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59章 杭爱光复
    1059 章:杭爱光复(至元四十六年秋元军收复杭爱山叛军据点)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杭爱山,辰时的阳光穿过稀疏的松树林,洒在叛军据点的木栅墙上 —— 栅墙高两丈,用松木拼接,外侧缠着带刺的藤蔓,内侧每隔五丈设一座箭楼,箭楼上的叛军旗帜已半褪成灰色,在风里有气无力地晃动。据点外的空地上,元军已列好阵形:博罗的五千骑兵呈扇形展开,马蹄裹着麻布,玄铁刀斜挎在鞍旁;帖木格的一万步兵手持盾牌与长矛,撞车与云梯靠在阵前,橡木撞头包着铁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巴图额尔敦带着五百虎卫,伏在东侧的松树林里,目光紧盯着据点内的关押帐篷 —— 那里隐约能看到人影晃动,是被掳的驿站吏员与部民。

    那拉珠尔勒马立在阵前,手中握着探子绘制的 “杭爱山据点布防图”,图上红笔标注着 “大门哨卡(三十人)、关押帐篷(东角)、粮仓(西角)、军械库(北角)”,还有一条虚线是 “被掳人员逃生通道”。“据点内叛军约八百人,多是阿鲁台的残兵,士气低落,” 那拉珠尔对身边的将领道,“咱们的目标:先肃清外围,再攻破大门,优先解救东角的关押人员,别让叛军伤害他们。” 博罗应声:“将军放心,骑兵已在外围设伏,不会让一名叛军逃掉!” 巴图额尔敦则补充:“虎卫已摸清关押帐篷的守卫,只有五人,可趁乱突袭。”

    据点内,被掳的驿站吏员李谦正靠在帐篷柱上,手腕被麻绳捆着,腰间的驿卒腰牌(铜制,刻着 “杭爱山驿”)已被叛军夺走,只留下一道勒痕。他望着帐篷外的叛军守卫,手中悄悄攥着一块碎陶片 —— 这是昨晚偷偷从地上捡的,想用来割断麻绳。“李吏员,别白费力气了,” 旁边的老部民道,“叛军看得紧,昨天有个年轻人想逃,被他们打断了腿。” 李谦却没松手:“元军肯定会来救咱们,我是驿站吏员,得活着回去,把叛军的驿路阻断情况报给将军。”

    突然,据点外传来号角声 —— 元军发起进攻的信号。叛军守卫立刻紧张起来,握着弯刀跑向栅墙,帐篷内的被掳人员纷纷抬头,眼中闪过希望。李谦趁机用碎陶片割麻绳,陶片锋利,很快便割断一道口子。“快!帮我一下!” 他对身边的部民道,两名部民悄悄凑过来,帮忙拉扯麻绳,帐篷外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光复杭爱山的战斗,正式打响。

    光复前的据点侦察,是确保行动顺利的基础 —— 探子队(脱脱带领)伪装成 “投靠叛军的牧民”,潜入据点外围,记录布防、关押点、粮草位置,与被掳驿站吏员建立隐秘联络,获取叛军内部情报,为元军攻坚与解救提供精准依据,体现元代战前侦察的严谨性。

    探子队的伪装准备细致 —— 脱脱挑选十名精通草原方言的探子,换上破旧的牧民皮甲(从之前俘虏的叛军那里缴获),皮甲上故意缝补补丁,沾着泥土与羊粪,显得饱经风霜。每人携带 “牧民四件物”:锈弯刀(无鞘)、皮袋(装发霉青稞)、羊鞭(羊毛编织)、火石,皮袋里还藏着驿站常用的 “暗号木牌”(刻着简易驿传符号,用于与被掳吏员联络)。“叛军最近缺粮,会收留投靠的牧民,咱们就说‘部落遭风沙,走投无路’,” 脱脱对探子们道,“别多说话,少看少问,重点记布防和关押点。”

    潜入过程隐蔽无迹 —— 探子们赶着五只瘦羊(伪装成放牧),从据点西侧的 “叛军收粮通道” 靠近,通道旁的两名叛军守卫正坐在石头上闲聊,看到他们,喝道:“干什么的?” 脱脱上前,弯腰行礼:“大人,我们是东边合丹部的,遭了风沙,想投靠阿鲁台大人,给口饭吃。” 守卫打量着瘦羊与破旧皮甲,没起疑,只道:“进去吧,别乱走,粮囤那边有活干。” 探子们牵着羊,慢慢走进据点,目光快速扫过周围:东侧有三座帐篷(关押点),西侧是粮囤(堆着青稞),北侧是军械库(门口有四名守卫),栅墙上每隔五丈有一座箭楼,每座箭楼驻两名叛军。

    与被掳吏员的联络隐秘进行 —— 脱脱借 “去粮囤干活” 的机会,靠近东侧关押帐篷,故意将手中的羊鞭掉在地上,弯腰去捡时,将 “暗号木牌” 藏在帐篷角落的干草下(木牌刻着 “辰时攻,待援”)。帐篷内的李谦(驿站吏员)看到木牌,立刻明白是元军探子,趁守卫不注意,悄悄捡起木牌,在背面刻上 “内守五十,粮西,械北”(据点内守卫五十人,粮草在西,军械在北),再将木牌放回原处。脱脱再次路过时,捡起木牌,确认情报后,悄悄退出据点,将情报汇总给那拉珠尔。

    侦察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 探子们返回后,向那拉珠尔汇报:“据点内共八百叛军,其中五十人守关押点,一百人守栅墙与箭楼,两百人守粮囤与军械库,其余在据点中央营帐;被掳人员约三百人,其中驿站吏员二十人,部民两百八十人,均被关在东侧三座帐篷,帐门用麻绳拴着,守卫五人;粮囤有青稞三千石,军械库有弯刀两百把、长矛一百支,无大型防御器械。” 那拉珠尔看着情报,对将领们道:“叛军兵力分散,关押点守卫弱,咱们可先攻关押点,再肃清其他区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攻坚兵力的分工部署,需 “步骑协同、主次分明”—— 那拉珠尔将兵力分为 “外围围堵队、主攻破门队、解救突击队、残敌清理队”,每队明确职责与协同信号,确保既能快速攻破据点,又能优先解救被掳人员,减少伤亡,体现元代 “攻敌必救、安民为先” 的战术思想。

    外围围堵队由博罗带领 —— 五千骑兵分为两队,两千人守据点东侧(防止叛军向东山逃跑),三千人守西侧与北侧(防止向阿尔泰山逃跑),每队配五十名弓箭手,在据点外围两里处设伏,看到叛军逃跑便射箭拦截。“你们的任务是‘堵’,别让一名叛军跑掉,尤其是往阿尔泰山方向的,” 那拉珠尔对博罗道,“若遇大股叛军突围,别硬拼,先射箭消耗,等主力支援。” 博罗领命,带着骑兵快速到位,弓箭手搭好箭,瞄准据点出口,战马的马蹄踩在草地上,只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

    主攻破门队由帖木格带领 —— 五千步兵,携带撞车(两架,橡木撞头)、云梯(十架)、盾牌(两百面),负责攻破据点大门。步兵分为 “撞车队”(两百人,推撞车)、“盾牌队”(三百人,挡箭防御)、“云梯队”(五百人,搭云梯爬栅墙),其余步兵作为预备队。“大门是松木的,两丈宽,撞车撞十下能破门,” 帖木格对步兵们道,“盾牌队要护住撞车队,别让叛军的箭射中;云梯队等破门后,立刻爬栅墙,控制箭楼。” 工匠们还在撞车两侧加装木板(防箭),云梯梯身缠麻绳(防滑),确保攻坚工具可靠。

    解救突击队由巴图额尔敦带领 —— 五百虎卫,携带短刀、麻绳、水囊,负责突袭东侧关押帐篷,解救被掳人员。虎卫分为 “破帐队”(五十人,砍断帐门麻绳)、“护救队”(两百人,保护被掳人员)、“警戒队”(两百五十人,防止叛军反扑)。“你们要快,破门后直奔关押帐篷,别恋战,” 那拉珠尔对巴图额尔敦道,“解救后,将被掳人员带到据点外的安全区域,派军医救治。” 巴图额尔敦点头,让虎卫们检查短刀(磨锋利)、水囊(装满水),确保解救时能及时给被掳人员补水。

    残敌清理队由也先帖木儿带领 —— 五千步兵,负责攻破据点后,逐帐肃清残敌,收缴粮草与军械。步兵分为 “帐区清理队”(两千人,搜剿中央营帐)、“粮囤看守队”(一千人,守住粮囤)、“军械库接管队”(两千人,接管军械库)。“清理时要注意,别损坏粮草,军械要登记造册,” 那拉珠尔道,“遇到投降的叛军,集中看管;顽抗的,就地制服,别轻易杀戮。” 也先帖木儿领命,步兵们握紧长矛与短刀,等待进攻信号。

    据点外围的肃清战斗,聚焦 “悄无声息除哨卡、为破门扫清障碍”—— 元军利用辰时叛军换防的间隙,以弓箭、短刀突袭外围哨卡,避免惊动据点内主力,同时切断叛军的外部联络,为后续主攻创造条件,战斗细节写实,体现元军的战术素养与士兵的个体状态。

    哨卡突袭选在 “换防间隙”—— 辰时初,据点外围的五座哨卡开始换防,每座哨卡两名守卫,换防时会有半刻钟的空缺。脱脱带领五十名探子(编入围堵队),悄悄靠近最西侧的哨卡:“你们绕到后侧,我从正面吸引注意力。” 他故意咳嗽一声,哨卡内的守卫探出头:“谁?” 脱脱道:“我是来送粮的,大人让我找你们领路。” 守卫刚走出哨卡,后侧的探子立刻冲上前,短刀捂住嘴,麻绳捆住手脚,拖进草丛。不到一刻钟,五座外围哨卡全部被肃清,无一人发出声响。

    箭楼压制同步进行 —— 博罗的弓箭手队,在哨卡肃清后,悄悄靠近据点栅墙,箭楼内的叛军正低头整理弓箭,没发现异常。“射!” 博罗一声令下,弓箭手同时松开弓弦,箭矢如雨点般射向箭楼,两名叛军中箭倒地,其余叛军慌乱躲避,有的甚至从箭楼摔下来。“继续射,别让他们探头!” 博罗喊道,弓箭手们轮番射击,箭楼内的叛军不敢反击,只能躲在箭楼底部,栅墙的防御暂时失效。

    西侧粮囤哨卡的肃清则更具策略 —— 粮囤外有十名叛军守卫,正围着篝火取暖,脱脱带领探子,假装 “送羊投靠”,牵着瘦羊靠近:“大人,我们带来几只羊,给兄弟们补补。” 守卫们看到羊,纷纷围过来,没注意到探子身后的元军步兵。“动手!” 脱脱大喊,探子与步兵同时冲出,短刀与长矛齐发,守卫们来不及反抗,便被制服,只有两名守卫想跑,被弓箭手射中腿,倒在地上。粮囤顺利被元军控制,为后续安民提供了粮草保障。

    外围肃清后的汇总 —— 脱脱向那拉珠尔汇报:“外围五座哨卡、箭楼底层、粮囤哨卡已肃清,共擒获叛军三十余人,杀死十人,无元军伤亡;粮囤已控制,青稞完好,可用于后续安置被掳人员。” 那拉珠尔点头:“很好,外围已清,现在发起主攻,破门!” 中军帐外的号角声再次响起,帖木格的主攻破门队,推着撞车,朝着据点大门的方向前进,光复据点的核心战斗,正式开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