你可愿担?”

    李裕隆愕然抬头,见张承眼中并无讥讽,只有真诚,不禁热泪盈眶:“老夫必当竭尽全力!”

    此后数月,李裕隆积极组建商户联盟,订立行规,互相监督。更令人惊喜的是,当江北水灾时,苏州商户自发组织募捐,筹集善款粮草,由玄机匣统一调度分配,效率远超以往。

    然而就在形势好转之际,一场危机悄然逼近。

    来自京城的消息:以户部尚书刘廷栋为首的保守势力,联合一些大权贵,开始抨击玄机匣“纵容商户,损害国税”,更指责张承“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一夜,张承正在批阅公文,忽闻门外喧哗。开门一看,竟是李裕隆带着数十名商户代表,冒雨前来。

    “大人,京城的事情我们听说了。”李裕隆神情激动,“我们联名上书,愿为大人作证,玄机新政利国利民!”

    “对!我们按了手印,画了押!”众人纷纷响应。

    张承接过万民书,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印,眼眶湿润。这些往日被诟病“左右摇摆”的小商户,此刻却展现出惊人的团结与担当。

    “诸位好意心领,但此事不宜硬碰。”张承温言劝回众人,独坐书房至天明。

    三日后,京城传来圣旨,召张承回京述职。离苏那天,意想不到的场景出现了——从府衙到码头,道路两旁站满了商户百姓,默默送行。

    李裕隆上前奉上一杯饯行酒:“大人保重。苏州商户,永记恩情。”

    回京路上,张承不断思考。这些小商户,看似立场不定,实则是生存所迫。若得保障与尊重,他们愿报以忠诚与担当。这或许就是姐夫所说的“平衡之道”。

    京城朝堂上,气氛凝重。刘廷栋等人罗列罪状,咄咄逼人。张承不卑不亢,逐一辩驳,更出示玄机匣数据,显示试点地区税赋实际增长了二成,且民生改善,商民称颂。

    就在争执不下时,忽然传来急报:苏州、徽州等地商户联合上书,请求推广玄机新政,并自愿提高税率以为国分忧!

    朝堂哗然。历来商户都是想方设法避税减税,何曾有过主动加税之事?

    龙椅上,一直沉默的皇帝终于开口:“朕记得顾爱卿生前曾说,治国如烹小鲜,火候很重要。张爱卿,你这火候掌握得不错。”

    形势逆转,刘廷栋等人哑口无言。

    退朝后,皇帝单独召见张承,问道:“商户历来重利轻义,你是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提高税率的?”

    张承恭敬回答:“回陛下,臣只是明白了姐夫顾十七的遗志。小商户如池中鱼,水润则活,水涸则亡。予其活路,得其忠心;予其尊重,得其担当。他们并非天生摇摆,只是需要保障与引导。”

    皇帝颔首:“如今你有何打算?”

    “臣请旨修订商律,确立商户权利与义务;完善玄机匣,建立普惠金融体系;鼓励商户组建行业协会,自治自律。”张承郑重道,“如此,小资可成国安基石,而非乱世浮萍。”

    皇帝准奏,命张承全权负责。

    离宫时,夕阳西下,将紫禁城的红墙金瓦染得一片辉煌。张承想起顾十七临终之言,喃喃自语:“姐夫,我终于明白了。治国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万千色彩间寻求和谐。小资并非敌人,而是可以团结的伙伴。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

    翌年新春,修订后的《大明商律》颁布,玄机匣系统推广至全国。商户们有了法律保障,也开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三月桃花开时,张承重返苏州。李裕隆等商户设宴接风,酒过三巡,老人感慨道:“以往我们这些商户,生意好时怕官府眼红,生意差时无人问津,只得左右逢源,被人讥为墙头草。如今有了保障,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做人了。”

    席间,年轻商户们畅谈发展计划,有人要扩大经营,有人要创新工艺,有人要资助寒门学子。看着这蓬勃气象,张承欣慰地笑了。

    夜深宴散,张承独坐院中,仰望星空。他仿佛看到顾十七在云端微笑,那目光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姐夫,您放心。”他轻声道,“我会继续完善这玄机系统,让大小商户各得其所,让财富如活水流转,泽被万民。这世上本无注定对立之阶级,唯有未能相通之人心。”

    清风拂过,满树桃花纷落如雨。在这片绚烂花雨中,一个新的时代正在缓缓开启。

    喜欢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请大家收藏:()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