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2章 纪录片《中国》,秦始皇观海
    【秦始皇观海听潮#纪录片《中国》#秦始皇嬴政#观海】

    【这也是年近不惑的始皇帝思考最多的一段日子,

    他幼年时险中求生,青年时戎马倥偬,做的比想的多。

    但现在,他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看起来波澜不惊,内心却波涛汹涌。

    他似乎看到了未来的模样。

    那是比一统六国疆域更大的梦想,

    是一项至今没有人开创的伟业,

    是更彻底、更深刻、更全面的大一统,

    他成竹在胸,正在把心中的宏图徐徐打开。】

    随着解说词的娓娓道来,一幅秦始皇静静观海的画面缓缓展现在天幕上。

    [这个镜头也太牛了,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比这个观潮听海更能体现始皇心境的]

    [ 胸有惊涛骇浪,面如止水平静]

    [其实现在很多嬴政的形象太刻板了,从记载来看他还挺活泼的]

    [始皇帝最让人幻想的一位帝王,太好奇了]

    [因为记载太少了,记载最多的史记其实离秦皇时期已经过去近百年,不太可信。]

    [ 统一六国不是嬴政的极限,而是徐福的无能]

    [“这天下本该一统,朕乃天命所归”]

    [《中国》真的很好看]

    [这部纪录片的意境、美学真的无可挑剔]

    [我自观潮,潮汹涌,我自观心,心如镜。]

    ......

    可能是怕惊扰到这个视频的宁静,弹幕和评论区大部分都是正经评论,很少有发癫的。

    这让杨幼云看得心痒痒,当即就又在电脑上寻找纪录片《中国》。

    这还是杨幼云第一次了解到还有这样一个纪录片。

    【第4集 一统

    兼并六国之后的嬴政,需要一个新的称谓,由他而始,千秋万代。

    自认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为自己的称谓。

    “皇帝”——这个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就此诞生。】

    【如日中天的法家思想,照耀着刚刚完成统一的秦王朝,

    同样冉冉升起的当世最成功的法家李斯,

    此刻却感受到烈日般的灼烧,它来自嬴政的怒意和申斥。】

    【始皇帝不想沿用周朝的方式来管理他的国家,

    但他并没有事先制定详细计划,而要想换一种方式,

    难度很大,始皇帝和他的群臣只能摸索前行。】

    【监控六国贵族与收缴兵器】

    【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看上去比较稳妥,既有先例可循,实施起来又相对简单,因此得到了多数官员的赞同。

    但李斯隐约猜到,这不是始皇帝心中的意图。

    ......

    郡县制的根本,就是以皇帝为核心,通过郡、县、乡、里的垂直管理,使得中央政令能够快速抵达基层,以此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对中国影响深远的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启程,并成为后世一直沿用遵循的国家体制。

    穿越两千年风雨,其中郡县制演变为迄今仍在运行的省、市、县制】

    大秦

    咸阳宫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

    嬴政坐在王座之上,面色沉静,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意味不明地看向下面的群臣。

    大殿之中,光影在众人脸上闪烁不定,映出了他们各自复杂的神情。

    嬴政的目光在人群中一一扫过,

    最后,落在了自己的好大儿扶苏身上,以及那些与扶苏来往密切的儒生们。

    嬴政微微眯起双眼。

    记得天幕刚出现时,这些人还在朝堂之上,不顾大局,叫嚷着恢复分封制。

    察觉到从上方投下来的如芒在背的目光,扶苏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

    此刻的他,心中无比羞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深知自己当初的主张与父皇的宏图大略背道而驰,自己的目光短浅,差点误了国家大事。

    那些儒生们有些竟惶恐地跪了下来,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其中一位年长的儒生,颤抖着声音说道,

    “陛下圣明,臣等目光短浅,只知守着旧制,却未看到陛下为大秦千秋万代所谋的长远之计。臣等有罪,恳请陛下责罚。”

    嬴政微微皱了皱眉头,看着跪在地上的众人,心中波澜不惊。

    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大殿内的每一个人,声音低沉却又充满威严地说道,

    “分封制弊端丛生,周王朝的覆灭便是前车之鉴。”

    “朕要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帝国,要让大秦的威名,传至千秋万代。”

    “郡县制,便是朕实现这一宏图的根基。你们身为大秦的臣子,理应为朕分忧,为大秦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一味地守着那些陈旧的规矩,阻碍国家的发展。”

    群臣们纷纷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统一文字等措施。这应该是始皇帝一生中最忙碌的日子。他从来没有管理过如此辽阔的疆域,以及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人群,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审批 60 斤重的文书,不审完不休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请大家收藏: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当制度从想象的天空落到真实的地面时,始皇帝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七国间的战乱虽已结束,但一种新的混乱才刚开始。】

    唐,贞观时期

    李世民目光专注地看着天幕上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嘴里默默呢喃着 “60 斤”,心中对这位千古一帝的勤勉有了更深的感触。

    丝毫没有注意到太子李承乾又开始悄悄给自己添堵。

    近段时间,李承乾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总是勤奋地向魏征请教各种问题。

    每次请教时,他都表现得极为认真,顺便时不时给自己的好阿耶上眼药水。

    魏征看着画面中勤奋的始皇帝,眼中满是欣赏。

    李承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当即又有了一个 “好主意”。

    他微微凑近魏征,说道:“魏师傅,您看秦始皇处理政务还是用着沉重的竹简,每天要批阅 60 斤重,这得多辛苦啊。这样相比下来,父皇每天好像挺轻松的。”

    魏征微微皱眉,看了一眼李承乾,语气略带严肃地说道,

    “太子殿下,切不可如此妄言。陛下每日为国事操劳,虽不用批阅沉重的竹简,但所肩负的责任丝毫不亚于始皇帝。”

    “如今四海初定,百废待兴,陛下要处理的事务繁多,从民生到朝政,哪一件不是殚精竭虑?”

    李承乾却不以为然,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说道,

    “师傅,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父皇每天好像也有不少闲暇时间。”

    “对了,昨天我还瞧见父皇又得了只鹦鹉呢......”

    【统一文字。李斯可能是最了解始皇帝心思的人,他深知无论号令天下还是统一思想,有一件事迫在眉睫,那就是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与车轨】

    【统一货币】

    ......

    在其余六国的君王看着天幕上那优秀的帝王被气得红温时,

    秦国的大殿上死一般的寂静。

    被匆匆召回的白起刚进入殿内,就见秦昭襄王嬴稷满脸怒容,额头上的青筋因愤怒而暴起,正愤怒地再次将竹简狠狠扔向殿中跪着的两人的背上。

    竹简撞击在两人身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

    太子嬴柱被砸后,微微颤抖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愤,

    再次悄悄瞪向身旁跪着的好大儿嬴子楚。

    他压低声音,咬牙切齿地说道:“你这逆子如此不靠谱,怎么就把秦国的麒麟儿落在了赵国。”

    嬴子楚也是叫苦不迭,脸上满是无奈与委屈,小声嘟囔着,

    “谁知道当初落在赵国的那个崽子以后会有那般出息。”

    就在这时,白起上前一步行礼,打破了这压抑的氛围。

    看到白起的到来,嬴稷的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些,原本紧皱的眉头也略微舒展。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

    “武安君,你来了。” 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期盼。

    白起微微低头,恭敬地回应道:“臣白起,听候大王吩咐。”

    嬴稷站起身来,郑重地说道,

    “武安君,政儿那孩子,还滞留在赵国。他是我秦国的希望,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你立刻前往赵国,务必要将政儿安全带回!你便是我秦国的大功臣!”

    白起目光坚定地看着嬴稷,“大王放心,白起定不辱使命。”

    喜欢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请大家收藏: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