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流转,转眼到了寒冬腊月。一场大雪连着下了三天,将贺兰村裹进一片纯白之中,屋顶的积雪压得茅草微微下垂,枝头挂着的冰棱像水晶帘子般透亮。唯有琉璃坊的烟囱始终冒着袅袅炊烟,淡灰色的烟柱在冷空气中缓缓升腾,与远处贺兰山青灰的轮廓相映,为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添了几分温暖的烟火气息。
临近春节,村里的热闹劲儿早早便冒了头。家家户户的木门上都开始贴着裁好的红纸,孩子们拿着糖糕在雪地里追逐,脚印踩出一串深浅不一的坑。李默挑了个晴朗的早晨,带着五六个年轻小伙儿扛着冰镐、渔网往黄河边去——每年这时候,他们都会凿冰捕鱼,为年夜饭添一道鲜美的黄河鱼。
冰面冻得结实,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李默抡起冰镐,重重砸在冰面上,第一下只留下一道白痕,第二下才裂开细缝。几个小伙儿轮流上阵,汗水很快浸湿了棉袄内衬,终于凿出一个三尺见方的冰窟窿。冰冷的水汽“呼”地冒出来,带着河水特有的腥甜。李默将渔网撒下去,刚等片刻,便感觉到网绳传来沉甸甸的拉力。
“拉!快拉!”他喊了一声,众人合力往上拽网。只见十几条半尺长的黄河鲤鱼在网里扑腾,银亮的鱼鳞沾着碎冰,溅起的水花落在冰面上,瞬间凝成小冰晶。“好家伙!今年的鱼比去年还肥!”王老汉的儿子王石头笑得露出豁牙,伸手去抓鱼,指尖刚碰到鱼鳞就被冻得一缩,引得众人哈哈大。
另一边,瑾潼正带着村里的妇女们在大厨房忙碌。这厨房是去年新建的,青砖砌的灶台比自家的大两倍,一口铁锅能装下十斤面粉。案板上摆满了白面、红枣、芝麻,还有从地窖里取出来的蜜饯果脯。瑾潼系着青布围裙,正教大家揉制“迎春糕”——这是她从波斯匠人那里学来的做法,将面粉与玫瑰蜜拌匀,裹上核桃碎蒸制,既有中原点心的软糯,又带着波斯甜食的香甜。
“瑾潼姑娘,你说这波斯的新年和咱们的春节,哪个更热闹?”阿青手里拿着梅花形的点心模子,正将揉好的面团往里压,脸上沾着点面粉,像只乖巧的花猫。她自去年见到波斯匠人后,就总缠着瑾潼问波斯的事,连做梦都盼着能看看波斯的玫瑰园。
瑾潼笑着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想了想说道:“波斯新年叫‘诺鲁孜节’,到时候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在桌上摆上七种以‘s’开头的食物,比如麦苗、苹果、银币,象征着春天和丰收。大家也会穿新衣、送彩蛋,热闹得很。不过咱们的春节,有贴春联、放鞭炮、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更透着股团圆的暖劲儿。”
话音刚落,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噼里啪啦”声,夹杂着孩子们的欢呼。瑾潼走到窗边一看,只见三个半大的孩子正围着一串小鞭炮,最小的那个躲在后面,只敢探出半个脑袋。点火的是村长家的孙子,他捏着火柴的手微微发抖,点着引线后撒腿就跑,鞭炮在雪地上炸开,红色的纸屑落在白雪上,像一朵朵小小的红花。
转眼到了除夕。这天傍晚,村里的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笼,大红灯笼挂在门框上、树枝上,沿着村路一路延伸,将积雪的街道照得通红。村民们自发地聚到村头的空地上,燃起了一堆篝火,火焰“噼啪”地舔着木柴,将周围人的脸庞映得通红。
年夜饭就摆在篝火旁的长桌上,村民们带来了自家的拿手菜:王老汉家的炖羊肉,萝卜炖得软烂,羊肉香飘十里;李大婶做的油饼,金黄酥脆,咬一口满是芝麻香;穆罕默德大叔则带来了波斯的烤馕和烤肉,馕上撒着芝麻和洋葱碎,烤肉串得油亮,裹着波斯特有的孜然粉,一摆上桌就被孩子们围了过去。
“这是我过得最热闹的一个春节!”穆罕默德大叔端着一碗米酒,脸上泛着红晕,他用不太流利的中原话说道,“在波斯,我们新年也会和家人团聚,但没有这么热闹的篝火,也没有这么多好吃的。”说着,他夹起一块油饼塞进嘴里,酥脆的口感让他眼睛一亮,连忙又夹了一块。
村长坐在主位上,手里握着酒杯,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笑得眼角皱起了细纹:“以后每年春节,咱们都这么过!把中原的习俗和波斯的习俗融到一起,咱们贺兰村,就是中原和波斯的‘团圆村’!”
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瑾潼看着身边的李默,他正帮阿青夹了一块烤肉,又给穆罕默德大叔添了酒,眼中满是温柔。她忽然觉得,这趟从波斯回来的旅程,不仅带回了琉璃技艺和玫瑰种子,更带回了跨越山海的情谊,让这个小小的村庄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春节过后,积雪渐渐融化,贺兰山脚下的土地开始透出一点新绿。琉璃坊里的匠人们也收了心,早早地开始忙碌起来——再过一个月,就是镇上的春季集市,他们要赶制一批新的琉璃制品,让更多人知道“贺兰波斯琉璃坊”的名字。
瑾潼和李默坐在作坊的桌前,桌上摊着几张图纸,上面画满了各种琉璃饰品的设计稿。这些设计大多融合了中原和波斯的元素:有的项链以中原的牡丹为造型,花瓣边缘却镶嵌着波斯风格的缠枝纹;有的手镯刻着波斯地毯上常见的几何图案,却用了中原传统的青、红两色;还有的摆件做成了玫瑰形状,花心处嵌着一颗小小的珍珠,是瑾潼特意从波斯带回的样式。
“这些饰品既有咱们中原的雅致,又有波斯的艳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瑾潼拿起一张手镯的图纸,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花纹,眼中满是期待。她还记得去年第一次做琉璃时,连一个小小的珠子都捏不圆,如今却能独立设计出完整的作品,这其中的成长,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李默点点头,指着图纸上的一处细节说道:“咱们还得在宣传上下点功夫。我打算写一篇文章,介绍咱们琉璃的制作工艺,再说说这些饰品背后的故事,送到城里的报社去。说不定能吸引更多商人来订货。”他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中原的商路,还托人打听了长安的商栈,想着有朝一日能把琉璃制品卖到长安去。
喜欢江花玉面请大家收藏:()江花玉面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