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89章 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在巴达维城外西北方向,一片位于茂密热带雨林和稻田交界地带的、看似普通的华人聚居村落——“八华村”,地下深处,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是华人抵抗组织“自卫军”的核心指挥部之一。

    入口极其隐蔽,设在一间祠堂厚实的砖石地板下,地下空间经过巧妙扩建和加固,通风良好,灯火通明(柴油发电机)。

    虽然简陋,但电话线、地图、沙盘、通讯设备一应俱全。

    胡振邦穿着简朴的灰色短褂,正站在一幅巨大的爪瓦地图前。

    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倭军的据点、交通线,以及许多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的、代表自卫军活动区域和秘密补给点的符号。

    在他的身边,围着几位核心骨干。

    王天火,现任自卫军军事教官,皮肤晒得黝黑,此时他正指着地图上的泗水区域,语气带着一丝快意。

    “首领,泗水那边传来确切消息,油库彻底废了!火烧得冲天,鬼子哭都哭不出来!倭们‘烈火’小队干得漂亮,全身而退!”

    朱志鑫现在负责情报分析和通讯联络,补充道。

    “倭军司令部现在估计已经乱成一团,他们的燃油危机已经雪上加霜。”

    陈文耀,原本的商人,如今已经是胡振邦的得力助手,负责后勤、财政和与外界的“合法”联络。

    胡振邦采取的策略和李凤不一样,他选择就地融入华人,暗中积蓄力量,之前那个锡矿太吸睛,要是不放弃,倭军肯定和他们死磕,最后结果估计是便宜本地黑皮。

    还是金南给他提了个醒,不然胡振邦的脑子,肯定不会那么轻易放弃锡矿。

    后面转变策略,融入华人后,暗地里搞偷袭,你还别说,暗地里阴人确实很爽,鬼子都不知道谁干的,想报复都找不到目标。

    后面就简单了,胡振邦和陈文耀合伙生意掩饰身份,有这个老商人在,还别说,生意做的居然还不赖。

    此时,陈文耀脸上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和谨慎。

    “振邦兄,这次行动虽然成功,但也彻底暴露了我们的实力和决心。”

    “小鬼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担心他们会狗急跳墙,对普通华人社区进行疯狂报复。”

    “我们的物资储备,尤其是武器弹药,虽然有…‘家里’(指胡力)持续支援,但消耗也很大,需要精打细算。”

    老周、阿强、林伯本是本地华人,尤其是林伯,他年纪较长,在社区中德高望重,现在负责组织群众、提供掩护和基础后勤。

    老周脸上带着忧色。

    “是啊,首领,很多乡亲都很害怕,鬼子没人性的,万一他们…”

    胡振邦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声音平稳带着一种能让人安心的气场。

    “大家的担心,我都明白,小鬼子现在已经是外强中干,所以也不必过于担心。”

    “但他们是困兽,困兽的反扑也会很疯狂,所以我们更要讲究策略。”

    胡振邦选择这个时候冒头也是仔细考量过的,倭军已经是昨日黄花,不趁着这个时候夺取军事和话语权,以后的华人还是寄人篱下。

    这是他思前想后,结合金南给的建议,想出完美方案,不控制,但要绝对参与。

    胡振邦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几个关键位置到。

    “天火,命令各作战单位,近期以小组分散活动为主,加强隐蔽,暂停大规模出击。”

    “重点转向保护华人聚居区,协助乡亲们加固防御,建立预警机制。如果日军敢对平民动手,我们要让他们付出十倍代价!”

    “是!”

    王天火沉声应道,眼中闪过厉芒。

    “老陈”

    胡振邦看向陈文耀。

    “利用商业网络,继续想办法从黑市收购药品和紧缺物资,价格不是问题。”

    “特别是奎宁,乡亲们和我们的战士都需要,还能进一步减少鬼子的药品,一举两得。”

    “还有,和土着部落的贸易也要维持,用盐巴、布匹换他们的粮食和山货,但要更加小心。”

    “明白。”

    陈文耀点头。

    “志鑫”

    胡振邦又看向朱志鑫。

    “情报工作不能放松,要密切关注倭军动向,尤其是他们内部是否因为物资、药品短缺而产生矛盾。”

    “还有…和苏诺那边的人的接触,要保持极其谨慎的试探。”

    “他们想利用我们对抗小鬼子,我们也要防止被他们当枪使,现阶段,合作可以,但必须保持独立自主。”

    “是,首领,我会把握好分寸的。”

    朱志鑫认真记录着。

    最后,胡振邦看向老周、阿强和林伯,语气变得温和。

    “老周,阿强,林伯,安抚乡亲们的事情,就拜托你们了。”

    “告诉大家,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拿起武器,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和亲人,不是为了主动挑衅。”

    “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就一定能看见曙光的那一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话充满了力量和信心,让在场的众人都感到心安了不少。

    胡振邦现在不仅仅是一个领袖,更是一个凝聚人心的核心。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保护华人社群的生存,远比单纯的军事对抗更为重要和复杂。

    他的每一步布局,都着眼于长远,既要有效打击倭军,又要最大限度地保全同胞,还要在这复杂的爪瓦局势中,为华人争取未来的一席之地。

    “八华村”地下指挥部的会议结束后,众人各自领命离去,忙碌起来。

    王天火立刻通过秘密线路,向活跃在爪瓦各主要城市的自卫军分队下达指令。

    很快,原本频繁出击的小分队们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行动变得更加隐秘,重点转向了驻地防御和情报收集。

    在一些大的华人聚居区,自卫军骨干协助青壮年组织起了巡逻队,利用地形和简陋材料设置了路障和预警装置。

    虽然武器简陋,但那种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威慑力。

    陈文耀则通过他错综复杂的商业网络,小心翼翼地活动着。

    他的商队明面上依旧经营着合法的橡胶、咖啡贸易,暗地里却用胡振邦提供的金钱(真假币),从一些贪婪的倭军后勤军官手里,换取珍贵的药品、电池、甚至偶尔流出的军火。

    挖鬼子墙角很爽,一直挖一直爽,能持续减少鬼子的各种物资储备,何乐不为?

    另一边,内陆土着部落的贸易也在继续,用食盐、布匹、铁器交换粮食和草药。

    这么做倒不是胡振邦这边缺少这些,而是他们这边交易的多了,苏诺那边就相应减少了。

    这些交易往往在密林深处进行,充满了风险,但自卫军却乐此不疲,还是那句话,阴人、扯后腿真的很爽。

    朱志鑫的情报网络则像一张无形的蛛网,早已深入到了爪瓦社会的各个角落。

    他手下有伪装成小贩、黄包车夫、甚至有在倭军机构里做低级雇员的眼线。

    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时刻关注着倭军的调动、物资仓库的守卫变化、以及倭军士兵中因为饥饿和疾病蔓延而日益低落的不满情绪。

    这些零星的信息汇聚到朱志鑫这里,经过分析整理,就能勾勒出倭军现状的大致轮廓。

    同时,朱志鑫保持着苏诺等势力接触,极其谨慎的接触。

    双方在共同抗倭的目标下有合作空间,但彼此都心怀戒虑。

    黑皮希望借助华人的力量和装备,华人则警惕着对方可能存在的过河拆桥的意图。

    胡振邦的指示非常明确,情报可以有限共享,行动上保持距离,绝不能成为他人争夺权力的炮灰。

    老周、阿强、林伯则深入各个华人社区,用乡音和威望安抚着惶恐的民众。

    他们组织妇女为自卫军缝补衣物、制作干粮,动员老人儿童担任岗哨和传递消息。

    一种基于宗族和地缘关系的、紧密的互助网络在压力下变得更加牢固。

    虽然恐惧依然存在,但一种“靠自己”的坚韧信念也开始在华人心里生根发芽,何况,他们已经不是之前那样手无寸铁。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倭军司令部在最初的震惊和无力之后,并未真正放弃对华人抵抗力量的警惕和仇恨。

    矶田三郎的情报部门加大了对华人社区的渗透和侦查力度,便衣特务、收买的眼线,像幽灵一样在巴达维、泗水、三宝等地的华人街区游荡,试图寻找“自卫军”的蛛丝马迹。

    同时,由于司令部下达了“灵活”征粮的命令,下层倭军部队的纪律开始加速败坏。

    一些中下级军官为了完成征粮任务,或者干脆为了中饱私囊,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他们不再仅仅针对农村,开始将黑手伸向城镇里相对富庶的华人商铺和家庭。

    几天后,坏消息传来。

    位于爪瓦中部,靠近梭罗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小镇“望加”,遭遇了灭顶之灾。

    一支隶属于第48师团的、因为饥饿而眼冒绿光的倭军中队,以“搜查抵抗分子”为名,冲进了小镇,进行了疯狂的洗劫。

    他们抢走了所有能找到的粮食、牲畜和财物,反抗者被当场枪杀,数十名妇女被凌辱,最后还放火烧毁了大半个镇子以掩盖罪行。

    消息传到“八华村”指挥部时,所有人都愤怒了。

    “王八蛋!畜生!”

    王天火一拳砸在桌子上,眼睛赤红。

    “首领!让我带人去灭了那帮畜生!血债必须血偿!”

    就连一向沉稳的朱志鑫和陈文耀,也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

    胡振邦站在地图前,背影僵硬,紧紧攥着的拳头因为用力而骨节发白。

    他沉默了很久,空气中弥漫着悲愤和杀意。

    最终,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恢复了冷静,但眼神却冰冷得吓人。

    “仇,一定要报。但不能硬拼。”

    他的声音低沉充满力量。

    “那个中队的长官,叫什么名字?驻扎在哪里?活动规律如何?志鑫,我要最详细的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