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58章 赶考
    罗卿儿之前那个院子太小,而且周围风气不好。

    所以高娥只能去找滨王,他堂堂一个王爷,有个别苑什么的多正常。

    再说这些都是覃州城的学子,到时候有高中的,他脸上也有光。

    所以过了年高娥就去找滨王。

    滨王年前已经下令开始丈量土地了,结果第一个麻烦出现了:他没人。

    所以丈量土地的还是下面的人,到时候丈量成什么样还是他们说了算。

    这肯定不是滨王想看到的。

    “民妇见过知府大人。”高娥行礼。

    “你不来我都要去找你了。”滨王示意高娥坐,自己也有些烦躁的坐在椅子上“下面那些官吏油滑的很,净给本王打哈哈,还哭穷。”

    以前邓誉不在意这些,他只要好处,和那些官吏的利益是一致的,反倒简单。

    如今滨王来真的,动了真格,那些人的屁股没有干净的,就开始各种不配合。

    “这事王爷找我也没用。”高娥想滨王真是高看她了。

    “那你……”滨王说这主意是高娥出的,如今执行不下去不找她找谁?

    可是想想高娥还是提议,最终也是他觉得行才这样做。

    “罢了,罢了。”滨王无奈“左右不过做三年知府,熬到时间就回京。”

    高娥觉得这滨王真是干啥啥不行,撂挑子第一名:“别呀,新官上任三把火,况且你还是一个王爷,他们一不配合王爷就算了,岂不是让他们觉得王爷很好欺负。”

    “你不用激我。”滨王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随便他们怎么想,他们还敢对我不敬。”

    “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就让他们自己丈量,到时候抽查,若是有出入严厉追究。”高娥笑着说。

    “问题就是他们压根不丈量。”滨王摊手“总不能让本王自己去丈量。”

    “不丈量也行,就现在的田亩直接抽查,若是有出入也直接问责。”高娥觉得滨王也没那么坚决。

    就像曹耿,刚开始不怎么样,但是他的内心够坚决,所以几年下来就把合县那些人给收拾住了。

    “现在到处都是民变,本王把他们惹急了,他们也民变怎么办?”滨王担心。

    “王爷先把命令下了,先不定期限,看看反应。”高娥提议。

    滨王觉得也是:“你找本王干嘛?”

    “青潭书院的学子要进京赶考,滨王可有闲置的宅院,让他们入京之后有个落脚的地方,可以安心准备科考。”高娥直接说。

    滨王反复想了想。

    每年到春闱的时候京城的客栈都爆满,价格还奇高,对普通学子来说的确是问题。

    “这些事情都是王妃在管,我给你写一封信,到时候让王妃安排一下。”滨王说完就去写信。

    原来滨王也是一个甩手掌柜。

    高娥拿了信就回去,家里杜维清他们已经收拾妥当,就等着出发。

    这次高娥让陆青罗、林思柯、罗大刚和褚戎一起去,又在坝头村和鸡鸣村挑选了二十个身手好的一起。

    别的不说,就这阵仗,让青潭书院的学子觉得他们的书院很强大。

    陈泛生最近天天盯着陈克,让陈克和高娥单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一直到要出发了,陈克才得空和高娥聊聊。

    “娘子让他们都护送我们去京城,若是家里出事了怎么办?”陈克担心。

    “相公放心,吴杨还在,况且如今合县安稳,覃州城又是滨王在,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高娥笑着说。

    陈克犹豫再三:“科考一事,有时候就是命,我担心……”

    “相公不必担心。”高娥笑着说“青潭书院那么多学子呢。”

    陈克就是担心书院的学子高中了,他一个山长没中,更丢人了。

    不过他也有些底气,如果前世和今生一样的话,今年的考题应该不会有变化,他只要提前准备就行。

    “你们还要聊多久?”金如意在外面叫了起来。

    她是送金朝过来的。

    原本她想和金朝一起进京,但是高娥说到时候滨王妃会安排,她就算了,不想再和滨王府有什么来往。

    “好了,好了。”高娥应了一声“相公快出去吧,别让他们等时间长了。”

    陈克离开,高娥把陆青罗叫了进来。

    “这两盒珍珠,一盒给滨王妃,一盒送给长公主。”高娥交代清楚。

    她原本还想给云葙准备一盒,但是想想许博彦现在和庆王的关系还是算了,送去了有可能让云葙为难。

    “嗯。”陆青罗收了起来。

    “此番你去京城不要多管任何事,路上见到看不过去的就不看,不行就坐马车……”高娥一件一件叮嘱。

    就陆青罗这性子,自己不在身边别人不知道能不能兜得住。

    “行了,行了。”陆青罗听的脑瓜仁嗡嗡的“我知道。”

    高娥看着陆青罗:“我儿子出远门我都没这么担心过。”

    “你儿子没出过远门。”陆青罗摊手。

    高娥没好气的瞪了陆青罗一眼。

    各种叮嘱,总算是把人给送走。

    高娥站在书院的路口看着车队离开,若这次青潭书院能高中十个,她就开始建藏书楼。

    高中十二个,她就建一个大的。

    把人送走,刚好女眷都在,高娥就带着她们去欢喜煮吃了一顿,回到家已经是下午,看到姬无恙坐在院子里。

    “你今天没事了?”高娥怎么觉得姬无恙有点落寞。

    在这之前,姬无恙并没有觉得青潭书院怎么样,但是今天看到高娥安排人送书院学子进京赶考,突然觉得青潭书院已经成了气候。

    “大姐是怎么想到建一个书院的?”姬无恙突然问。

    高娥听到姬无恙这样问笑了起来:“怎么想到问这个。”

    “就是觉得一般人想的是读书,而不会建书院。”姬无恙主要觉得以陈家的处境,读书已经很难,怎么会想到建书院。

    而且从杜维清开始,办雅集,出雅集诗集,一步一步都是用最小的成本促成了这件事。

    一般书院都是朝廷和世家大族建的。

    “家里孩子多,以后读书太花钱,干脆自己建一个。”高娥笑着说“说不定还能赚点钱。”

    喜欢耕读人家请大家收藏:耕读人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耕读人家请大家收藏:耕读人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