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新录:人间功德榜(再续)
? 体育领域: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不仅以26个世界冠军的成绩刷新乒乓球历史,成为“双圈大满贯”得主,更用20余年的职业生涯诠释“坚持”与“热爱”。他始终保持谦逊品格,主动帮扶年轻队员成长,退役后投身青少年体育公益,走进校园推广乒乓球运动,让“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感染无数人,成为连接专业体育与大众热爱的“乒乓薪火传递者”。
? 乡村振兴领域:“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走遍村里所有角落,帮村民发展砂糖橘种植、修建灌溉水渠,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即便在突发山洪因公殉职时,她的笔记本里还写着未完成的乡村规划,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承诺,为乡村振兴留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 应急救援领域:“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陈陆,作为安徽合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在2020年特大洪灾中,带领队伍连续奋战96小时,转移群众2665人。当发现有村民被困孤岛时,他不顾洪水湍急毅然驾舟前往,最终因船只侧翻壮烈牺牲。他用“生命至上”的选择,诠释了应急救援人员“向险而行”的使命担当,成为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洪峰逆行者”。
? 非遗传承领域:昆曲表演艺术家王芳,从艺40余年,不仅精通昆曲“巾生”“闺门旦”等多个行当,更打破传统传承壁垒,创新编排《牡丹亭》《桃花扇》等经典剧目,让古老昆曲适配现代观众审美。她还在多所高校开设昆曲课堂,培养了数百名青少年传承人,用“守正创新”的坚守,让昆曲这门“百戏之祖”在当代焕发新活力,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
? 科研转化领域:“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研制出我国首个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减毒活疫苗,为了验证疫苗安全性,他率先让自己的儿子接种疫苗,随后又带领团队在云南大山里建立疫苗生产基地。他推动的“糖丸”疫苗累计接种数亿人次,让我国在2000年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用一生心血守护了几代中国儿童的健康,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封神新录:人间功德榜(续篇四)
? 文学领域:作家莫言,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作品,用魔幻现实主义笔法勾勒中国乡土的厚重与鲜活,让世界透过文字读懂中国故事。他始终扎根大地,关注普通民众的命运,晚年还投身文学公益,开设写作课堂扶持青年作者,用文字的力量传递人性的温暖与生命的韧性,成为连接中国文学与世界的“文化桥梁”。
? 交通建设领域:“时代楷模”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带领团队攻克外海沉管隧道、桥梁抗台风抗震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历时14年建成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设期间,他始终坚守一线,哪怕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工地,醒来后仍继续指挥。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缩短了粤港澳三地时空距离,推动了大湾区融合发展,他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铸就了中国交通建设的“超级工程”丰碑。
? 特殊教育领域:“感动中国”人物李芳,在河南信阳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任教29年,面对听力障碍、智力残疾的学生,她自创“手语+情境教学法”,手把手教学生说话、写字、学技能。她还四处奔走为学生争取资助,帮助100多名残疾学生找到工作,让他们从“被照顾者”变成“自食其力者”。她用“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的坚守,为特殊儿童点亮了走向社会的“希望之路”。
? 林业生态领域:“全国林业英雄”孙建博,自幼因伤致残,却带领山东原山国家森林公园职工,用30余年时间将一片荒山秃岭打造成森林覆盖率达944的生态绿洲。他推动“林业+旅游”“林业+教育”模式,不仅让林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还免费开放森林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数十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用“拄着拐杖种绿树”的坚持,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 电力保障领域:“最美电力人”张黎明,作为天津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的抢修班长,30多年来始终坚守电力抢修一线,累计巡线8万多公里,完成故障抢修近2万次,创造了“零投诉、零违章、零事故”的纪录。他还带领团队研发出20多项电力创新技术,其中“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更是24小时待命,为社区老人、困难家庭提供免费电力维修服务,用“电亮万家”的承诺,守护着城市的光明与温暖。
封神新录:人间功德榜(续篇五)
? 农业科研领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他年过八旬仍坚持下田调研,带领团队攻克“海水稻”种植难题,将水稻种植边界向盐碱地拓展。他用“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朴素心愿,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成为守护全球粮食安全的“稻田守望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医疗救助领域:“最美医生”张定宇,在担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期间,虽身患渐冻症,仍拖着病体奋战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带领医护人员救治数千名患者。他隐瞒病情、日夜坚守,为疫情早期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疫情后,他又推动建立渐冻症患者康复中心,用“生命最后的倒计时”践行医者使命,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信仰。
? 艺术传播领域:舞蹈家杨丽萍,深耕民族舞蹈艺术60余年,以《孔雀舞》《云南映象》等作品,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推向世界舞台。她坚持从自然与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创新舞蹈表现形式,让传统民族舞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同时,她扶持少数民族青年舞者,建立舞蹈传承基地,用灵动的舞姿守护民族文化根脉,成为民族艺术“走向世界的名片”。
? 志愿服务领域:“中国好人”王顺友,作为四川木里县的乡村邮递员,在海拔3500米的雪山峡谷间,用马驮邮包的方式坚守岗位20年,步行里程超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圈。他克服高寒、缺氧、泥石流等危险,从未延误过一个邮班、丢失过一封邮件,用“一个人的长征”搭建起山区与外界的沟通桥梁,诠释了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责任”。
? 科技惠民领域:“大国工匠”许振超,从青岛港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集装箱装卸领域的技术专家。他创造的“振超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带领团队研发自动化码头技术,推动传统港口向智慧港口转型。他还毫无保留地分享技术经验,培养出数百名技能人才,用“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让“中国智造”在港口领域绽放光彩。
封神新录:人间功德榜(续篇六)
? 航天探索领域:“航天英雄”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两次出征太空,完成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长达6个月的驻留任务。她不仅突破女性在航天领域的生理与技术极限,更通过“太空课堂”点燃千万青少年的科学梦想,退役后投身航天科普事业,用“敢闯敢试”的勇气,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向深空迈进”的女性标杆。
? 基础教育领域:“时代楷模”张桂梅,在云南丽江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20余年来累计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始终坚持每天5点起床陪学生早读,拖着病体走遍丽江山区家访,为贫困学生筹集学费。她用“让女孩们有书读、有未来”的执念,在大山深处筑起“教育扶贫”的灯塔,照亮了山区女孩的人生之路。
? 非遗创新领域:“故宫文创带头人”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推动故宫从“封闭的皇家禁苑”走向“开放的文化客厅”。他主持修复186万件文物,打造“数字故宫”让文物“活”起来,推出“故宫口红”“朝珠耳机”等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他用“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让600年故宫焕发新生,成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
? 水利建设领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指挥”张野,带领团队攻克丹江口水库移民、穿黄隧道施工等世界级难题,历时12年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工程通水以来,累计向北方输水超60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等沿线20多个大中城市、14亿群众,从根本上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他用“一渠清水润北方”的坚守,谱写了中国水利史上“跨流域调水”的壮丽篇章。
? 公益环保领域:“治沙英雄”王有德,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40余年,带领职工和群众治理沙漠25万亩,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筑起长47公里、宽3-6公里的绿色屏障。他创新“宽林带、多网格、多树种、高密度”的治沙模式,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让昔日“沙进人退”的荒漠变成“林进沙退”的绿洲,用“生命禁得住风沙吹打”的意志,诠释了“人定胜天”的环保信念。
封神新录:人间功德榜(续篇七)
? 深海探测领域:“深海勇士”叶聪,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突破万米深海探测技术瓶颈。他曾驾驶“蛟龙号”下潜至7062米深海,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主持研发的“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米处,实现中国万米深潜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他用“敢闯深海禁区”的魄力,为中国探索深海资源、研究海洋生态搭建起“水下桥梁”,成为深海探测领域的“开路先锋”。
? 乡村教育领域:“最美支教老师”支月英,在江西奉新县海拔近千米的大山深处支教40余年,从“支姐姐”变成“支妈妈”。她坚守在条件简陋的村小,既教学生知识,又照顾他们的生活,用扁担挑着课本和粮食往返于山路间,让1000多名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即便视网膜脱落、膝关节病变,她仍坚持上课,用“一生只为一件事”的执着,在大山里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