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56章 茶童悟禅机
    秋日的阳光透过云隐寺古老的银杏树,洒在青石铺就的庭院里。十二岁的小和尚明心正蹲在茶炉前,小心翼翼地照看着火候。作为寺里最年轻的僧人,他被分配了煮茶的工作,这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

    "火候要恰到好处,水要三沸而止"明心轻声念叨着师父教他的口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茶釜中渐渐泛起的水花。

    云隐寺的方丈智空大师是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每日都有不少香客慕名而来请教佛法。而明心的茶,便是接待这些访客时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

    "明心,方丈说今日有贵客到访,要准备上好的龙井。"师兄慧明从大殿方向走来,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青瓷茶罐。

    明心连忙起身接过,打开盖子轻嗅,一股清冽的茶香扑面而来。"好茶!"他忍不住赞叹,"这应该是今年新采的明前龙井吧?"

    慧明笑着点头:"你鼻子倒是灵。方丈特意交代,要用后山的泉水,煮到蟹眼大小气泡时投茶。"

    明心郑重地点头,转身去后院取水。他喜欢煮茶这份工作,不仅因为能接触到各种名贵茶叶,更因为在等待水沸的时光里,他能听到方丈与访客论道的只言片语。那些关于"空"、"无"、"本心"的讨论,常常让他陷入沉思。

    后山的泉水清冽甘甜,明心每次取水都要走上小半个时辰。他提着水桶往回走时,一片金黄的银杏叶飘落在水面上,像一叶小舟随波荡漾。明心看着有趣,便没有将它捞出来。

    回到茶房,明心将泉水倒入茶釜,点燃松木开始煮水。他跪坐在蒲团上,静静等待着水沸的时刻。窗外,秋风轻拂,又有几片红叶从窗口飘入,落在他的僧袍上。

    "一沸如鱼目,二沸如涌泉,三沸如腾波"明心默念着,看着水中渐渐泛起细小的气泡。就在这时,一阵风突然从窗外灌入,将地上的几片落叶卷起,不偏不倚地落入了茶釜之中。

    "哎呀!"明心惊呼一声,连忙用茶匙去捞,但已经有三四片枫叶在沸水中舒展开来,与龙井茶叶一起翻滚沉浮。

    明心急得额头冒汗。这罐龙井可是方丈珍藏的好茶,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如今却被落叶"玷污"了。他正想将整釜茶水倒掉重煮,却忽然闻到一股奇特的香气——不是单纯的茶香,也不是落叶的草木气,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带着秋日山林气息的馥郁芬芳。

    明心犹豫了。他凑近茶釜,深深吸了一口气,那香气竟让他想起小时候在山间玩耍的快乐时光。鬼使神差地,他决定继续煮下去,只是更加小心地控制着火候。

    茶水煮好,明心忐忑不安地将茶汤倒入青瓷茶盏。令他惊讶的是,茶汤呈现出一种琥珀般的金黄色,清澈透亮,与平日所煮的绿茶大不相同。而那香气更是独特,既有龙井的清新,又多了几分秋日的厚重。

    "这这该怎么向方丈解释呢?"明心捧着茶盘,站在方丈禅房外踌躇不前。他想象着方丈发现茶中混入落叶后的震怒,不由得手心冒汗。

    "明心,茶煮好了吗?"方丈的声音从房内传出,温和却不容迟疑。

    明心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方丈,茶茶煮好了,但是"

    "但是什么?"方丈盘腿坐在蒲团上,对面是一位衣着华贵的老者,想必就是今日的贵客。

    明心低着头,将茶盏放在两人面前:"弟子不慎将几片落叶扫入茶釜,这茶这茶可能"

    出乎意料的是,方丈并没有发怒。他端起茶盏,先观其色,再闻其香,最后轻啜一口,闭目品味。贵客见状,也好奇地尝了一口。

    "妙!妙啊!"贵客突然拍案叫绝,"这茶中竟有山林秋意,回味无穷!智空大师,贵寺连小和尚都有如此茶道造诣,实在令人佩服!"

    方丈缓缓睁开眼,目光炯炯地看向明心:"明心,你可知这茶为何如此特别?"

    明心诚惶诚恐:"弟子弟子不知。只是闻到香气独特,便没有倒掉重煮"

    方丈突然大笑起来,笑声洪亮,震得禅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他站起身,拍了拍明心的肩膀:"好一个'没有倒掉重煮'!明心啊明心,你可知你已在不经意间悟到了禅机?"

    明心茫然地抬头:"弟子愚钝,不明白方丈的意思。"

    方丈转向贵客:"李大人,今日恐怕要让您失望了。老衲突然有个决定,要带这小徒弟下山云游一阵。"

    贵客惊讶道:"大师要远行?那这茶"

    "这茶便是缘起。"方丈神秘地笑了笑,"茶中有道,道法自然。明心无意间将落叶与茶同煮,恰合了'随缘任运'的禅理。这样的悟性,不该困在这小小寺院中。"

    明心听得云里雾里,但心中却莫名涌起一阵欢喜。方丈要带他云游?这可是寺里多少师兄求之不得的机会啊!

    送走贵客后,方丈将明心叫到跟前:"你可知道今日为何老衲如此高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心摇头。

    "因为你没有刻意追求什么,却在无意中体悟了茶道的真谛。"方丈的声音温和而深远,"茶道如禅,讲究的是自然本真。你见落叶入茶,没有刻意去除,而是顺其自然,这才煮出了有生命力的好茶。"

    明心若有所思:"所以禅也不在于刻意打坐念经,而在于生活中的体悟?"

    方丈欣慰地点头:"不错。你年纪虽小,却已懂得这个道理。老衲这些年见过太多人刻意求佛,却不知佛在平常。今日你这无心之举,倒比许多修行多年的僧人更接近禅心。"

    明心心中豁然开朗。他想起自己每次煮茶时的专注,聆听方丈论道时的思索,还有今日面对"意外"时的选择原来这些日常中的点滴,都是修行。

    "收拾行装吧,明日我们便启程。"方丈拍拍他的肩膀,"老衲要带你看看这大千世界,让你明白茶中有禅,禅在生活。"

    第二天清晨,明心背着小包袱站在寺门前。他的行囊很简单:一套换洗的僧衣,一个茶壶,几包茶叶,还有那把他用了三年的竹茶匙。师兄们羡慕地围着他,七嘴八舌地叮嘱着。

    "明心,路上要照顾好方丈啊!"

    "记得给我们带些外地的茶叶回来!"

    "遇到好茶具别忘了寺里"

    方丈拄着禅杖走来,众人立刻安静下来。老和尚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明心身上:"准备好了吗?"

    明心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那便走吧。"方丈转身迈步,明心赶紧跟上。晨光中,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沿着山间小路渐行渐远,消失在薄雾缭绕的山林间。

    路上,明心忍不住问道:"方丈,我们要去哪里?"

    方丈头也不回:"去该去之处。"

    "那我们要做什么呢?"

    "做该做之事。"

    明心挠挠头,这回答说了等于没说。但他已经习惯了方丈这种充满禅机的对话方式,便不再追问,只是默默跟在后面。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他们来到一个小村庄。时近中午,村民们正在田间劳作。方丈在一棵大槐树下坐下,对明心说:"煮茶吧,老衲渴了。"

    明心连忙取出茶具,就地取材生火煮水。水沸时,一阵风吹过,几片槐花飘落釜中。这次明心没有惊慌,而是微微一笑,继续煮茶。

    方丈看在眼里,满意地点点头。茶煮好后,几个在田间劳作的老农被香气吸引,好奇地围了过来。

    "大师,您这茶香得很,是什么名茶啊?"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汉问道。

    方丈示意明心回答。明心有些紧张,但还是如实说道:"是普通的炒青,只是只是加了几片槐花。"

    "槐花也能泡茶?"老农们惊讶不已。

    方丈接过话头:"万物皆有其用,只看你如何对待。我这小徒弟昨日才用枫叶煮出了秋意茶,今日又得槐花茶,皆是随缘之作。"

    老农们听得半懂不懂,但都对方丈肃然起敬。他们讨了茶喝,啧啧称奇,纷纷说这是喝过的最有味道的茶。

    离开村庄后,方丈问明心:"你明白老衲为何要带你出来了吗?"

    明心想了想:"是要我明白,茶道无处不在?"

    方丈摇头:"不止如此。茶如人生,不可预设,不可强求。你昨日无意中煮出秋意茶,今日又得槐花茶,都是因为你不拘泥于成规,顺其自然。这便是禅。"

    明心恍然大悟:"所以方丈带我出来,是要我在行走中体悟这种'随缘'的心境?"

    方丈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善哉!你已开始明白了。记住,真正的修行不在寺庙的高墙内,而在广阔天地间;不在经文的字句中,而在生活的点滴里。"

    明心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被点亮了。他看着手中的茶壶,突然觉得这不再只是一个煮茶的工具,而是通向某种领悟的媒介。

    夕阳西下时,他们来到一条小溪边。方丈停下脚步:"今晚就在此歇息吧。明心,煮茶。"

    明心熟练地生火取水。溪水清澈见底,映着晚霞,像流动的火焰。水沸时,一片不知名的野花花瓣随风飘入釜中。明心会心一笑,继续煮茶。

    茶香弥漫在暮色中,方丈接过茶盏,轻啜一口,闭目良久,然后缓缓说道:"好茶。明心,你可知你煮的已不仅是茶,而是禅意?"

    明心恭敬地回答:"弟子愚钝,只是顺其自然罢了。"

    方丈睁开眼,目光如炬:"正是这'顺其自然',便是禅的真谛。从今日起,老衲要教你以茶弘法,你可愿意?"

    明心跪拜在地:"弟子愿意跟随方丈,学习茶中禅机。"

    方丈扶起他:"起来吧。记住,茶禅一味,生活处处是道场。"

    夜色渐浓,篝火旁,一老一少对坐饮茶。茶香与夜风交织,飘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悟道的故事,一个关于茶童与禅机的传奇。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