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79章 暖院迎耆老 瑶光映山乡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暖院迎耆老 瑶光映山乡

    秋阳刚漫过青石镇的山坳,李渊就带着工程队的最后一批工人,把智能护理床的最后一根线路接好。调试屏上跳出“设备运行正常”的绿色字样时,他直起身捶了捶腰,转头就看见苏瑶抱着一摞被褥从教学楼里走出来——米白色的被面上绣着淡蓝色的栀子花,是她特意让市里的家纺厂定制的,说要让山里的老人住得像家里一样暖。

    “线路都接好了?”苏瑶走到他身边,指尖轻轻拂过护理床的护栏,“刚才张奶奶打电话来,说已经把家里的老藤椅捆好了,就等咱们去接她。”

    李渊点头,目光扫过改造后的养老院:两栋教学楼被打通,左边改成了12间智能护理房,每间都配了独立卫生间和紧急呼叫系统;右边是康复训练室和文娱活动室,康复室里的跑步机、按摩仪都是李阳特意选的低噪音款,怕吵到老人休息;操场中央的老槐树下,李悦正领着几个镇上的孩子,用彩漆在石桌上画栀子花,粉白的花瓣顺着她的笔尖落在青石板上,活脱脱像刚从枝头摘下来的。

    “爸!妈!健康监测系统跟卫生院的对接好了!”李阳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过来,屏幕上跳动着青石镇卫生院的logo,“院长说以后老人的血压、心率数据,每小时会自动同步一次,要是有异常,卫生院的警报器会跟咱们这边同时响。”

    他说着点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表格:“我还把每个老人的用药习惯、过敏史都录进去了,护工扫码就能看。比如刘大爷有高血压,每天早上七点要吃降压药,系统会提前十分钟提醒护工;张奶奶对青霉素过敏,每次去卫生院看病,系统会自动弹出来提醒医生。”

    苏瑶接过电脑,仔细翻看着表格,眼眶慢慢热了。三个月前第一次来青石镇,她还在担心智能设备会让老人觉得冰冷,可现在看着这些满是细节的设置,看着李阳熬红的眼,看着李渊手上磨出的茧,看着李悦沾满油漆的小手,突然觉得“瑶光计划”从来不是什么宏大的工程,而是一家人把“让老人安享晚年”的初心,拆成了一根线路、一床被褥、一个提醒,慢慢堆成了温暖的模样。

    “王婶他们呢?”李渊看向门口,护工培训已经结束一周,五个本地护工早就盼着老人入住了。

    “在厨房炖鸡汤呢,”苏瑶笑着说,“王婶说老人刚搬来,得喝点热汤补补。她还从家里带了自己腌的萝卜干,说配粥最香。”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热闹的脚步声。李悦第一个跳起来:“是张奶奶他们来了!”她举着还没画完的彩笔,像只小蝴蝶似的冲了出去。

    李渊和苏瑶跟着走到门口,就看见王主任领着十几个老人,背着包袱、牵着藤椅,慢慢走了过来。张奶奶拄着拐杖走在最前面,怀里抱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她给李悦缝的虎头鞋;刘大爷被邻居扶着,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儿子小时候的样子;还有陈奶奶,手里提着一篮子刚蒸好的红薯,说要给大家尝尝鲜。

    “李总、苏总,咱们来啦!”张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伸手就去握苏瑶的手,“这几天我天天跟老姐妹们说,咱们的养老院比城里的还好看!”

    苏瑶赶紧扶着她,往院里引:“张奶奶,快进来暖和暖和。王婶炖了鸡汤,一会儿您尝尝。”

    老人们走进养老院,都忍不住四处打量。刘大爷看着智能护理床,伸手摸了摸床垫:“这床真软,比我家里的土炕还舒服。”李阳赶紧走过去,按了一下护栏上的按钮,床板慢慢抬起:“刘大爷,您要是想坐起来,按这个蓝色按钮就行;想翻身,按这个黄色的,它会慢慢帮您翻,不会硌着您。”

    刘大爷试着按了一下蓝色按钮,床板缓缓抬起时,他眼里满是惊喜:“真神奇!以后我自己就能坐起来了,不用麻烦别人了。”

    陈奶奶则走到文娱活动室,看着墙上挂着的山水画,还有李悦画的漫画:“这画真好看,以后咱们在这里聊天、下棋,多热闹啊。”李悦跑过来,拉着她的手:“陈奶奶,我还会画牡丹,等明天我画一幅给您挂在房间里!”

    李渊看着老人们的笑容,悄悄退到一边,给养老院的张院长打了个电话。上次市里考察后,张院长就说要派两个有经验的护工来支援山区,现在老人顺利入住,正好让她们过来带带本地护工。

    “张院长,老人们都到了,一切都好。”李渊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您派的护工明天到就行,这边都安排好了。”

    挂了电话,他看见苏瑶正帮张奶奶铺床。米白色的被褥铺在智能护理床上,张奶奶把布包打开,拿出虎头鞋递给李悦:“小姑娘,这是我给你缝的,你试试合不合脚。”

    李悦接过虎头鞋,笑得合不拢嘴:“谢谢张奶奶,真好看!我明天就穿!”

    王婶端着一碗鸡汤走过来,递给张奶奶:“张奶奶,快喝点热汤。这鸡是我家里养的,炖了两个小时,可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奶奶接过碗,喝了一口,眼眶就红了:“这汤比我闺女炖的还香。我闺女在外地打工,好几年没回来给我炖过汤了。”

    苏瑶坐在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张奶奶,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您想闺女了,咱们可以视频聊天,让她看看您在养老院过得多好。”

    张奶奶点点头,擦了擦眼泪:“好,好,以后不麻烦闺女了,不给她添乱了。”

    中午的时候,养老院的厨房里飘满了香味。王婶和护工们做了一桌子菜:炖鸡汤、炒青菜、蒸红薯、腌萝卜干,还有李阳从市里带来的酱鸭。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说说笑笑,像一家人过年一样热闹。

    刘大爷夹了一块酱鸭,慢慢嚼着:“这酱鸭真好吃,我年轻时在城里吃过一次,后来再也没吃过了。”

    李阳笑着说:“刘大爷,您要是爱吃,以后我每周都给您带。咱们养老院的伙食,保证每天不重样。”

    老人们听了,都开心地笑了。陈奶奶看着李渊,认真地说:“李总,你们真是好人。以前我总担心自己老了没人管,现在有你们,有这么好的养老院,我再也不担心了。”

    李渊放下筷子,看着老人们:“陈奶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咱们‘瑶光计划’,就是要让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山里。以后你们有什么需求,尽管跟我们说,我们一定尽力满足。”

    下午,李阳开始教老人们用智能设备。他把李悦画的漫画贴在每个房间的墙上,漫画上画着怎么按呼叫铃、怎么测血压、怎么用电视遥控器。张奶奶看着漫画,跟着李阳的步骤,按了一下呼叫铃,护工王婶很快就跑了过来:“张奶奶,您有什么事吗?”

    张奶奶笑着说:“没事,我就是试试,这铃真灵!”

    刘大爷则跟着李阳学用血压仪。他把胳膊放进血压仪的袖带里,李阳按了一下按钮,血压仪很快就报出了数据:“刘大爷,您的血压是135/85,很正常。您每天早上起来测一次,数据会自动存到系统里,医生能看到。”

    刘大爷点点头:“好,好,以后我每天都测,不让儿子担心。”

    傍晚的时候,老人们都累了,陆续回房间休息。苏瑶和护工们挨个房间查看,帮老人们盖好被子,调试好智能护理床的角度。张奶奶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小夜灯,突然说:“姑娘,我这辈子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没享过这么好的福。要是我老伴还在,他肯定也高兴。”

    苏瑶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张奶奶,您老伴要是知道您现在过得这么好,肯定会放心的。以后我们会好好照顾您,让您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张奶奶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好,好,我相信你们。”

    等老人们都睡熟了,李渊、苏瑶、李阳、李悦才坐在操场的石凳上休息。夜色渐深,山风吹过,带来了桂花香。李悦靠在李渊怀里,打了个哈欠:“爸爸,爷爷奶奶都睡着了吗?”

    李渊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睡着了,他们今天都累了。”

    苏瑶看着远处的山影,轻声说:“没想到这么顺利。以前我还担心老人们不适应,现在看来,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愿意接受新事物。”

    李阳拿出手机,翻看着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今天所有老人的血压、心率都正常,没有异常情况。明天张院长派的护工就到了,咱们可以跟她们一起制定更详细的护理计划。”

    李渊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满是温暖。从部队退伍到现在,他经历过枪林弹雨,也经历过创业的艰难,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心里踏实。他知道,“瑶光计划”在山区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但这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山区需要他们,还有更多的老人需要他们。

    “对了,下周市里要举办养老产业博览会,邀请咱们去参展。”苏瑶突然想起一件事,“咱们可以把青石镇养老院的照片、视频带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瑶光计划’,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支持咱们,帮助更多的山区老人。”

    李渊点点头:“好啊,咱们一起去。李阳可以准备一下智能设备的演示,李悦可以把她画的画带去展示,让大家看看咱们养老院的温暖。”

    李悦立刻坐起来,眼睛亮了:“我还要画一幅大的,画咱们青石镇的养老院,画爷爷奶奶们的笑容!”

    一家人都笑了,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层温柔的纱。操场中央的老槐树下,李悦白天画的栀子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山区养老院的温暖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养老院里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早上起来会跟着护工做早操,上午要么在康复室锻炼,要么在文娱活动室下棋、聊天,下午李悦会给他们讲故事、画画,晚上大家一起看电视剧、吃水果。

    有一天,刘大爷的儿子突然从外地回来,看到父亲住在干净整洁的养老院里,还能用智能设备自己测血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拉着李渊的手,哽咽着说:“李总,谢谢您!以前我总担心我爸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现在看到他过得这么好,我终于能放心了。以后我每个月都回来看看他,也会跟身边的人宣传咱们的‘瑶光计划’,让更多的人来支持你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