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推开家门时,傍晚的霞光正从阳台的玻璃窗斜切进来,在地板上拖出一道长长的橘色光斑。屋里静得很,没有妈妈平时在厨房切菜的“咚咚”声,也没有她坐在沙发上织毛衣时,毛线针碰撞的“哒哒”声,只有玄关柜上那盏妈妈最喜欢的青花瓷台灯,还亮着一圈暖黄的光——早上出门时他特意没关,想着这样回来时,屋里能多些人气。
他换鞋时,手指不小心碰到了鞋柜上妈妈的棉拖鞋。拖鞋是红色的,鞋头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是去年冬天妈妈特意让二姐帮忙买的,说“红色喜庆,穿着暖和”。林阳把拖鞋拿起来,轻轻掸了掸上面的浮尘,又放回原位,鞋尖朝着门口的方向——就像妈妈平时在家时那样,随时等着换鞋进门。
客厅里的沙发上,还搭着妈妈没织完的毛衣。米白色的毛线团滚在沙发角落,织了一半的衣身摊在扶手上,针脚细密又整齐。林阳走过去,拿起毛衣贴在脸上,还能闻到淡淡的肥皂香——那是妈妈上周刚洗过的味道。他想起妈妈织毛衣时的样子,坐在沙发上,脚边放着暖手宝,一边织一边跟他说:“阳阳,等过年给你穿这件新毛衣,咱们去拍张全家福。”可现在,毛衣还没织完,妈妈却在医院里,今年的全家福,怕是要在icu门口拍了。
他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里面还剩着妈妈术前买的青菜和鸡蛋。青菜有点蔫了,鸡蛋放在保鲜盒里,整整齐齐的。妈妈平时最爱惜粮食,从不浪费,要是她在家,肯定会把蔫了的青菜做成蔬菜汤,鸡蛋炒成蛋炒饭。林阳叹了口气,把青菜拿出来,打算明天早上煮面条时用,又把鸡蛋放回冰箱,心里想着:等妈妈出院回来,再给她做鸡蛋羹,她最喜欢吃了。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出“爸爸”两个字。林阳赶紧接起电话,手指都有点慌,生怕是医院有什么事。“阳阳,到家了没?”爸爸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点沙哑,还有刚放松下来的疲惫——早上在icu门口,爸爸一直紧绷着神经,现在大概是回到病房休息了,声音里才多了点倦意。
“爸,我到了,刚换完鞋。”林阳走到客厅,坐在妈妈常坐的那把沙发椅上,手里还攥着那团米白色的毛线,“您呢?在医院吃晚饭了吗?”
“吃了,你大姑给带的饺子,韭菜鸡蛋馅的,你妈平时爱吃的那种。”爸爸顿了顿,又说,“我刚去icu门口问了护士,你妈下午又喝了点小米粥,还跟护士说了两句话,精神头比上午好多了。”
林阳心里一暖,嘴角忍不住扬了扬:“那就好,妈能吃东西就好。”
“你妈还特意跟护士说,让我给你打电话,别让你惦念。”爸爸的声音低了些,“她说快过年了,单位肯定忙,让你别请假了,把班上完,等她能探视了,你再去医院就行。”
林阳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喉咙有点发堵:“我知道了,爸,我不请假,好好上班。”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他怎么能不惦念?妈妈还在icu里,每天只能通过护士知道她的情况,他恨不得天天守在医院门口,哪怕只能远远看一眼也好。
“咱们家今年,肯定得在医院过年了。”爸爸的声音里带着点无奈,却又透着希望,“不过王主任说了,你妈恢复得快,要是后续没什么问题,正月十五前应该能从普通病房出院。到时候咱们在家补个年,给你妈煮她爱吃的红烧肉。”
“好,”林阳的眼睛有点红,赶紧别过头,看着阳台外的晚霞,“等妈出院,我来做红烧肉,我跟网上学了做法,肯定好吃。”
“行,到时候咱们爷俩一起做。”爸爸笑了笑,又叮嘱道,“你在家别对付,按时吃饭,晚上把门窗关好,别着凉。要是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知道了爸,您也别太累了,晚上早点休息。”林阳挂了电话,手机还贴在耳边,仿佛还能听到爸爸的声音。客厅里更静了,他把脸埋在沙发靠垫里,靠垫上有妈妈的味道,淡淡的,像阳光晒过的棉花,让他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他起身走到阳台,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快过年了,路边的树上都挂起了红灯笼,商铺门口贴着“年货大集”的海报,偶尔有卖糖葫芦的小贩推着车经过,吆喝声顺着风飘上来,热热闹闹的。可这些热闹,却好像跟他隔着一层——往年这个时候,妈妈早就开始扫房、买年货了,还会拉着他去逛菜市场,说“过年的菜得提前备,不然到时候涨价”。今年,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冷冷清清的。
林阳在阳台站了一会儿,才转身回屋。他把妈妈织了一半的毛衣收起来,放进衣柜里,又把客厅里的灰尘擦了擦——妈妈爱干净,要是她回来看到家里脏,肯定会念叨他。做完这些,他才去厨房煮面条,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泡泡,他把早上大姑带的小米粥热了热,就着面条吃了晚饭。饭桌上没有妈妈的唠叨,也没有爸爸的呼噜声,他吃得很慢,心里空落落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早上,林阳六点半就醒了。他习惯性地喊了声“妈,早饭吃什么”,喊完才反应过来,妈妈不在家。他愣了愣,才起身洗漱,然后煮了点面条,就着昨天剩下的青菜吃了。出门时,他特意把妈妈的棉拖鞋又摆了摆,好像这样,等他晚上回来,妈妈就能在家等着他似的。
到单位时刚过七点半,办公楼里还没多少人。林阳走到自己的工位,放下包,先给爸爸发了条微信:“爸,妈今天早上怎么样?”过了几分钟,爸爸回复:“护士说早上喝了点豆浆,精神挺好,你放心上班。”林阳看着微信,心里踏实了些,才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昨天没做完的报表。
大概八点多,同事们陆续来了。生产部的李主管一进门,就径直走到林阳的工位前。李主管五十多岁,头发有点白,平时说话直来直去,却很关心下属。他拍了拍林阳的肩膀,声音有点大:“小林,听说你妈做手术了?怎么样了?昨天我去外地出差,刚回来就听老张说这事。”
林阳抬起头,笑了笑:“谢谢李主管关心,手术挺顺利的,现在在icu观察呢。”
“顺利就好,顺利就好。”李主管点点头,拉了把椅子坐在林阳旁边,压低声音说,“小林,我跟你说个事。我昨天跟厂长提了,说你家里情况特殊,想在咱们部门,再联合其他部门搞个捐款,帮你分担点医药费。你别跟我客气,都是同事,应该的。”
林阳心里一暖,可还是赶紧摆手:“李主管,谢谢您,不用了,真的不用。”
李主管愣了一下,皱着眉说:“小林,你别不好意思。医药费肯定不少,你一个年轻人,压力大,大家帮衬点是应该的。我都跟几个部门主管打过招呼了,他们都同意,说今天就开始组织。”
“不是我不好意思,是真的不用麻烦大家。”林阳看着李主管,语气很认真,“我之前给我妈买过重疾险,理赔款已经下来了,医药费够用,不用花家里太多钱。而且我不想欠大家人情,要是拿了捐款,我心里不踏实,总觉得是在卖惨。”
旁边工位的老张师傅也凑过来,笑着说:“小林,你这孩子就是太要强了。李主管也是一片好心,大家都想帮你。”
林阳感激地看了老张师傅一眼:“张师傅,我知道大家都是好意,我特别谢谢你们。可真的不用,我妈也跟我说,别给单位添麻烦,别让同事们担心。要是真有需要,我肯定跟大家开口。”
李主管看着林阳坚定的样子,叹了口气:“行,我知道你的脾气,不勉强你。不过小林,你记住,要是后续有什么困难,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家里的,都跟我说,别自己扛着。咱们生产部就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谢谢李主管,谢谢张师傅。”林阳的心里暖暖的,眼睛有点红——自从妈妈生病,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可现在才发现,身边有这么多关心他的人。
李主管又跟他聊了几句妈妈的情况,叮嘱他要是需要请假就说,工作上的事大家帮他分担,才起身回自己的办公室。老张师傅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有啥想吃的,中午我请你,别总想着省钱。”林阳笑着答应,心里的阴霾好像散了些。
上午的工作很忙,林阳把精力都放在报表上,可还是时不时地看手机,生怕错过医院的电话。中午午休时,他刚拿出从家里带的馒头和咸菜,办公室的董姐就端着一个保温桶走了过来。董姐四十多岁,是办公室的老员工,平时特别热心,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愿意帮忙。
“小林,怎么吃这个啊?”董姐把保温桶放在林阳桌上,打开盖子,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红烧肉和炒青菜,“我早上特意多做了点,给你带了一份,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林阳赶紧站起来:“董姐,不用这么麻烦您,我自己带了吃的。”
“带什么带,馒头咸菜有营养吗?你妈现在在医院,你更得好好吃饭,不然身体垮了,谁照顾你妈?”董姐把筷子塞到他手里,语气有点严厉,却满是关心,“快吃,我都盛好了,不吃就浪费了。”
林阳没办法,只好坐下,拿起筷子吃了一口红烧肉。肉炖得很软烂,甜咸适中,跟妈妈做的味道有点像。他抬起头,对董姐说:“董姐,谢谢您,真好吃。”
董姐坐在他对面,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我听李主管说,你妈手术顺利?现在怎么样了?”
“嗯,手术挺顺利的,王主任说病灶清理得很干净,现在在icu观察,要是恢复得好,正月十五前能出院。”林阳一边吃,一边跟董姐说妈妈的情况,语气里带着希望。
“那就好,你妈是个好人,肯定能平平安安的。”董姐点点头,又说,“我之前就听老张说,你这孩子特别懂事。去年老张家里有事,请了半个月假,你主动帮他分担了不少工作,还帮他把没完成的订单都跟进完了,一点怨言都没有。还有上次,咱们单位组织去社区扫雪,你主动帮楼下的王奶奶扛白菜,还帮她把院子里的雪都扫干净了,王奶奶后来还特意来单位谢谢你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