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82章 战后影响和重建
    当拉卡指挥官的汇报通过加密电台传向外界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震动已在各大洲的权力中心骤然爆发。

    纽约急会议室内,华盛顿代表攥着话筒的指节泛白,试图用 “战术调整” 搪塞盟友的质询,而莫斯科代表身后的大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美军士兵放下武器的画面。

    画面里,第一骑兵师的黑色鬃毛被风卷得凌乱,与 “大红一师” 徽章上剥落的鎏金一起,成了全场最刺眼的注脚。

    这场投降,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失利,而是美军经营半个世纪的中东战略彻底崩塌的标志性时刻。

    最先被击穿的是美军的 “霸权神话”。

    5月13日。

    《群众日报》头版用加粗黑体印着 “荣耀不再”——‘大红一师’阿曼投降”。

    配图里,约翰?科恩低头走向俘虏队列的背影,与 1944 年该师士兵冲上奥马哈滩头的历史照片并排陈列,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刺得读者眼眶发疼。

    《泰晤士报》则直接以 “三大王牌覆灭:美军中东战略死亡证明” 为题,文中引用前北约军事顾问的分析。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溃败 —— 第一骑兵师的机械化突击、第一步兵师的阵地防御、第一装甲师的装甲集群,曾是美军霸权的‘三柄利刃’,如今全折在阿曼沙漠,等于折断了美军在中东的战略手臂。”

    华盛顿的地下指挥中心里,烟雾缭绕得几乎看不清大屏幕上的卫星图。参谋长联席会议一众将军盯着阿曼战场的红点标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

    那片沙漠曾是美军规划的 “中东战略支点”,计划通过阿曼基地辐射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可现在,支点塌了。

    军方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强装镇定,说 “将重新评估地区安全架构”。

    但短短几天时间,华盛顿在中东和东非的体系就面临崩溃。

    埃及就宣布推迟原定与美军的联合军演,约旦则悄悄召回了驻美军事联络官,埃塞俄比亚宣布驱逐美军在其境内的军事基地。

    盟友的动摇比战场失利更致命: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军靠 “武力威慑” 维系的同盟体系,第一次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痕。

    震动远不止于政治与军事层面。

    华尔街的交易大厅里,军工股在开盘后半小时内集体跳水 —— 洛克希德?马丁股价下跌 72,雷神技术跌幅超 5,屏幕上滚动的财经新闻直白地写着 “投资者质疑美军装备优势,军火订单预期降温”。

    普通华盛顿民众的愤怒则在社交媒体上炸开:有人晒出祖父在战争中获得的勋章,配文 “爷爷用命守住的荣耀,今天被摔进了阿曼沙漠”;反战组织集会,举着 “从中东撤军” 的标语,高喊 “别让更多士兵为失败的战略送命”。

    在更远的萨那、喀布尔,那些曾被美军压制的势力正重新评估局势。

    萨那发言人在声明中提到 “阿曼的胜利证明,霸权并非不可战胜”。

    而拉卡军队在阿曼战场缴获的美军装备很快出现在非洲的武器黑市上,标价旁附着一张小字:“来自‘常胜部队’的战利品”。

    这些装备的流通,像一把把小刀,持续割着美军的 “技术优势” 神话。

    最刺痛美军的,是来自老兵群体的沉默。

    弗吉尼亚州的第一骑兵师纪念馆里,78 岁的詹姆斯?威尔逊站在 “地狱之轮” 荣誉墙前,手里攥着 1968年战争时的合影 —— 照片里的他戴着插着黑色鬃毛的头盔,眼神锐利。

    此刻,纪念馆的电视正播放着阿曼投降的新闻,当画面扫过那些耷拉在钢盔上的黑色鬃毛时,老人的手指微微颤抖,一滴眼泪砸在合影的塑料封面上。

    “我们当年在溪山战役里,哪怕只剩十个人也没放下过武器。”

    他对着空荡荡的纪念馆低声说,声音里满是失望。

    “这不是我们的第一骑兵师。”

    而在阿曼沙漠,被俘的哈珀准将看着拉卡士兵清点战利品,突然被一阵欢呼声吸引 —— 几名拉卡士兵正举着一面皱巴巴的旗帜拍照,那是第一装甲师的 “钢铁先锋” 军旗,边角被弹片撕开,却成了胜利的最好注脚。

    远处,苏 - 24 战机群再次掠过天空,这次没有超低空示威,而是拉着白色烟迹在蓝天上画出星月图案。

    哈珀准将别过脸,沙漠的热风卷起沙尘,迷了他的眼,也像要把美军在中东的最后一点体面,彻底吹进瓦迪河谷的沙砾里。

    这场震惊世界的覆灭,最终写进了各国军事学院的教材。

    教材里这样总结:美军的失败,从来不是武器的失败,而是战略的溃败 —— 当它试图用 “王牌师威慑” 维系霸权时,早已忘了战争的本质是人心与立场。

    ……

    5 月下旬的阿曼东部,沙漠热风里终于褪去了硝烟味,取而代之的是消毒水与帐篷帆布的混合气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路明乘坐的专机降落在马斯喀特国际机场时,跑道旁仍能看见战争留下的痕迹。

    半截被炸毁的导航塔用蓝色防水布包裹着,停机坪边缘的沙地上,几排临时搭建的白色板房里,拉卡政府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核对灾民登记册。

    舷梯刚触地,一名身着浅灰色制服、胸前别着 “重建协调署” 徽章的年轻人便快步迎上来,他肩章上的银色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路先生,我是拉卡政府派驻马斯喀特的重建专员071,负责协助您的视察工作。”

    车队驶出机场,沿途的景象逐渐从机场的规整过渡到战后的斑驳。

    曾经繁华的马斯喀特郊区,不少民房的墙面还留着弹孔,被坦克履带碾过的公路已用碎石临时修补,路边偶尔能看见背着红十字包的志愿者,正给排队的灾民分发瓶装水。

    “战事结束后,我们第一时间从拉卡控制区调派了2000 名基层官员,”

    071 专员坐在副驾驶座上,回头向路明汇报。

    “他们都有战后重建的经验,现在主要负责灾民登记、物资分发和临时安置点搭建。”

    抵达位于马斯喀特南部的 “绿洲安置点” 时,正午的阳光正烈,却挡不住安置点里的忙碌。

    成片的蓝色救灾帐篷沿着干涸的河谷铺开,每顶帐篷前都挂着写有家庭编号的木牌,几名穿着同款浅灰色制服的拉卡基层官员正围着一张折叠桌忙碌 —— 有的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双语登记灾民信息,有的拿着对讲机协调物资车,还有人蹲在地上,帮一位裹着黑色头巾的老妇人修补帐篷的破洞。

    路明走近时,正看见拉卡官员将一瓶饮用水递给一个满脸通红的小男孩。

    男孩接过饮用水,怯生生地说了句 “谢谢”。

    拉卡官员立刻露出温和的笑,轻声回应“慢慢喝,不够还有。”

    “这些军转民政的官员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缝衔接’。”

    陪同视察的拉卡地方官员解释道。

    “他们有丰富的战后重建经验,比如怎么快速统计灾民需求、如何避免物资浪费,甚至知道当地习俗里哪些物资更受家庭欢迎。”

    说话间,路明走到物资分发点,看见一名官员正拿着一份清单,跟当地志愿者核对。

    “昨天登记的 12 户新迁入家庭,每户需要 2 床被褥、1 个急救包,还有 3 户有慢性病患者,记得把降压药和胰岛素单独分出来。”

    清单上的字迹工整,每一项需求后都标着对应的家庭编号,旁边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 “优先配送老人与儿童家庭”。

    在安置点的医疗帐篷里,拉卡医生正给一位受伤的渔民包扎伤口。

    渔民的手臂在战争中被弹片划伤,伤口已经化脓,医生一边用生理盐水仔细清洗,一边轻声安抚。

    “别担心,每天来换一次药,两周就能好。”

    帐篷外,另几名拉卡官员正用石灰在空地上画着标记 —— 这里即将搭建临时学校,他们手里的图纸上,教室、操场、卫生间的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预留了给残疾儿童的无障碍通道。

    “我们参考了阿勒颇的重建经验。”

    071专员指着图纸说,“学校不仅要快建,还要安全,所以选址避开了曾经的交火区,墙体也会用加固材料。”

    傍晚时分,路明坐在安置点的临时指挥帐篷里,翻看克隆人官员提交的工作周报。

    报表上的数据详实:三天内完成 1200 名灾民登记,分发饮用水 15 万升、压缩饼干 800 箱,搭建医疗帐篷 5 顶、临时厕所 20 个,甚至还有一栏 “灾民满意度调查”,92 的受访者勾选了 “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这时,一名拉卡官员拿着一本笔记本走进来,上面记着几户特殊家庭的需求。

    “071专员,有两户家庭是渔民,他们想尽快恢复捕鱼,能不能帮忙修补渔船;还有一户有个即将高考的学生,需要安静的学习空间。”

    071专员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批示:“协调渔业部门提供修补工具,在学校帐篷旁增设‘学习角’,配台灯和桌椅。”

    路明面带微笑的看着071专员处理政务,欣慰的点点头。

    离开安置点时,夕阳正把沙漠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帐篷区里,孩子们的笑声渐渐多了起来,几名官员还在帐篷间穿梭,手里拿着手电筒,逐一检查帐篷的安全。

    071 专员望着这一幕,对路明说:“我们的目标是三个月内,让 80 的灾民能返回修缮后的家园,剩下的会安置到新建的临时社区。”

    路明看向窗外,晚风拂过帐篷,蓝色的帆布轻轻晃动,像一片正在复苏的海洋。

    他知道,阿曼的战后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这些带着经验与耐心的克隆人官员,正用他们的高效与细致,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一点点织就希望的经纬。

    喜欢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请大家收藏:()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