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6章 冬日暖宴定姻缘
    12月底的天津大港,早早就浸在了彻骨的寒意里。前一夜刚下过一场零星的小雪,路面结着薄冰,踩上去咯吱作响,呼出来的白气在空气中转瞬即逝,却又很快被新的白雾叠上。林阳坐在驾驶座上,双手握着方向盘,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不是冷的,是心里的紧张在作祟。副驾驶上的晓雯看他这副模样,忍不住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指尖带着暖手宝余温的触感,让林阳紧绷的肩膀稍稍松了些。

    “别紧张呀,我家人都很好说话的,”晓雯把暖手宝往他那边递了递,声音软乎乎的,像裹了层棉花,“我老伯昨天还跟我说,今天就是去跟你家人唠唠嗑,把咱们的事儿定下来,又不是审犯人。”

    林阳侧头看了她一眼,小姑娘穿着件米白色的羽绒服,帽子上的绒毛蹭得她脸颊红红的,眼睛亮得像落了星星。他心里那点慌劲儿瞬间被熨平了,嘴角勾了勾:“我不是怕你家人挑,是怕我家人太热情,吓着你伯他们。你没见我大姑,昨天打电话还说要给你包个大红包,拦都拦不住。”

    两人说说笑笑,车子很快开到了晓雯家楼下。晓雯的老伯、伯母,还有她哥晓强、姐晓琳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晓雯老伯穿着件深蓝色的老式棉袄,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给林阳父母带的自家腌的萝卜干和酱菜——都是晓雯说林阳妈妈爱吃的。见林阳的车过来,老伯赶紧迎上去,脸上堆着实诚的笑:“阳阳来啦,路上没滑着吧?”

    “没有老伯,我开得慢,”林阳赶紧下车帮他们拎东西,又给晓雯家人介绍车里的暖气开得足,“快上车,外面冷,别冻着。”

    晓强跟林阳勾了勾肩,拍了他胳膊一下:“行啊林阳,这才多久没见,要跟我妹定终身了?一会儿可得跟我好好喝两杯。”

    林阳笑着应下来,帮晓雯伯母拉开车门,看着他们都坐好,才重新回到驾驶座。车子往“大港老味馆”开,这是林阳爸爸跑了三家饭店才定下来的地方——在大港开了二十多年,专做本地菜,口碑响当当的,尤其是那道糖醋鲤鱼,外酥里嫩,酸甜口儿正合老辈人的心意。林阳爸爸前半个月就来订了包间,特意选了最大的“吉祥厅”,还提前跟老板打了招呼,让把包间里好好布置了一番:墙上挂了两串红灯笼,正中间贴了个烫金的“喜”字,圆桌周围摆着二十多把椅子,桌上已经提前摆好了瓜子、花生、糖块,还有用青花瓷盘装着的砂糖橘和苹果,看着就透着股热闹劲儿。

    车子刚到饭店门口,林阳就看见爸妈站在台阶上等着了。林阳妈妈穿了件枣红色的羊绒大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攥着个热水袋,见晓雯家人下来,赶紧快步走过去,握着晓雯伯母的手就不放:“他婶子,可把你们盼来了!外面冷不冷?快进去暖和暖和!”

    林阳爸爸则跟晓雯老伯握了手,两人都是实在人,没说啥客套话,就一句“辛苦你跑一趟”“应该的应该的”,却透着股投缘的亲近。一行人说说笑笑往包间走,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热闹的说话声——林阳的大姑和老姑已经到了。

    大姑一听见脚步声,立马从椅子上站起来,穿着件鲜红色的羽绒服,戴着顶毛线帽,帽檐上的绒球随着她的动作晃来晃去。她一眼就瞅见了林阳,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一把拉住林阳的手,另一只手伸过去摸他的脸,声音亮得像敲锣:“哎哟我的阳阳!好些日子没见,怎么看着又瘦了?是不是工作太累了?”

    老姑跟在后面,性子比大姑温和些,穿件米色的呢子大衣,手里拎着个小布包,走到晓雯身边,笑着递过一个红包:“这是姑第一次见你,一点心意,你收下。”

    晓雯赶紧摆手,脸都红了:“姑,不用不用,我不能要。”

    “怎么不能要?”林阳妈妈在旁边笑着帮腔,把红包往晓雯手里塞,“这是你姑的心意,第一次见面的规矩,必须收下。”晓雯见推脱不过,只好红着脸接了,小声说了句“谢谢姑”。

    大姑这才注意到晓雯,拉着她的手仔细打量,越看越满意,嘴里不停念叨:“这姑娘长得真俊,眼睛亮,皮肤白,一看就是个懂事的!阳阳啊,你可真是好福气,能找到这么好的姑娘!”

    晓雯被夸得不好意思,低着头笑,林阳在旁边帮她解围:“姑,您先让晓雯坐会儿,刚进来还没歇着呢。”

    “对对对,快坐快坐,”大姑这才松开手,拉着晓雯往椅子上让,又给她抓了把糖块放在手里,“吃点糖,甜甜蜜蜜的。”老姑则坐在晓雯旁边,问她冷不冷,路上顺不顺利,絮絮叨叨的,全是关心的话。

    正说着话,包间门又被推开了,林阳的大伯、二伯、三伯、老伯带着堂哥堂妹们一起走了进来。大伯穿件黑色的中山装,腰板挺得笔直,看着就透着股稳重劲儿;二伯戴副眼镜,手里拎着个公文包,文质彬彬的;三伯和老伯则穿着休闲装,手里都拎着给晓雯家人带的烟酒。堂哥们也都来了,大堂哥林建军穿件夹克,二堂哥林建斌戴副黑框眼镜,看着斯斯文文的;堂妹林小雅穿件粉色的棉袄,扎着个马尾辫,一进门就跟小麻雀似的扑到林阳身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哥!”小雅拉着林阳的胳膊,眼睛亮晶晶地瞅着晓雯,“这就是嫂子吧?长得真好看!”

    晓雯被“嫂子”两个字叫得脸更红了,林阳笑着拍了拍小雅的头:“别乱叫,还没定呢。”

    “怎么没定?今天不就定了嘛!”大堂哥建军走过来,拍了拍林阳的肩膀,笑着调侃,“老四,你可算是熬出头了!以前让你去相亲,你要么推三阻四,要么见一面就说不合适,家里人都快为你这事愁白头发了,现在可算修成正果了,太好了!”

    二堂哥建斌也跟着笑:“就是,以前咱们哥几个还打赌,说你得三十岁以后才能结婚,没想到你倒先把事儿定了,让我们这几个当哥的都羡慕了。”

    姑表姐李娜也到了,她比林阳大几岁,现在在一家公司做hr,穿件职业装,看着干练又大方。她走到晓雯身边,递过一条浅灰色的围巾:“天冷,这条围巾你围着,暖和。我听阳阳说你喜欢浅颜色的,特意给你挑的。”

    晓雯赶紧道谢,接过围巾围在脖子上,大小正合适,心里暖暖的。李娜拉着她的手,笑着说:“晓雯,你可不知道,阳阳打小就懂事。小时候我们家搬家,他才十岁,就跟着我们搬东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喊累;后来他工作了,我爸生病住院,他天天下班就去医院守着,端水喂药的,比我这个当女儿的还细心。你跟他在一起,以后肯定不受委屈。”

    晓雯点点头,心里甜滋滋的。她其实早就听林阳说过这些事,但从别人嘴里听到,还是觉得不一样——能被家人这么认可的人,人品肯定差不了。

    人差不多都到齐了,大伯往包间里扫了一圈,又跟晓雯老伯对视了一眼,见大家都到了,便清了清嗓子:“行了,人都到齐了,咱们先落座吧。长辈们坐主位,孩子们坐在旁边,都别客气。”

    大家听了,纷纷找位置坐下。晓雯老伯和林阳爸爸坐在圆桌的主位上,两边分别坐着林阳的大伯、二伯、三伯、老伯,还有晓雯的伯母、晓强和晓琳。林阳和晓雯则坐在晓雯老伯和林阳爸爸中间,方便照顾两边的长辈。林阳妈妈和晓雯伯母忙着给大家倒茶,小雅则跟晓雯挨在一起,小声跟她聊学校里的趣事,时不时还问她喜欢吃什么菜,说一会儿帮她夹。

    等大家都坐定了,大伯端起面前的茶杯,站起身来。他手里的茶杯是青花瓷的,杯沿还冒着热气,映得他脸上的笑容格外温和。包间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今天能把晓雯家的各位亲戚请到这儿来,我代表我们林家,先跟大家说声谢谢,”大伯的声音不高,却透着股分量,“咱们两家啊,以前虽然没怎么来往,但通过阳阳和晓雯这两个孩子,也算缘分到了,能坐到一起,商量孩子们的婚姻大事,这是多大的喜事啊!”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阳和晓雯身上,眼神里满是欣慰:“阳阳这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从小就稳重,不淘气,家里有什么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以前我们还担心,这孩子太实在,以后找对象会吃亏,直到他跟我们说认识了晓雯,带晓雯来家里吃饭,我们才放了心。晓雯这姑娘,文静、懂事,说话办事都透着股机灵劲儿,跟阳阳正好互补,我们家里人都特别喜欢她。”

    晓雯听到这里,脸又红了,悄悄看了林阳一眼,林阳也正好看着她,眼里满是笑意。

    “以前老话说,门当户对,”大伯继续说道,“可能有人觉得,门当户对就是家里条件差不多,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家风、是人品。咱们两家都是普通人家,没什么大富大贵,但都讲究实在、讲究本分,孩子们在一起,能互相体谅、互相扶持,这比什么都强。今天咱们坐到一起,也不是说要挑什么、选什么,就是作为父母、作为长辈,给孩子们把最后一道关——看看两家的氛围合不合,看看孩子们的心意真不真。现在看来,我们是彻底放心了。”

    说完,他把目光转向晓雯老伯,做了个“请”的手势:“下面,咱们请晓雯老伯也讲两句,听听晓雯家的意思。”

    晓雯老伯赶紧站起身,手里也端着茶杯,他性子实在,不爱说客套话,一开口就是大实话:“我也不会说啥漂亮话,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几句。首先,我得谢谢林家的各位,这么看重我们家晓雯,把阳阳教得这么好。我跟晓雯她伯母,还有晓强、晓琳,早就问过晓雯了,她跟阳阳在一起,开心、踏实,这就够了。”

    他笑了笑,语气更实在了:“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是半个一家人了。等孩子们结婚了,那就是正经的一家人。以后不管是办婚事,还是孩子们过日子,有啥事儿,咱们都多商量、多沟通,别藏着掖着,也别客气。孩子们的婚事,咱们得办得漂漂亮亮的,让他们风风光光地成家,让亲戚朋友们都知道他们的喜事,这就是我的想法。”

    这番话虽然简单,却句句说到了大家心坎里。林阳的大伯听了,跟晓雯老伯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认可。大伯笑着点点头:“老伯说得太好了,实在!那咱们就不耽误时间了,边吃边聊,畅所欲言!服务员,起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