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shuhaige.net
    当海量的粮食,正通过铁路和海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帝国的腹心之地汇集之时。在天南与云梦那两片广袤的、饱受创伤的灾区腹地,另一场更为深刻、也更为艰难的“战争”,早已在安国公张大山的亲自擘画之下,悄然打响。

    这场战争,针对的,不再是饥饿本身。

    而是,比饥饿更可怕的——绝望,与混乱。

    张大山深知,单纯的施粥放粮,固然能解一时之渴,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不仅会迅速耗尽本就宝贵的救灾资源,更容易滋生灾民的惰性与依赖,甚至会因为分配不均而引发新的、更为激烈的冲突与动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救人,不仅要救其身,更要救其心。

    必须让他们,在废墟之上,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寻回活下去的尊严与希望。

    而这,便是他此次救灾总方略中,最核心,也最具开创性的一环——以工代赈,再兴水利!

    ……

    天南之地,洪水虽已开始缓慢退去,但留下的是一片满目疮痍的泥泞与废墟。

    无数流离失所的灾民,正聚集在官府临时搭建的、拥挤不堪的安置点里,眼神麻木地,等待着那每日仅有的一碗稀粥。

    就在此时,一支由安国公五子、工部营缮郎中张柱子亲自率领的“皇家营造司特别工程队”,如同神兵天降,抵达了灾情最严重的苏州府。

    他们带来的,不是粮食,也不是银钱。

    而是一车车的、由格物学院最新研制出的、更为轻便耐用的勘探工具,以及一卷卷画满了复杂线条与符号的……巨型水利工程图纸!

    张柱子,这个曾经只知道跟在哥哥们屁股后面玩泥巴的少年,如今早已成长为一个眼神坚毅、行事果决、充满了工程师严谨气质的青年才俊。

    他没有理会地方官府那些繁文缛节的接待。

    而是直接在灾民安置点的中央,搭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公开的“招工台”。

    “奉总署督办安国公令!”

    他的声音,通过一个简易的铁皮扩音筒,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死气沉沉的安置点。

    “朝廷的救济粮,不白给!”

    “想要吃饭吗?想要活下去吗?想要重建你们的家园吗?”

    “那就用你们的力气来换!”

    “我皇家营造司,今日在此,招募‘兴修水利民夫’十万!凡,年满十六、身无残疾之男子,皆可报名!”

    “凡,入我工程营者,每日不仅可得三餐足量干饭管饱!更能根据其劳作之多少,为其家人,换取相应的口粮!”

    “多劳,多得!有力气,就有饭吃!有贡献,就有活路!”

    “我等,将带领大家,疏通被淤塞的河道!加固被冲毁的堤坝!开挖新的泄洪渠!将这为祸人间的恶水,重新驯服,让它变回滋养万物的清泉!”

    “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尊严与未来的,现在就到我这里来!”

    他这番话,简单,直接,却充满了强大的、不容置疑的力量!

    瞬间,便在那群早已因无所事事而濒临麻木的灾民心中,点燃了一把熊熊的火焰!

    有饭吃!

    能吃饱!

    还能靠自己的力气,养活家人!

    更能亲手,重建自己的家园!

    这,比任何空洞的安慰和施舍,都更能激发他们求生的本能和……身为男人的责任感!

    “俺……俺报名!”

    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第一个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红着眼睛,嘶哑着嗓子喊道。

    “俺有力气!俺不怕累!只要能让俺婆娘娃儿有口饭吃,让俺干啥都行!”

    “俺也报名!”

    “还有俺!”

    如同被点燃的干柴,整个安置点都沸腾了!

    无数的灾民,蜂拥而至,将小小的招工台,围得是水泄不通!

    ……

    类似的景象,也在千里之外的云梦旱区,同时上演。

    只不过,这里的“工程营”,招募的,是“开渠引水”的民夫。

    张铁牛,这位安国公的长子,如今的护军都尉,更是亲自坐镇于此。

    他不像弟弟柱子那样擅长言辞。

    他只是默默地,将格物学院最新绘制出的、标注着地下水脉走向的“水文勘探图”,以及那上百台刚刚通过铁路运抵的、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蒸汽抽水机”,一一展示在了那些早已被干渴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流民面前。

    然后,他用最简洁,也最有力的话,告诉他们:

    “水,就在江里,就在地下。”

    “想喝吗?”

    “那就拿起工具,跟着我,把它们……挖出来!”

    ……

    一场史无前例的、以“自救”为核心的伟大工程,就在这两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灾民,被迅速地组织起来。

    他们不再是混乱无序、四处流窜的“流民”。

    而是被编成了以百人为单位、分工明确、管理有序的“工程兵团”。

    在天南,张柱子和他麾下的格物学院学子们,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专业素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手持着经纬仪、水平尺等新式工具,精准地测量着每一段河道的落差和淤积情况。

    然后,将那些复杂无比的工程图纸,简化成一个个清晰、具体、连普通民夫都能看懂的施工步骤。

    “第一队,负责清理这段河道内的淤泥和障碍物!”

    “第二队,负责从山中采石,加固那段被冲毁的堤坝!”

    “第三队,按照这条白线,给我挖!挖出一条能将上游积水,直接引入东边洼地的泄洪渠!”

    他们的指挥,清晰,果断,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

    那些原本只会埋头用蛮力的民夫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治水,竟然还有这么多的“门道”和“学问”。

    他们看着那些年轻的、戴着格物学院徽章的学子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能用几根奇怪的“杆子”和“镜子”,就准确地测算出哪里该挖深,哪里该填高。

    他们的心中,第一次,对“知识”,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而在云梦,张铁牛则将“力量”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他亲自抡起那重达数十斤的开山铁镐,第一个跳进了那干裂得如同岩石般的土地里。

    “兄弟们!跟着我!往下挖!”

    他的吼声,如同惊雷,充满了强大的感染力。

    在他的带领下,无数的汉子,也爆发出最后的血性,挥舞着简陋的工具,向着那坚硬的大地,发起了最顽强的挑战!

    ……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最坚实的基础之上——

    那就是,充足的、能按时发放的……粮食!

    安国公次子张石头,和他那遍布帝国的“青石商会”,成了这场浩大工程最可靠的“粮草官”。

    他调动了所有的资源,确保每日都有足够的粮食,通过铁路和龙舟舰队,源源不断地,运抵位于两大灾区边缘的“中心粮仓”。

    再由专门的运输队,将这些粮食,精准地,发放到每一个“以工代赈”的工程营地。

    不克扣,不拖延,足斤足两。

    看到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甚至还带着些许油腥的干饭,被送到自己和家人的手中时。

    那些曾经在绝望中挣扎的灾民们,第一次,对朝廷,对安国公府,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难以言喻的……感激与信赖!

    他们知道,这一次,朝廷没有抛弃他们。

    安国公,更没有忘记他们。

    于是,他们便将这份感激,转化为了无穷无尽的劳动热情。

    他们日夜不息地,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挖掘着,搬运着,夯实着……

    他们在修复的,不仅仅是残破的河山。

    更是在重建,他们自己的家园!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