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52章 酒香引仙
    仙石镇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地方,镇子不大,统共就两条街,一条叫东街,一条叫西街。东街热闹,西街冷清,张老实的酒馆就开在西街最末尾的地方,门前一棵歪脖子老槐树,夏天倒是能遮些阴凉。

    张老实人如其名,老实巴交,酿得一手好酒。他酿的酒,清冽甘醇,入口绵柔,后劲却足,镇上人都说比县太爷家的"玉液琼浆"还要好上三分。可惜酒香也怕巷子深,西街本就人少,再加上他那酒馆位置偏僻,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这日傍晚,天边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张老实正和女儿小荷收拾着酒馆里的桌椅板凳,准备打烊。小荷今年十六,生得眉清目秀,是张老实的心头肉。她娘走得早,父女俩相依为命,靠着这小酒馆勉强糊口。

    "爹,您看这天,怕是要下大雨了。"小荷踮着脚往门外张望,手里还攥着块抹布。

    张老实抬头看了看天色,叹了口气:"是啊,今儿个又没几个客人,早点关门也好。"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父女俩循声望去,只见八个形貌各异的人正朝酒馆走来。为首的是个白面书生,手持拂尘;后面跟着个拄铁拐的跛足老者;再往后是个提着花篮的美丽女子;还有个手持渔鼓的渔夫模样的中年人

    "哎哟,这大雨天的,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小荷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张老实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迎到门口:"几位客官,是要住店还是打尖?"

    那白面书生微微一笑:"掌柜的,我们路过此地,见天色已晚,又逢大雨将至,想在贵店暂歇一晚,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当然当然,快请进!"张老实连忙侧身让路,"小荷,快去准备些热茶来!"

    八人鱼贯而入,各自找了位置坐下。张老实这才看清他们的模样:除了那白面书生和跛足老者,还有个背着葫芦的胖子,一个手持笛子的俊朗青年,一个拿着荷花的清秀少年,一个背着宝剑的威武大汉,以及一个手持玉板的老者。

    "几位客官从何处来啊?"张老实一边给他们倒茶,一边问道。

    白面书生笑道:"我们云游四方,今日路过贵宝地,被一阵酒香吸引而来。"

    "酒香?"张老实一愣,"我这小店偏僻,酒香竟能传那么远?"

    那跛足老者哈哈大笑:"掌柜的有所不知,你这酒香可不一般,我们在云端都闻到了!"

    张老实只当他是说笑,也没在意。这时小荷端来了热茶和几样小菜:"几位客官先用些茶点,我去准备晚饭。"

    那提着花篮的女子看着小荷,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好伶俐的姑娘。"

    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屋顶瓦片上,噼啪作响。张老实见这八人衣着单薄,便从里屋拿出几件旧衣裳:"几位客官若不嫌弃,先披上御寒。"

    白面书生接过衣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掌柜的真是热心肠。"

    晚饭时分,小荷端上了几道家常菜:清炒时蔬、红烧鱼、腊肉炒笋,还有一大盆热腾腾的鸡汤。张老实又从地窖里抱出一坛珍藏多年的老酒:"几位远道而来,尝尝我这自酿的'醉仙酿'。"

    酒坛一开,顿时满室生香。那八人眼睛一亮,纷纷凑近细闻。

    "好酒!"背着葫芦的胖子拍案叫绝,"这香气,比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的琼浆玉液还要醇厚三分!"

    张老实笑着给他们一一斟酒:"几位说笑了,不过是乡下土酒,不值一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八人兴致渐高。那白面书生从袖中取出一支毛笔,对张老实道:"掌柜的,可否借贵店墙壁一用?"

    张老实虽然疑惑,但还是点头:"客官请便。"

    只见那书生走到墙边,挥毫泼墨,在墙上题下一首诗:

    "仙石镇西酒旗风,

    醉仙酿里见神工。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落款是"纯阳子"。

    张老实虽识字不多,但也看出这诗写得极好,连忙道谢。那跛足老者见状,哈哈大笑:"吕兄又卖弄文采了!"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个药葫芦,递给张老实:"掌柜的热情招待,无以为报,这葫芦里有些丹药,可治百病,延年益寿,就送给掌柜的吧。"

    张老实连连摆手:"这可使不得,几位能来小店就是缘分,哪能收这么贵重的礼物?"

    那背着宝剑的大汉爽朗一笑:"掌柜的莫要推辞,我们八人行走江湖,最重情义。今日受你款待,若不表示,心中难安。"

    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张老实见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再三道谢。

    夜深了,雨势渐小。八人起身告辞,说是要继续赶路。张老实惊讶道:"这深更半夜的,几位要去哪里?不如等天亮再走不迟。"

    白面书生笑道:"我们习惯了夜行,掌柜的无需挂念。"说着,八人走出酒馆,消失在雨夜中。

    张老实站在门口,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总觉得这八人非同寻常。回到屋内,他看着墙上的诗和手中的药葫芦,心中疑惑更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爹,您说这几位客人是什么来头啊?"小荷收拾着碗筷,好奇地问道。

    张老实摇摇头:"说不准,但肯定不是普通人。"

    第二天一早,镇上就传开了消息:昨晚有人看见八道祥云从天而降,落在西街尽头!更有人说,那分明是八仙下凡!

    张老实这才恍然大悟:那白面书生自称"纯阳子",可不就是吕洞宾吗?那跛足老者定是铁拐李,提花篮的是何仙姑,持渔鼓的是张果老

    "天呐!八仙居然来咱们酒馆了!"小荷激动得跳了起来。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出三日,整个县城都知道了:仙石镇西街的"醉仙居"酒馆,因酒香引来了八仙下凡!吕洞宾还在墙上题了诗,铁拐李留下了仙家宝物!

    从此,张老实的酒馆门庭若市。远近的客人慕名而来,有的为尝一口"八仙喝过的美酒",有的为看一眼吕洞宾的真迹,更有人专程来求药葫芦里的仙丹。

    张老实为人厚道,从不坐地起价,反而更加用心酿酒。那药葫芦里的丹药,他也只用来救治真正有需要的穷苦人,从不收取分文。

    三个月后,酒馆扩建了一倍,张老实还请了两位伙计帮忙。小荷也不用再忙里忙外,有空就跟着镇上的老先生学认字,尤其喜欢读墙上吕洞宾题的那首诗。

    一年后的同一天,又是傍晚时分,天空飘着细雨。酒馆里客人不多,张老实正在柜台后算账,小荷在擦拭桌椅。

    忽然,门口传来熟悉的笑声。张老实抬头一看,顿时愣住了——那八位客人又来了!还是那副打扮,还是那般神采奕奕。

    "掌柜的,别来无恙啊!"吕洞宾手持拂尘,含笑而入。

    张老实激动得手都抖了:"仙仙长们又来了!小荷,快,快上茶!"

    八仙环顾四周,见酒馆焕然一新,墙上吕洞宾的题诗被精心保护着,还装裱了起来,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铁拐李拄着铁拐走到柜台前:"掌柜的,我那药葫芦可还好用?"

    张老实连忙从怀中取出药葫芦:"仙长的宝物,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呢!"说着,他把这一年来用丹药救治穷人的事一一道来。

    何仙姑听了,欣慰地点头:"果然没看错人。"

    当晚,八仙又在酒馆畅饮。酒至半酣,吕洞宾对张老实说:"掌柜的,我们八人商议过了,以后每年今日,都会来贵店小聚。你这'醉仙居',就作我们在凡间的一个落脚处吧!"

    张老实受宠若惊,连连称是。

    临别时,八仙又各自留下了礼物:张果老留下一面能预知天气的渔鼓;韩湘子留下一支能驱邪避灾的玉笛;曹国舅留下一块能解毒的玉板;何仙姑留下几粒能美容养颜的花种

    从此,"醉仙居"名扬四海。有人说那里的酒喝了能延年益寿,有人说那里的墙壁上留有仙气,更有人说在那里偶遇过八仙

    张老实父女的日子越过越好,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用八仙留下的宝物帮助有需要的人。而那株何仙姑留下的花种,在小荷的精心照料下,每年都会开出奇异的花朵,香气能飘出十里远。

    有人说,那花香是在指引八仙回家的路。每当花开时节,总有人守在"醉仙居"门口,希望能一睹仙踪。

    而张老实常说:"仙缘难得,但善心常在。只要心存善念,何愁没有好报?"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