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30章 尸易无限(135)
    汽车驶入罗布泊边缘的楼兰保护站时,正午的太阳正悬在头顶,戈壁滩上的温度突破了52摄氏度,空气热得像要燃烧,远处的楼兰古城遗址只剩下断壁残垣,在烈日下泛着惨白的光。林浩刚下车就把矿泉水浇在脸上,却还是觉得喉咙干得冒烟:“这地方比黑水城还热!盐壳子踩上去硌得脚疼,咱们的防割鞋可得穿紧点,别被划破了。”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卫星电话,指尖被晒得发烫:“楼兰王墓在古城遗址的‘佛塔区’下面,墓道被盐壳和流沙埋了,得用洛阳铲先探清位置,再用铁镐刨开盐壳,盐壳硬得像石头,刨的时候得小心,别崩到手。而且罗布泊的‘盐壳陷阱’多,表面看着是平的,下面是空的,踩上去就会掉下去,得用探杆每走一步都探一下。另外,墓里的有毒昆虫多,尤其是沙漠毒蝎和黑甲虫,得把雄黄粉撒在裤脚和袖口,再带些杀虫剂,遇到虫子就喷。”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保护站门口的盐壳地,听着盐粒撞击杖头的“咔嚓”声:“我听到佛塔区方向有风声,那里的断墙多,容易形成‘旋风’,走的时候得离断墙远点。《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楼兰古城是‘沙漠龙脉’的尽头,地宫卡在‘阴脉’和‘盐脉’之间,地气杂但‘盐煞’重,是盐壳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能镇盐,朱砂能驱邪。而且地宫的‘石门’是楼兰的‘太阳纹机关’,门旁边的石刻上有十二个太阳纹,得按‘顺时针’的顺序触摸,错一个就会触发盐壳塌陷机关。”

    保护站的站长是个老考古队员,姓赵,听说我们要找楼兰王墓,立刻给我们倒了杯冰镇的绿豆汤:“佛塔区的盐壳下面有‘暗河’,夏天盐壳会融化,墓道可能被水淹了,你们得带些抽水机,把水抽干才能进去。而且罗布泊里没有信号,卫星电话得保持电量,每天固定时间给保护站报平安,别失联了。”

    赵站长还给我们看了一张最新的楼兰遗址地图:“这是上个月航拍的,佛塔区的西北角有个‘凹陷区’,下面应该就是墓道,你们从那里挖,能省不少劲。”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保护站借了两台小型抽水机和几卷水管,还买了几箱矿泉水和高能量巧克力;林浩网购了几把重型铁镐和防割手套,还把雄黄粉装在小布袋里,挂在腰间;老烟枪则把探杆的顶端换成了钢头,能刺穿盐壳;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佛塔区踩点,标记了凹陷区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保护站练习用抽水机,确保到时候能正常使用。

    出发那天,凌晨三点,天还没亮,我们背着装备向佛塔区出发。沙漠的凌晨很凉,风里带着盐的咸味,我们加快脚步,想在太阳升起前挖到墓道。走了大概两个小时,我们到了凹陷区,凹陷区的盐壳比周围的薄,踩上去有些松动。

    老烟枪用洛阳铲探测了一下,确定了墓道的位置:“就在这里!下面两米深就是墓道,不过有积水。”我们赶紧拿出抽水机,接好水管,开始抽水,水带着盐粒从地下冒出来,抽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水抽干。

    林浩和巴特尔举起铁镐,开始刨盐壳,盐壳硬得像花岗岩,铁镐砸上去火星四溅,我们轮流用力,刨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了一块木质的盖板,盖板上刻着楼兰的太阳纹,正是墓道的入口。

    阿古拉用蒙古刀插进盖板缝里,轻轻一撬,盖板“吱呀”一声被撬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里飘出一股潮湿的霉味,夹杂着淡淡的丝绸味——是汉锦的味道!

    “快把雄黄粉撒在身上!”林薇说着,率先往裤脚和袖口撒了雄黄粉,我们也跟着撒,然后点燃艾草绳,扔进洞口。艾草绳在洞里燃烧着,没有熄灭,说明里面有空气,我们顺着洞口的梯子往下爬。

    墓道里很窄,墙壁上结着一层盐霜,地面上还残留着少量积水,走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十二个太阳纹,正是瞎子说的太阳纹机关。

    林浩按照瞎子说的,顺时针依次触摸太阳纹,当触摸到最后一个太阳纹时,石门发出“轰隆”的声响,缓缓打开,一股更浓的丝绸味从里面飘出来。

    石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地宫,地宫中央有一口彩绘木棺,木棺上画着楼兰人的生活场景,有放牧、耕种、舞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木棺的旁边,放着一个锦缎盒子,盒子上绣着汉代的云纹,应该就是装汉锦的盒子;盒子旁边还放着一些陶器和玉器,都是楼兰时期的文物。

    “终于找到了!”林浩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木棺,脚下突然传来“咔嚓”的声响,盐壳裂开一道缝,下面是空的——是盐壳陷阱!我赶紧拉住他,老烟枪则用探杆插进陷阱里,支撑住林浩的身体:“别乱动!陷阱下面全是盐卤水,掉下去会被腐蚀!”

    我们赶紧把木板铺在陷阱上,林浩踩着木板,慢慢爬了上来,裤腿上沾了盐霜,脸色苍白。我们绕开陷阱区,走到锦缎盒子旁。盒子上没有锁,只有一个布结,林薇小心翼翼地解开布结,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块汉锦,锦面上织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色彩鲜艳,正是我们要找的汉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彩绘木棺的盖子没有完全封死,我们轻轻推开盖子,里面躺着一具穿着楼兰服饰的遗骸,应该就是楼兰王,遗骸的身上还盖着一块丝绸,丝绸上绣着楼兰的太阳纹。“别碰遗骸!”赵站长特意叮嘱过,我们只把汉锦和旁边的陶器、玉器放进防水袋里,没有动遗骸。

    我们把防水袋背在身上,刚想离开,突然,地宫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盐壳纷纷落下,地面上的积水越来越多,远处传来沙漠里的呼啸声——旋风要来了!

    “快出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向墓道跑去,刚跑到石门处,就看到大量的盐壳和流沙从上面掉下来,挡住了去路。达来掏出蒙古刀,和腾格尔一起用力砍盐壳,盐壳虽然硬,但在刀和铁镐的合力下,终于砍出一个缺口。我们趁机冲出去,向洞口跑去。

    刚跑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地宫塌了,洞口被盐壳和流沙掩埋。旋风已经到了,黄沙漫天,能见度不足一米,我们赶紧按照之前做的记号,向保护站跑去。阿古拉在前面用探杆探路,避免踩进盐壳陷阱,我们跟在后面,不敢回头,直到看到保护站的屋顶,我们才放慢速度,大口喘着粗气。

    回到保护站后,我们把汉锦、陶器和玉器交给了赵站长,赵站长看着文物,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是国宝中的国宝!彩绘木棺上的图案更是填补了楼兰文化的空白,我会立刻联系新疆博物院,把文物送过去保存,还会组织专家对汉锦进行修复,争取早日展出。”达来因为帮忙找到了文物,得到了保护站的奖励,他用这笔钱给村里的孩子买了新的书包和文具。

    晚上,我们在保护站里庆祝,赵站长做了一桌简单的饭菜,有炒青菜、炖羊肉,还有一壶热茶。林薇喝了一口茶,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三星堆——祭祀坑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三星堆的‘三号祭祀坑’下面有个暗格,里面藏着‘黄金面具’和‘青铜神树’残件,黄金面具是古蜀人的祭祀用品,用纯金打造,青铜神树残件上刻着古蜀文字,是研究古蜀文明的重要文物,”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四川广汉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四川广汉离这里千里之外,而且三星堆祭祀坑现在是考古现场,安保严密,暗格藏得隐蔽,还可能有“青铜机关”和“监控”,危险重重,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古蜀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隐蔽的装备,三星堆的考古现场有24小时巡逻,咱们得伪装成考古队员,别被发现。而且祭祀坑的监控多,得带些信号屏蔽器,屏蔽监控信号。另外,暗格的机关是青铜做的,得用软铁工具撬开,不能用蛮力,不然会损坏青铜神树残件。”

    林浩已经开始收拾背包,把古蜀的地图塞进包里:“我查了,三星堆祭祀坑在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旁边,三号祭祀坑的下面有个‘夯土层’,暗格就在夯土层下面,夯土层有半米厚,得用洛阳铲挖开。咱们得趁晚上考古队员休息的时候进去,早上天亮前出来,别留下痕迹。”

    达来听到要去四川,眼睛里满是期待:“我还没见过四川的山水,正好去看看!我熟悉沙漠和戈壁,四川的山地我也能走,还能帮你们扛装备,遇到危险,我还能用蒙古刀保护大家。”

    我们举起茶杯,茶杯里的热茶冒着热气,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罗布泊夜色宁静,远处的楼兰古城遗址在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光,沙漠的风还在呼啸,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祝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新疆的罗布泊,到四川的广汉,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汽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新疆的戈壁,到甘肃的山地,再到四川的平原。广汉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远处的三星堆博物馆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像一座守护古蜀文明的城堡。

    我摸了摸怀里的防水袋,里面装着我们这次冒险的收获,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展开,在那座神秘的祭祀坑暗格里,又有多少历史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汽车驶入四川广汉时,初夏的细雨正淅淅沥沥地洒在柏油路上,远处的三星堆博物馆笼罩在薄雾中,青铜面具造型的馆顶格外醒目,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林浩刚下车就收起了防割鞋,笑着说:“终于不用踩盐壳子了!广汉的气候真舒服,就是三星堆的考古现场安保严,咱们的伪装得像点,别被考古队员看出破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