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78章 山径寻微光 瑶光入云深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山径寻微光 瑶光入云深

    晨光刚漫过养老院的青砖檐角,李渊就握着方向盘,将车稳稳停在庭院门口。副驾上的苏瑶正低头核对文件,晨光落在她微蹙的眉尖,却被她指尖划过“山区拓点调研表”时的温柔,悄悄揉成了暖绒。后座的李阳抱着笔记本电脑敲个不停,屏幕反光里映着他眼底的专注,而李悦则把脸贴在车窗上,盯着远处晨雾里的山影,小手攥着昨晚画好的“瑶光养老院山区版”——画纸上,暖黄色的房子旁多了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山路上还画着几个牵着老人的小人。

    “爸,还有半小时到青石镇,镇政府的王主任说会在路口等咱们。”李阳抬头看了眼导航,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数据,“我把之前整理的山区老人数据又核对了一遍,青石镇60岁以上老人占比38,其中独居老人有127位,大多有基础慢性病,而且超过七成的老人没接触过智能设备。”

    李渊“嗯”了一声,方向盘轻轻一打,避开了路边的石子。车窗外的风景渐渐从城市的高楼变成了乡村的田埂,晨雾慢慢散开,露出远处青黛色的山轮廓。“昨晚跟张院长通了电话,她已经帮咱们联系了青石镇的卫生院,今天下午可以先去跟医生对接老人的健康档案。”

    苏瑶放下文件,转头看向窗外,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又藏着一丝担忧:“我怕咱们的智能设备到了山里会水土不服。城里老人接受度都需要时间,山里的老人怕是更难适应。”

    “妈,放心吧,”李阳合上电脑,笑着说,“我这次带了改装过的智能呼叫铃,把界面改成了大图标和语音提示,老人只要按一下红色按钮,就能直接联系到护工,还能报血压、心率这些基础数据。而且我还编了个简单的教学小程序,用动画演示怎么用,比光说要清楚多了。”

    李悦突然举起画纸,凑到前排:“妈妈,我也有办法!我可以把怎么用智能床的步骤画成漫画,爷爷奶奶看画就懂了!”

    苏瑶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咱们悦悦真聪明,这个办法比爸爸和哥哥的都好。”

    李渊也笑了,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暖意。从决定拓展山区服务点开始,这一家人就没闲过——苏瑶连着一周熬夜改调研方案,李阳泡在技术部调试设备,李悦则每天放学就趴在桌上画画,就连养老院的护工们,都主动报名想来山区帮忙。他突然觉得,所谓的“瑶光计划”,从来都不是他和苏瑶两个人的梦想,而是一家人,甚至一群人,用爱和坚持堆起来的温暖堡垒。

    半小时后,车准时到达青石镇路口。一个穿着深蓝色外套的中年男人正站在路边挥手,胸前的工作牌上写着“王建国”。李渊停下车,刚打开车门,王主任就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李总、苏总,可把你们盼来了!镇上的老人们早就听说你们要过来,昨天还有几个大爷特意去镇政府问呢!”

    “王主任客气了,麻烦您特意等我们。”苏瑶伸出手,跟王主任握了握,“这次来,主要是想实地看看镇上的情况,跟老人们聊聊天,了解下他们的需求。”

    王主任点点头,领着他们往镇里走。青石镇不大,一条主街贯穿全镇,街边的小店大多刚开门,包子铺的热气、油条摊的香气,混着晨露的湿气,让人觉得格外亲切。“咱们镇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好多老人身体不好,看病要去县城,来回得两小时,要是晚上不舒服,更是没人照顾。”王主任叹了口气,“上次去市里考察,看到你们的‘瑶光计划’,我就想着,要是能把这智能养老院建到咱们镇,老人们就能少遭点罪了。”

    说话间,他们走到了镇中心的小广场。几个老人正坐在石凳上晒太阳,看到王主任带着陌生人过来,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笑着问:“王主任,这几位是?”

    “张奶奶,这就是市里来的李总、苏总,他们是来帮咱们建智能养老院的。”王主任笑着介绍。

    张奶奶眼睛一亮,伸手抓住苏瑶的手,掌心粗糙却温暖:“姑娘,你们真能让咱们在镇上就能享受到照顾?我家那口子瘫痪在床,我年纪大了,搬不动他,每次给他翻身都得喊邻居帮忙,要是有你们说的那智能床,就好了。”

    苏瑶心里一酸,握紧张奶奶的手:“张奶奶,您放心,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帮您解决这些问题。咱们的智能护理床能自动翻身、测血压,还有紧急呼叫功能,您要是有需要,按一下铃,护工马上就到。”

    李阳适时拿出平板电脑,打开改装后的智能呼叫铃演示视频:“张奶奶,您看,这个红色按钮是呼叫护工,绿色的是测心率,您只要按一下,它就会说话告诉您怎么做,特别简单。”

    张奶奶凑过去,眯着眼睛看屏幕,嘴角慢慢咧开笑:“这东西真好,要是真能用到,我就不用总麻烦邻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围的老人也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有的问智能床会不会很贵,有的问护工会不会不耐烦,还有的担心自己学不会用这些新东西。李悦见状,赶紧拿出自己的画夹,翻开画着智能床用法的漫画:“爷爷奶奶,你们看这个,这是怎么让床翻身,这是怎么按呼叫铃,我画得清楚吗?”

    老人们看着画纸上色彩鲜艳的图案,都笑了。一个老爷爷指着画纸,笑着说:“小姑娘画得好,比看那些字清楚多了!我要是忘了,就拿出来看看画,准能记住。”

    看着老人们的笑容,李渊心里一阵温热。他想起昨天晚上,苏瑶还在担心老人们不接受智能设备,可现在看来,老人们不是抗拒,而是害怕被时代抛弃,害怕这些“新东西”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只要他们愿意耐心解释,愿意用老人们能理解的方式去沟通,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中午,王主任请他们在镇上的小饭馆吃饭。饭菜很简单,却是地道的农家菜——炒青菜、炖土鸡、腌萝卜,满满一桌子,透着朴实的香。吃饭的时候,王主任说起了青石镇的情况:“咱们镇有个废弃的小学,就在山脚下,地方够大,要是能改成养老院,既省钱又方便。就是那房子有些旧了,得重新装修一下,水电也得改造。”

    李渊放下筷子,认真地说:“王主任,下午我们去看看那所小学。要是场地合适,装修和水电改造的事,我们来负责。不过,我们还需要您帮忙联系更多的老人,跟他们详细说说‘瑶光计划’,看看他们有什么具体的需求。”

    “没问题!”王主任立刻点头,“我下午就组织老人们开个会,保证把你们的想法都传达到位。”

    吃过饭,他们跟着王主任去了山脚下的废弃小学。学校不大,两栋教学楼,一个小操场,只是常年没人打理,操场上长满了杂草,教学楼的窗户也破了好几扇。苏瑶走进一间教室,阳光透过破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伸手摸了摸墙壁,转头对李渊说:“这房子结构没问题,只要重新刷墙、换窗户、改水电,就能用。而且离镇上近,老人们看病、买东西都方便。”

    李阳拿着手机,一边拍照一边说:“这里可以改造成智能护理区,那边的教室可以做康复训练室,操场可以种点蔬菜,让老人们平时能活动活动。”

    李悦则跑到操场中央,张开双臂转了个圈:“这里可以画很多画,画爷爷奶奶喜欢的花,喜欢的鸟,让养老院变得像花园一样!”

    李渊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已经有了规划。他拿出手机,给养老院的工程队打了个电话,让他们尽快派人来青石镇考察,制定装修方案。挂了电话,他对苏瑶说:“工程队下周就能来,估计两个月就能完工。这段时间,咱们得跟老人们多沟通,把智能设备的用法教给他们,还要招聘本地的护工,这样老人们也能更安心。”

    苏瑶点点头,眼神坚定:“嗯,我下午就跟王主任去走访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建立详细的档案。李阳可以去镇上的卫生院,跟医生对接,以后老人的健康监测数据,可以直接同步到卫生院,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情况。”

    “好,那我就带悦悦去跟孩子们玩,”李渊笑着说,“让孩子们也帮着宣传宣传咱们的‘瑶光计划’,说不定还能帮老人们接受新设备呢。”

    下午,一家人兵分三路。苏瑶跟着王主任去走访独居老人,每到一家,她都认真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记录下他们的需求,还耐心地讲解智能设备的好处。有个姓刘的大爷,因为儿子在外地打工,独自生活,去年摔了一跤后,就一直不敢出门。苏瑶坐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轻声说:“刘大爷,等咱们的养老院建好了,您就搬过去住。那里有护工照顾您,有智能设备监测您的身体,您要是想儿子了,还能视频聊天,多好啊。”

    刘大爷眼眶微红,点了点头:“姑娘,我要是真能去,就不用总担心给儿子添麻烦了。”

    李阳则去了镇上的卫生院。卫生院不大,只有几个医生和护士,设备也比较简陋。李阳找到院长,拿出智能设备的说明书和健康监测系统的演示版,详细地介绍:“院长,咱们的智能设备能实时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体温,数据会自动同步到这个系统里,你们随时都能查看。要是老人的身体指标有异常,系统还会自动报警,这样你们就能及时上门处理。”

    院长看着屏幕上的系统,眼睛亮了:“这个好啊!咱们镇老人多,医生少,有时候真是顾不过来。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就能提前发现问题,也能减少老人的风险。”

    而李渊则带着李悦去了镇上的幼儿园。孩子们看到李悦手里的画夹,都围了过来。李悦打开画夹,给孩子们讲瑶光养老院的故事,讲智能床能帮爷爷奶奶翻身,讲呼叫铃能帮爷爷奶奶找护工。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一个小男孩举起手说:“叔叔,我奶奶腰不好,不能长时间坐,你们的智能床能帮她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