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64章 修长城
    凤祥五年冬。

    洛阳下了一场鹅毛大雪。

    出使漠北五个月的陆贾终于归来了。

    听说陆贾归来,皇帝冒着暴雪,亲自出城迎接。

    这让陆贾受宠若惊。

    到了未央宫后。

    皇帝给陆贾安排了热汤沐浴,然后又准备了一桌上好的饭食,等陆贾吃饱喝足后,两人的谈话才开始。

    史官坐在角落默默记录两人的谈话。

    田秀问陆贾说:“陆贾,你这一去漠北五年,收获如何?”

    陆贾用桌上的餐布擦了擦嘴,拱手说:“幸不辱命。这五年来,臣虽然有一半时间都被囚禁在匈奴,但是臣依旧暗中派人出使漠北各大部族,终于游说他们归降我大唐。”

    说罢,陆贾从袖子里摸出一份皱皱巴巴的羊皮纸。

    王奉赶紧接过去交给皇帝。

    田秀定睛一看,这竟然是一份漠北地图。

    这地图上详细标注了漠北的各大部落。

    其中包括丁零部、卢侯部、折兰部、稽且部、酋途部、单桓部、屯头部、车耆部,加上东胡,如今唐朝北方的草原上共有九个部族。

    当然,这九个都是能叫得上名字的大部落,剩下的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部族地图上没有标注。

    田秀询问陆贾:“这些部族都愿意投向我大唐?”

    陆贾拱手说:“最开始愿意效忠我大唐的,就只有折兰、屯头两部,这两部虽然也是九大部族之一,但加起来的部众也不足二十万,而且他们的领地都在偏远的漠北,因此十分迫切的想得到我大唐的援助。”

    田秀闻言眉头一皱。

    这九大部落的实力加起来虽然说也比不上大唐一个封国,可是这折兰和屯头未免也太弱了点,两个部落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万部众,这点人扶持起来又能干什么?

    诚然,田唐强大的国力可以扶持他们崛起,但是花这么大代价扶持两个小部族,田秀觉得不值。

    陆贾也看出皇帝的不满,赶紧说:“不过朝廷打败了月氏后,情况就不同了,现在除了丁零、酋途、单桓、车耆四部,其他五个不足都愿意效忠大唐,为陛下所用。”

    田秀听后脸色这才稍稍好转。

    陆贾又补充说:“这五个部族的实力都很强,特别是东胡和丁零,他们俩加起来差不多有五十万部众,这点实力虽然还比不上咱们一个大唐一个大郡,但放在漠北,实力也算很强了。”

    漠北剩下的九个部族,田唐已经得到了五个,至于其他四个愿不愿意效忠,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要是整个漠北都跑过来效忠田唐,那反而是麻烦,田唐支援一部分,再分裂一部分,这才对田唐有利,而且这也符合田秀针对漠北的国策。

    想到这里,皇帝欣慰了不少。

    陆贾也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让皇帝满意了!

    田秀就说:“卿此去漠北五年,策反五个部族,有大功于社稷,朕决定册封卿为大行令,以后联络五部的任务,就由卿全权负责。”

    大行令也就是以前的大司行,田唐立国后,田秀改大司行为大行令,大行令属于三品,位列九卿。不过田唐自立国之初大行令之位就处于空缺状态,主要是天下已经太平,设置大行令,属实多余。

    如今田唐需要和漠北联系,大行令就必须重新设置,而且以后田唐还要开拓西域,这大行令可是大大的有用。

    陆贾听到皇帝要任命他为大行令非常高兴,当即对皇帝拜谢。

    在他离开了以后。

    毛遂又老了。

    如今毛遂也是年近六旬,就非常苍老,走起路来都是摇摇晃晃的。

    田秀有些心疼,在他一进来就让他坐下。

    毛遂进来了以后就拱手说:“陛下,如今天下已经太平,臣以为司寇一职完全可以裁撤了。”

    田秀听完以后很诧异。

    毛遂的司寇干的好好的,怎么不想干了呢?

    就听毛遂说:“这司寇府和廷尉府同时存在,在行政方面可以说是相互冲突。臣的司寇府,如今出了一些谍者,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所以臣觉得可以裁撤掉司寇府,这样能给国家节省一些开支,而且廷尉府以后办事也会更顺畅。”

    田秀听后沉思了片刻,说:“司寇府还是继续保留,卿的职权变更一下就好,以后司寇府不必再涉及司法审案,卿只需要管理好手下的谍者就行。而且朕想过了,以后卿麾下的影子组织,统一改名内卫,直接隶属于朕,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毛遂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

    内卫不就是用来帮皇帝搜集情报的?

    但说实话,毛遂是真的不想统领内卫了。

    一来是他年纪大了,没有精力,这二来内卫实在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内卫可不单是要替皇帝搜集情报,还得帮皇帝监控全国,而全国上下这些公卿官僚当然不希望被人监视,到时候他毛遂肯定会变成一泡臭狗屎,没人乐意再跟他玩。

    “陛下,臣实在是没有精力来管理内卫了,请您还是另择贤良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毛遂站起身对皇帝一拜。

    田秀听完了以后就说:“司寇啊,你不想干了,朕可以理解,但这个摊子总得有人撑起来,你走了谁来接你的班?”

    毛遂早就想好了这一点,他拱起手说:“臣已经帮陛下物色好了接班人选。”

    “谁?”

    “陈平。”

    “陈平?”

    田秀听到这个名字眉头一皱,他想到了汉初历史上的那个陈平。

    不过之前他已经遇到了一个同名的萧何,所以他也不确定这个陈平是不是自己熟知的那个陈平。

    皇帝就问:“朕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

    毛遂呵呵一笑,解释道:“他是臣新提拔上来的,今年也就二十,不过陛下别看此年轻,他的谋略可不逊于留侯。”

    作为掌管全国间谍的毛遂,当然知道张良的能力。

    田秀听了以后就说:“既然司寇推荐陈平接替你的位置,那就让他接任吧。”

    “王奉,你去拟定诏书。”

    田秀对一旁的王奉吩咐了一声。

    “唯。”

    田秀又询问毛遂:“朕让你寻的东西如何了?”

    毛遂知道皇帝说的是长生草。

    他看了眼旁边的史官,说:“已经有了些眉目。”

    田秀点点头:“有眉目就好,朕的身体,可等不了太长时间了。”

    史官记录的手顿了一下,他不知道两个人说的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皇帝交代司寇做了什么?

    但他也不敢多问,只能把这段对话如实写下。

    毛遂对皇帝说:“臣回去以后就会向陈平交接,以后影子…内卫就由他来掌管,而陛下交代的那件事情,臣也会让他负责。”

    田秀点点头。

    毛遂行礼以后,起身离去。

    他走了没一会儿,荷华就来了。

    田秀听到荷华公主求见,直接就说不见。

    王奉觉得意外。

    皇帝一向宠爱荷华公主,怎么今日连面都不见了?

    不过他和那位记录的史官一样,不敢多问,只能弓着身子应了一声,出去传话。

    荷华公主听说父皇不见他,气呼呼的走了。

    坐上她的马车,张良就坐在车里。

    看到荷华进来,张良从怀里摸出一个暖炉递给荷华,这暖炉里装着烧热的炭,贵族拿这玩意用来取暖。

    荷华接过暖炉,心里一暖,但想起父皇不见她又皱着眉说:“夫君,陛下还是没有见我。”

    张良并不觉得奇怪。

    他吩咐车夫赶车,说:“公主啊,知道陛下为什么不见你吗?”

    荷华摇头。

    张良就说:“上次我让你到宫里去向陛下辞行,陛下不准我们离开。”

    “陛下英明神武,知道你再去见他,肯定还是想走,所以他当然不会见你。”

    荷华听了以后脸色很沉抱着暖炉没有说话。

    “夫君,那我们怎么办?”荷华问。

    父皇不准他们走,她又怕郭氏加害。

    张良十分淡定:“陛下既然不准我们走,我们安心留下就是,有陛下在,郭贵妃,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说完,张良还往车外瞟了一眼,车夫同样在用余光偷窥车里。

    不久以后,新上任的陈平来到未央宫拜见皇帝。

    他呈上了一摞信纸,说:“陛下,臣麾下的内卫送来的,这是太子,丞相,太傅以及荷华公主他们这几日的活动情况以及说过的话。”

    田秀接过去瞟了眼又看向陈平,说:“你就是陈平?”

    陈平拱手应是。

    田秀问他:“司寇府的事情繁琐吧?”

    这表面上是关心陈平,实则就是在试探。

    陈平如果说繁琐,那就有能力不够的嫌疑,但同样话也不能说的太满,不然会显得很自大。

    “倒还应付的过来。”

    陈平不卑不亢的说道。

    田秀问他:“你是哪里生人?”

    陈平拱手说:“臣是魏国人。”

    田秀点点头:“娶妻了吗?”

    陈平就说:“娶了。”

    “汝妻是什么家世?”

    陈平把他妻子的家世说了一下,他的妻子嫁过五任丈夫,结果每一任丈夫都是短命鬼,后来没人敢娶他的妻子,都觉得他现在的这个妻子克夫。

    而陈平自幼就家贫,到了婚配的年纪,一直娶不上老婆。

    陈平的妻子她祖父看陈平是个人才倒贴钱将孙女嫁给了他。

    而他说的这个故事跟历史上那个陈平丝毫不差。

    田秀确定了,这位就是汉初第一毒士陈平。

    “陈平,你要把内卫带好,朕很看好你。”

    陈平弯腰揖手:“定不辱命。”

    风祥六年,春。

    皇帝的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一连半个月都下不了床。

    朝政都被委托给了太子以及丞相处理。

    百官都很急,太子以皇帝的名义向天下悬赏招募良医。

    齐相淳于越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淳于诚,据说艺术非常精良,在齐国很有名望。

    太子立刻将淳于城招来洛阳为皇帝看病。

    淳于诚的确很有本事,竟然真的医好了皇帝的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