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84章 瑶光绘新卷 暖意在山河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瑶光绘新卷 暖意在山河

    清晨五点半,天还蒙着一层薄纱似的雾,“瑶光养老院”总院的后厨已经亮起了灯。张婶系着靛蓝色围裙,正弯腰往大铁锅里倒小米,哗啦啦的米粒撞击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张婶,今天熬小米粥时多放些南瓜,昨天王奶奶说南瓜软和,想多吃点。”苏瑶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走进来,菜叶上还沾着晨露,是今早刚从城郊种植基地送来的。

    张婶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笑着应道:“苏院长您放心,我记着呢!还蒸了您说的山药糕,特意减了糖,适合老人们吃。”苏瑶掀开篮子,把水灵的小白菜、顶花带刺的黄瓜摆到案台上,目光扫过厨房的消防栓——上周省民政厅考察时特意强调了后厨安全,她特意让李阳加装了温感报警器,此刻红色的指示灯正平稳闪烁,显示一切正常。

    正说着,李渊从外面晨练回来,手里攥着一份被露水打湿边角的报纸。“刚在门口碰到社区的刘主任,他说邻里节的舞台已经搭得差不多了,让咱们明天提前去彩排。”他把报纸放在灶台边,伸手拿起一根黄瓜,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就咬了一口,清脆的响声里满是满足,“这基地的菜就是新鲜,比菜市场买的甜多了。”

    苏瑶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递过纸巾:“洗手了吗就吃?赶紧擦擦手,刚李悦发消息说,城西分院的智能手环今天就能安装,让你过去帮忙盯着。”李渊擦着手,眉头轻轻一挑:“那丫头做事细致,还用我盯着?不过正好,我去看看昨天那几位燃气泄漏的老人恢复得怎么样,顺便跟分院的护工再强调下安全规范。”

    七点刚过,老人们陆续走进餐厅。李阳推着轮椅,把行动不便的赵爷爷送到靠窗的位置,又转身去帮张奶奶取早餐。“赵爷爷,今天的小米粥里加了南瓜,您尝尝合不合口味?”他把粥碗轻轻放在桌上,又拿起勺子递过去——赵爷爷去年中风后右手不便,李阳每次都记得帮他准备左手用的餐具。

    赵爷爷接过勺子,颤巍巍地舀了一口粥,眼眶忽然红了:“阳阳啊,要是我家那小子有你一半细心,我也不用来养老院了。”李阳蹲下身,声音放得轻柔:“赵爷爷,您别这么说,您儿子昨天还打电话问您的情况呢,他就是工作忙,心里记挂着您。”正说着,李悦提着医药箱走进来,开始给老人们测血压、查血糖,白色的大褂在暖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

    “爸,城西分院那边我联系好了,厂家的技术人员已经在路上了,咱们九点过去就行。”李悦走到李渊身边,递过一份血压监测表,“总院这边老人们的血压都正常,就是王爷爷的血糖稍微有点高,我已经让厨房给他准备了无糖早餐。”李渊接过表格,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抬头对李悦说:“等会儿去城西,你把智能手环的使用说明多印几份,给老人们的家属也发一份,省得他们不会操作。”

    九点整,李渊和李悦驱车赶往城西分院。刚到门口,就看到厂家的技术人员正搬着箱子往里走,箱子上印着“智能健康手环”的字样。李阳已经提前在分院的活动室摆好了桌子,老人们围坐在周围,眼神里满是期待。“李总,苏医生,这手环能测心率、血压,还能一键呼叫,特别方便。”技术人员打开箱子,拿出一个白色的手环递给李渊,“我们今天会帮每位老人调试好,再教他们怎么用。”

    李渊接过手环,仔细看了看上面的按钮——中间的红色按钮是紧急呼叫键,长按三秒就能联系到医务室和家属;侧面的银色按钮是功能键,能切换心率、血压、步数等显示界面。“这按钮够大,老人们眼神不好也能看清,不错。”他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围过来的老人们说:“大家别着急,每个人都有,咱们一个一个来,有不懂的就问悦悦和技术人员。”

    调试开始后,李悦耐心地帮老人们戴手环,调整松紧度。“张奶奶,您看,这个屏幕能显示您的心率,要是觉得不舒服,就长按这个红色按钮,我和您女儿的手机都会收到提醒。”她一边说,一边帮张奶奶把女儿的手机号输入手环系统。张奶奶摸着腕上的手环,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好了,我女儿在外地也能知道我的情况,不用总担心我了。”

    就在这时,李渊的手机响了,是省民政厅的工作人员打来的。“李总,我们下周三要组织全省养老院的负责人来你们瑶光考察,主要看看你们的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模式,麻烦你们提前准备一下。”李渊握着手机,语气诚恳:“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准备,把瑶光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挂了电话,李渊走到李阳身边,把考察的事跟他说了。“爸,那咱们得赶紧整理资料,还要把智能手环的使用案例准备好,让考察团直观看到效果。”李阳皱着眉思考,“另外,城西分院的种植基地体验区也快弄好了,到时候可以带他们去看看,展示咱们的生态养老理念。”李渊点点头:“你说得对,还要让老人们准备几个节目,比如下周邻里节排练的小合唱,让考察团感受咱们瑶光的氛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午十二点,智能手环全部调试完毕。老人们戴着新手环,在活动室里互相展示,有的还学着按按钮测心率,场面十分热闹。李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昨天在种植基地看到的场景——绿油油的蔬菜、挂满枝头的水果,还有老人们未来采摘时的笑脸,心中涌起一阵暖意。“悦悦,下午你回总院后,把老人们的健康数据整理一下,建立电子档案,方便后续跟踪。”他对李悦说,“我和阳阳留在这儿,跟分院的护工开个会,安排下周考察的接待工作。”

    下午两点,李渊和李阳在城西分院的会议室召开护工会议。“下周三省民政厅的考察团会来,大家要提前把分院的卫生打扫干净,尤其是活动室、医务室、餐厅这些重点区域。”李渊看着在座的护工,语气严肃,“接待时要热情周到,老人们有需要要及时帮忙,展现咱们瑶光的精神面貌。另外,考察团可能会问一些关于智能手环的问题,大家要提前熟悉手环的功能,能准确回答。”

    护工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会议结束后,李阳拿着卫生检查表,开始逐一检查分院的各个区域。李渊则走到医务室,查看昨天燃气泄漏的五位老人的恢复情况。“李总,您来了!”护工看到李渊进来,连忙迎上去,“这几位老人恢复得很好,今天已经能下地散步了,刚才还跟我说明天想参加邻里节的彩排呢。”

    李渊走进病房,看到几位老人正坐在床边聊天,脸上满是笑容。“王爷爷,您感觉怎么样?”他走到一位老人身边,轻声问道。王爷爷笑着说:“好着呢!多亏了你们这儿的医生和护工,我现在头不晕、心不慌,明天就能去彩排了。”李渊点点头:“您要是觉得累,就别勉强,身体最重要。”

    傍晚时分,李渊和李阳回到总院。苏瑶已经准备好了晚餐,桌上摆着红烧肉、清蒸鱼、凉拌黄瓜,还有刚从基地送来的炒小白菜。“今天智能手环安装得顺利吗?老人们有没有不适应的?”苏瑶给李渊盛了一碗米饭,关切地问道。李渊拿起筷子,夹了一口小白菜:“顺利得很,老人们都很喜欢,张奶奶还说以后女儿不用总担心她了。”

    李悦放下碗,兴奋地说:“妈,今天我给老人们建立电子档案时,发现很多老人的血压、血糖都比刚来的时候稳定了,说明咱们的慢性病管理有效果。”苏瑶笑着说:“这都是你的功劳,要是没有你每天细心监测、调整饮食,老人们的身体也不会这么好。”

    吃完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商量下周考察团的接待事宜。“我觉得可以在总院门口挂个欢迎横幅,再摆上咱们基地种的鲜花,显得热闹又温馨。”苏瑶提议道。李阳点点头:“我同意!另外,咱们可以制作一本宣传册,里面介绍瑶光的发展历程、医养结合模式、智慧养老设备,还有老人们的生活照片,让考察团更全面地了解咱们。”

    李悦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我明天去联系印刷厂,尽快把宣传册做出来。另外,考察团可能会参观医务室,我要提前把老人们的健康档案整理好,方便他们查阅。”李渊看着儿女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从当初创办养老院时的举步维艰,到如今拥有三家分院、引入智慧养老设备、得到省民政厅的认可,这一路走来,离不开一家人的同心协力,更离不开老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深夜,李渊悄悄起身,走到书房。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瑶光的发展历程——从2018年租下第一栋小楼,招收第一批12位老人;到2020年开设第二家分院,引入医养结合模式;再到2024年开设第三家分院,引入智能健康手环……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着瑶光的成长,也承载着他和苏瑶的初心。

    “瑶光的初心,就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李渊在文档里写下这句话,眼前浮现出老人们的笑脸——张叔扭秧歌时的活力、王奶奶看孙子照片时的温柔、赵爷爷喝小米粥时的满足……这些画面,就是他和苏瑶坚持下去的动力。

    第二天一早,苏瑶就去花店订购鲜花;李阳去联系印刷厂制作宣传册;李悦则在医务室整理老人们的健康档案。李渊则去了城郊的种植基地,跟负责人商量下周考察团来参观的事宜。“李总,您放心,我们会把基地的小路修平整,方便老人们和考察团行走。”负责人笑着说,“还会在采摘区准备一些篮子,让大家体验采摘的乐趣。”

    中午,李渊回到总院,看到苏瑶正和护工们一起布置活动室——墙上挂着老人们的书法作品,桌上摆着刚买的鲜花,角落里还放着一架电子琴,是李阳特意借来给小合唱伴奏用的。“怎么样,基地那边都安排好了吗?”苏瑶看到李渊进来,连忙迎上去。李渊点点头:“都安排好了,下周考察团可以去基地参观,还能体验采摘。”

    下午两点,邻里节的彩排正式开始。张叔穿着红色的唐装,站在活动室中央担任指挥,老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马甲,手里拿着小红旗,跟着音乐的节奏唱歌。“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悠扬的歌声从活动室里传出来,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居民驻足观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