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坳里有个小村子,名叫野果村。村子四面环山,进出不易,村中不过二三十户人家,日子过得清苦,却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村里孩子没见过糖人泥哨,平日里无非是摘野果、掏鸟窝、溪里摸鱼,却也自得其乐。
这张五是个三十出头的货郎,长得精瘦,面色黝黑,一双眼睛却亮得很。他每隔两月便来一趟,挑着个旧担子,两头木箱里装着针线、顶针、粗布、盐巴之类。别的货郎嫌这村子穷,不爱来,唯独张五从不间断。
“张货郎来喽!”村口玩耍的孩子眼尖,瞧见山道上那个熟悉的身影,便一溜烟跑回村里报信。不一会儿,十几个孩子围了上来,眼巴巴望着张五的木箱。
张五放下担子,抹了把汗,笑道:“小猴崽子们,今儿又摘了什么好东西?”
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掏出各式野果:红艳艳的山楂、紫嘟嘟的桑葚、黑溜溜的野葡萄,还有用荷叶包着的覆盆子。有个叫小石头的男孩最是机灵,总是能找来些稀罕物,这次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几株草药。
“张叔,这是我爹前些日子从后山崖上采的灵芝,娘说能卖好价钱哩。”小石头捧着那株伞盖状的灵芝,眼睛亮晶晶的。
张五接过一看,果真是上好的赤灵芝,市价少说能卖一两银子。他摸摸小石头的头:“好小子,这般金贵的东西也舍得给我?你爹娘可知?”
小石头咧嘴笑了:“爹娘说张叔常关照我们,该当的。”
张五心下感动,从箱底掏出个布包,打开来竟是十几个彩绘的小泥人,有骑马将军,有提篮仙女,栩栩如生。孩子们顿时眼睛都直了,他们何曾见过这般精巧的玩意儿?
“这是省城带来的。”张五将泥人分给孩子们,“不值什么钱,拿着玩罢。”
孩子们如获至宝,欢天喜地地去了。张五望着他们背影,摇摇头笑了,将那株灵芝仔细收好,盘算着下次多带些小玩意儿来。
如此又过了大半年。这年入秋后,张五本该来村里的日子却不见人影。头几天孩子们尚不觉得,过了七八日,便有些着急了。
“张叔从不误期的,别是出了什么事?”小石头对伙伴们说。
又等了三日,仍不见张五。小石头放心不下,约了两个大些的孩子,一路沿着山道去找。走出十来里地,果然见道旁有间废弃的山神庙,庙外扔着个破担子,正是张五的。
三个孩子忙跑进庙里,但见张五躺在草堆上,面色通红,浑身发抖,已是昏迷不醒。
小石头伸手一探额头,烫得吓人,急道:“不好,张叔这是染了热病!”
最大的孩子二牛说:“我爹说过,热病耽误不得,得赶紧请大夫。”
“最近的大夫也在三十里外的镇上。”另一个女孩小花愁道,“咱们脚程再快,来回也要一天。”
小石头咬咬牙:“你俩照看张叔,我回村喊人帮忙。”
小石头飞跑回村,将事情一说,大人们都皱起眉头。三十里山路难行,且请大夫诊金药费都不是小数目,野果村家家穷得叮当响,哪来的余钱?
眼见大人们犹豫,小石头急了,回家将储钱的小瓦罐砸了,倒出百十文钱——这是他攒了两三年,本想买把好弹弓的。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回家拿出自己的积蓄,有的几个铜板,有的只有些好看的石头弹珠。
老村长看得眼圈发红,叹道:“罢了罢了,张货郎平日待咱们不薄,不能见死不救。”说罢取出自己仅有的半吊钱,又招呼几个青壮后生抬竹床去接人。
小石头却道:“等抬回来就晚了!我先带些草药去,我认得退热的方子。”
原来野果村的孩子自小在山里跑,大都识得几种草药。小石头更是跟着村里老人学过不少,平日里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自己采药治。
当下小石头带上小花和二牛,背了竹筐就往山神庙跑。到了庙里,他先捣了薄荷叶给张五擦身降温,又吩咐二牛去寻柴胡、黄芩,让小花找金银花、连翘。
三个孩子在附近山坡上奔走搜寻,日头偏西时,总算采齐了几味退热解毒的草药。小石头照记忆中的方子配比捣碎,熬了药汤,一点点喂给张五喝下。
如此守了一夜,次日清晨,张五的高烧竟真的退了些,人虽还虚弱,却已能认人说话了。
见张五情况稳定,二牛这才动身去镇上请大夫。老郎中来了一看,连连称奇:“这草药方子配得极准,剂量也妥当,再晚上一日,怕是神仙难救喽!”
张五在村民照料下日渐好转,得知是孩子们救了自己,这个硬汉子竟落下泪来。他握着孩子们的手道:“我张五走南闯北这些年,没想到最危难时,是你们这些娃娃救了我的命。”
养了半个月病,张五要告辞了。临行前,他将那株灵芝还给小石头:“这宝贝你们拿去卖了,换些米面。”
小石头死活不肯收:“张叔,您平日送我们泥人糖块,从不计较价值。这灵芝再金贵,能金贵过人命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五推辞不过,只得收下,心中却有了主意。
再过两月,张五果然又挑着担子来了野果村。这次他的担子沉了许多,一头仍是日常杂货,另一头却全是给孩子们的礼物:不仅有糖人泥哨,还有木雕的小动物、彩绳编的蚂蚱、甚至有几本旧书。
孩子们欢喜得什么似的,却不好意思白拿礼物。小石头代表大家说:“张叔,我们没什么可换的,这些您还是拿去卖钱吧。”
张五板起脸:“这是什么话!叔送你们东西,还要换不成?快拿着,不然叔可要生气了。”说着硬把礼物塞到孩子们手里。
自此之后,张五每次来野果村,总会多带一包小玩意儿。有时是几块饴糖,有时是草编的蛐蛐笼,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是一人得了一双布鞋——张五特意量了他们的脚码,请鞋匠做的。
野果村的大人们过意不去,商量着要凑些东西回礼。张五知道了,连连摆手:“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万万不可。我张五这条命是孩子们捡回来的,这点小东西算得什么?”
这年冬天格外冷,大雪封山前,张五特意提早来了野果村。这次他除了日常货物和孩子们的礼物,还带了一大包棉花和厚布。
“我瞧今年天冷得早,给孩子们添件棉袄吧。”张五对老村长道。
村长老泪纵横:“张货郎,你这这让咱们如何过意得去啊!”
张五笑道:“老村长说哪里话。我常年在外奔波,无妻无子,早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家晚辈了。长辈疼晚辈,不是该当的么?”
村里妇人们连夜赶工,用张五带来的料子给每个孩子做了新棉袄。小石头那件格外厚实,袖口还绣了个小货担——原来是张五特意吩咐的。
大雪封山后,张五破天荒留在野果村过年。除夕那晚,全村聚在祠堂里,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吃着张五带来的芝麻糖,听他说外面的故事。
小石头倚在张五身边,忽然问:“张叔,你为什么对咱们这么好?”
张五摸摸他的头,眼望堂外纷飞的大雪,缓缓道:“叔年轻时也穷过,知道穷苦人家孩子的难处。后来走街串巷,见的都是算计价钱、讨价还价。直到来了你们村,孩子们用野果换糖人,纯粹得很。我病了那回,你们不计代价救我,更让叔明白了:这世上有些情义,是金银换不来的。”
开春后,张五要继续上路了。临行前,小石头带着孩子们来到村口,每人都捧着一包东西。
“张叔,这是我们凑的。”小石头代表大家开口,“不是换,是送。您常年在外,比我们更需要这些。”
张五打开一看,里面是各式草药:有治风寒的,有止泻的,有止血的,甚至还有防蛇虫的香包。每包药上都细心地用木炭写了用途和用法。
这个走南闯北的硬汉子又一次湿了眼眶。他收下礼物,郑重地向孩子们鞠了一躬:“这些比金银还贵重,叔一定好好珍惜。”
自此之后,张五仍是每两月来一次野果村,每次都会多带一包小礼物。野果村的孩子们也总是提前准备好野果和草药——不过他们不再说“换”,而是说“送”。
有些货郎笑话张五:“老张,野果村那穷地方,值得你如此费心?能赚几个钱?”
张五总是笑而不答,心里却道:你们哪里知道,那山里藏着最珍贵的宝贝呢。
多年后,小石头走出大山,在镇上开了家药铺。他永远记得张货郎的教诲,对穷苦人家常减免药费,有时甚至白送药材。旁人不解,他便讲起那个货郎和孩子们的故事。
“张叔说,这世上有种账,是算不清的。”小石头望着远处青山,微笑道,“有些情义,比金银更贵重。接受了,就要传下去。”
野果村的山路渐渐好走了,货郎们也来得勤了,但村民们始终记得那个总会多带一包礼物的张货郎。而张五直到走不动路,都没有错过一次去野果村的日子。
他常说:我要不去,那些小猴崽子该惦记了。其实究竟是谁惦记谁,又有谁说得清呢?
情义这东西,本来就是一杆秤,称得出重量,却称不出深浅。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