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这么爽快,扶苏自然是高兴的。
不过,这会新钱还没有运过来,得先把钱庄建好才行。
“李太守如果没有异议,那这商业街的规划就按照这个计划进行啦。”
扶苏说完,看了眼李承手里的课程表。
笑着提醒了一句。
“李小将军如果学习的话,除了识字课,可以先从这等高线地图课开始。”
毕竟,这个不管是对匈奴,还是对百越,都能用的上。
李左车这么好的将军苗子,扶苏当然不能放过。
“其他人也没有必要同时上所有课程。”
“可以先让阿颖,阿离和阿由先对军士们进行一番测试。”
“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优先学习一到两种课程就行。”
毕竟,要光是地图一样,就要学习好久,还要有实战经验才能验证学习成果。
草药,战场救治,五行方位,各种极限生存等技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和练习。
还不是每个人都学得会。
不如一开始就分开学习。
到时候,不管是远征匈奴,还是东胡,都可以根据各个战场的特征,挑选到合适的人选。
这样的胜算应该会更大。
扶苏说完,满脸期待的看向蒙恬,
表示,您看我说的对吗?
那双与陛下有些相似的凤眼之中,流露出有点得意的神情,让蒙恬看得恍惚了一瞬。
扶苏公子这一年看似成长了很多,到底也才二十二岁。
与之前的儒雅庄重的君子模样相比,现在这种求夸赞的小表情,真是好多年都没有见过了。
想到这,蒙恬笑着点了点头道,
“扶苏说得对。”
又转头对李承道,
“一切就按照长公子说的去做吧。”
“另外,马上要岁首了。”
“李太守是否已经准备好今年的朝贡和上计?”
“不如交予扶苏公子一起带回咸阳?”
“扶苏正好也回去看看陛下和子婴殿下。”
“等过完岁首,再来主持接下来事宜?”
毕竟,到咸阳的路才开始清理杂草,杂树和整平,后续还是需要扶苏从中调度粮草和资源的。
现在又添加了这商业街的建设,真正开始运作起来,扶苏就没有那么自由啦。
听到蒙恬的提醒,扶苏才想起,快到岁首了。
愣怔了一秒,连忙从衣袖里又掏出一份图纸。
交给蒙恬道,
“蒙将军提醒得对。”
“我是应该回去一趟。”
父王和阿婴的生辰都快到了,他得回去为他们庆生才行。
“不过,在此之前。”
“扶苏还有一事想要拜托蒙将军。”
“父王的开矿允许应该这两天就会送达。”
“我当时还向父王申请,到司马司空手上调一批熟手和工匠过来。”
“开始挖石炭的同时,您可以让阿颖组织一些人跟着工匠把几大工坊建起来。”
这些当初建设秦岭工业区的时候,蒙颖都有全程跟着子婴学过的。
虽然让他上手,可能不太行。
但是,工坊建设之中的注意事项,蒙颖是比他都清楚一些的。
扶苏边掏图纸,边强调道,
“尤其是水泥工坊和砖窑。”
这两项是之后修路和云中郡建设中,需要用到的重点。
“还有这份火炕图纸。”
“等砖窑修好之后,您可以到来人中找一个叫吴广的屯长。”
“他曾经跟着我在云阳管理过一段时间的石炭矿。”
“协调能力还可以。”
重点是当初还是刑徒时,跟着子婴一起学过怎么盘炕,建暖房还有做蜂窝煤。
说着,转头朝李承说道,
“您到时候可以让吴广帮您的太守府也盘一个这个炕。”
到时候就知道这个炕的好处了。
“哦,还有那个蜂窝煤和炉子。”
“这两个小玩意阿颖也是见过的,吴广也会做。”
“到时候,您也可以安排一些匠人跟着一起学。”
这样一来,石炭一旦开挖,就不用担心没有销路问题了。
这么大片的石炭矿场,容下整个云中郡的闲时劳动力都轻轻松松。
甚至,还可以把这消息透露到雁门郡去。
让那边农闲时想找份工做的黔首也多个来钱的路子。
如今,九原邑的匈奴人已经被赶跑了。
那阴山以南就算是大秦的疆土了。
整个大河流域,就只剩下一个楼烦部落。
明年可以安排一些巡逻的军士,到那附近转转。
看看有没有匈奴的黔首想要赚多点钱,以及顿顿吃饱饭的。
以现在这个石炭矿的规模,多少人来都不会嫌多。
随着这一年的忙碌,扶苏的思考模式也逐渐婴里婴气。
一心想着到哪里薅人手。
想到这,扶苏还朝李承表示。
他那边还有其他依靠石炭矿同步发展的工坊和其他绝妙赚钱小技巧。
不用谢。
这些都可以在云中郡同步建设起来。
他原本想着自己接下来一一安排过去的。
喜欢穿越大秦三岁半请大家收藏:穿越大秦三岁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现在要回趟咸阳,过完岁首再回来,就是一个多月之后了。
过完岁首,还得跟着父王回雍城接受册封。
之后,又是阿婴和父王的生辰。
这一趟下来,估计要到明年的春耕才能回来。
这些项目总不能等他回来再动工。
反正到时候也要找李承安排人手,不如直接送个人情给他。
“吾先在此预祝李太守,明年的政绩再上一层楼。”
记得按律交税就好。
说完,扶苏朝李承拱了拱手,表示恭贺。
李承:……
要不,你还是不要回咸阳了吧。
他光是听这一连串的工坊建设,就感觉头发有点痒。
一副想要离家出走的模样。
等会就把郡丞,郡御史和司空一起叫来开会。
李承虽然一副头疼的模样,还是好好谢过了扶苏。
同时,心里也更安心了一些。
扶苏肯把这些事情都交到他手里。
至少说明还是信任他的。
而不是一开始那样,还有些试探的意味。
看来他积极配合的选择没有错。
李承的想法没有错,扶苏把这些代表着政绩的工坊直接交给他。
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毫不犹豫的支持成立“天下第一钱庄”,并表示第一个配合他的工作。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些工坊大部分本就要推广到整个大秦。
子婴更加苦恼于找靠谱的人负责。
如今李承的态度如此配合,不如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
正好也给其他郡的太守们树立一个榜样。
只要积极配合陛下接下来的政策,之后会有数不清的好处随之而来。
未来几年的政绩都不用发愁。
就算是云中郡这种边缘戍边的小郡,也是可以有不输于咸阳周边那些富庶郡县的政绩的。
这也跟‘天下第一钱庄’的远程运输钱币,明明提供了方便,还付利息一样,都属于城门立木。
树立一个典范,之后的政策才更好推广。
当时扶苏听到子婴说起这个做法时,第一反应是,
不得了了,他家小抠门这次居然这么大方。
只是,这未免大方过头了。
等看到父王在边上一脸淡定的喝茶,扶苏才开始推测这里面是不是还隐藏了什么他没有看透的东西。
直到,子婴带着他到王相,隗相家都去拜访了一遍。
他才稍微有些明白。
这运输钱财的业务虽然看似亏本的,但是,这个钱财到了官府手里,可以通过统筹规划,从其他业务上赚回来。
就像有人从咸阳存上十万钱,想要到云中郡取出来。
官府可以运送十万钱的棉布到云中郡,卖给与官府有合作的成衣铺子。
这中间的利润,远比存款的那点利息高得多。
得到货款后,再交予云中郡十万钱,相当于是平了商贾的账。
而剩下的利润,可以跟随云中郡商贾存入的钱款,购入云中郡便宜的羊毛,羊皮等土特产,运往咸阳。
同样的方式,再赚一波,形成一种复利模式。
这样来回一趟,钱是商贾出的,顺便把自己本来就要销售出去的货,运到了需要的地方。
再从需要的地方运回了咸阳需要的原材料,钱还给了商贾。
而作为中间商的钱庄。
除了一开始的启动资金,自己一分没掏,得了一批原材料的同时,顺便卖出了一批货。
商贾两地行商,不止不用带着大批金饼,请护卫护送,省去大笔钱财。
还能多少得到一点利息。
而咸阳和云中郡两地,货物交换,各取所需,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一箭三雕!”
子婴说完,洋洋得意的表示,阿父,夸我!
扶苏:……
扶苏差点把自家崽亲秃噜皮。
这是哪里来的送财童子呐!
喜欢穿越大秦三岁半请大家收藏:穿越大秦三岁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