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90章 上课是不可能上课的
    除了杨简和柳亦妃,今天到场的6位演员都在《婚姻故事》里都有很重要的戏份。

    饰演女主角离婚律师的是姜雯丽,这位的演技没的说,起码国内的奖项她是拿了个遍。

    李乃闻饰演的是男主角的第一任律师,演技也不错,未来的叔圈天花板。

    王智飞饰演的是男主的第二任律师,演技也不错,国民度也很高。

    潘红饰演的是女主角的母亲,三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得主。如果拿一届可能有偶然,可人家拿了三届,就算金鸡奖含金量不如国际顶级的电影节高,能拿三届也很厉害了。

    至于舒倡,她在电影里饰演柳亦妃的妹妹。

    “各位,那我们就开始吧。”杨简又是环视一周,开始了今天的剧本围读。

    “我抛砖引玉,先介绍一下我的角色”

    杨简饰演的男主角身份是一位在先锋戏剧导演,在bj经营一家小剧场剧团。

    他才华横溢但总是以自我中心,习惯掌控一切,包括妻子的事业。他理性冷静,但在与妻子的离婚战中逐渐情绪失控。

    因为不愿意随妻子搬到魔都,导致夫妻双方婚姻破裂。在离婚官司中,他在法庭上被揭露出轨剧团女演员,这又让他陷入儿子的抚养权争夺战。

    不过在电影的最后,他学会妥协,在杭城安家以靠近儿子。

    杨简开场后,大家也开始谈起自己对角色理解。

    柳亦妃饰演的女主是前电视明星,婚后成为男主剧团的演员。

    她热情感性,长期压抑自我需求以迎合自己的丈夫。

    与丈夫的婚姻出现危机以后,在离婚过程中她逐渐觉醒,找回职业自信。

    她的关键剧情有——因为一部电视剧的邀约与母亲年纪大了,她决心离开bj,重启演艺事业,也能更好的照顾母亲。

    在离婚的过程中,她通过姜雯丽饰演的离婚律师意识到自己在婚姻中的牺牲,争取独立和抚养权。

    在电影结尾时,她与丈夫和解,但明确拒绝丈夫复合。

    姜雯丽饰演的律师,精明强势。她推动女主角争取自己的权益,但也激化了男女主角夫妻俩的矛盾。

    她有一句经典台词:“社会可以接受不完美的父亲,但对母亲的要求永远是圣人。”

    女主角离婚律师这个角色,在电影里非常重要。

    李乃闻是男主角的第一任律师,主张与女主角友好协商。

    他是一个温和派,试图避免对抗,但因男主角离婚案件复杂被替换。

    王智飞饰演的是男主角查第二任律师,激进好斗。

    这个角色的作用就是将男女主角的离婚推向残酷的法律战,要求剥夺男主妻子的抚养权。

    石悦安鑫饰演的是男女主角7岁的儿子。

    他在电影里的作用就是离婚争夺的核心,天真地试图调和父母矛盾。

    在电影结尾时适应了父母分居的生活。

    潘红饰演的是女主母亲,喜剧演员出身。老太太幽默开朗,支持女儿离婚,但偶尔会添乱,比如错误传达法律建议。

    舒倡嘛,就是女主的妹妹,帮姐姐处理离婚事务,姐妹互动提供轻松时刻。也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还有一些配角,今天都没来,他们的戏份不多,不过也必不可少。

    男主剧团成员,比如他出轨的对象,也会侧面反映男主的自私。

    还有一位观察员,观察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影响法庭判决。

    这个身份不止是国外有,国内其实也设置有这样的职位,只是还没有全国普及。

    每位演员谈完自己对于角色理解后,杨简又聊起了《婚姻故事》的剧本。

    “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考虑到婚姻的复杂性,我们这部片子里没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只有被制度与情绪裹挟的普通人。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千万要注意。”

    “片子中也存在性别双标,女主因为‘母亲’身份被苛刻评判,男主却因‘艺术家’的身份被宽容。所有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而残酷的婚姻解体图景。”

    众人闻言也是频频点头,他们拿到剧本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觉。

    杨简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也让大家各抒己见,这部电影是为了给柳亦妃拿影后,但他也准备在奥斯卡操作一下,不但他和柳亦妃的表演很重要,其他的每一个配角都很重要。

    听完大家的理解,杨简也替大家解读了整个剧本。

    《婚姻故事》其实就是一场解剖婚姻的冷静手术。

    这是一部以离婚为切口,深入探讨婚姻本质的剧作。剧本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叙事、细腻的台词设计以及精准的角色刻画,将一段感情的破裂过程转化为兼具痛感与诗意的艺术表达。

    可以从结构、主题、台词、符号四个维度进行解读——

    先说剧本的结构,这就是一出从“爱的宣言”到“爱的葬礼”。

    开篇的“虚假乌托邦”,蒙太奇式的旁白——电影以男女主角夫妻俩朗读彼此写的“爱的信”作为开场,列举对方优点:他擅长带孩子,她总是记得我的电话号码以及所有的一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中间也加入了反讽设计,这些旁白后来被揭示是妻子写的“婚姻咨询作业”,而男主从未完成自己的部分,这里暗示婚姻中单向付出的失衡。

    《婚姻故事》中的三幕剧结构——

    第一幕建立:展现婚姻裂痕,妻子想搬去魔都,丈夫舍弃不了自己的事业而拒绝,再到冲突根源,也是电影的内核之一,自我实现与家庭责任。

    第二幕对抗:律师介入,夫妻双方矛盾升级,从协商到离婚诉讼,再到体制如何异化人性。

    第三幕和解:夫妻双方争吵后的崩溃与妥协,到爱的残余如何转化为新型关系。

    再就是闭环叙事,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开头女主的信中写道:“我永远爱他,尽管已经没有意义了。”

    结尾男主读到这封信,落泪但微笑爱的终结不等于爱的消失。

    再谈谈《婚姻故事》的主题,这部电影讲到了婚姻中的权力、性别与制度暴力。

    婚姻中权力的博弈,这就涉及到丈夫的控制欲。

    电影通过许多细节展现他在家庭,比如丈夫修改妻子的表演方式、拒绝她导演的机会、甚至她的发型,他会对妻子说:“你短发更好看。”

    丈夫的自私被包装成“艺术家的专注”,直到他出轨的事情在法庭上被揭露。

    妻子在律师的点拨下意识到:“我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消失。”

    至此,妻子终于开始觉醒。

    《婚姻故事》里的性别双标,杨简直接用台词直接表达出来。

    女主律师的台词:“社会接受父亲邋遢、缺席,但母亲必须完美。”

    而而男主的律师则是攻击女主:“她酗酒、利用性魅力获得角色。”

    实际上女主很少喝酒,就算偶尔喝一次,她也只喝了一小杯。

    电影里还阐述了制度如何撕裂人性,以及法律程序的荒诞。

    评估员观察儿子与父母互动,如同“动物实验”。

    双方律师将私人矛盾转化为法律话术,比如他们都在争夺“监护权”而非让自己的雇主去“共同爱孩子”。

    在夫妻双方彻底撕破脸以后,曾经深爱对方的两人在法律压力下说出了“希望你死”这种最恶毒的话,但争吵后却又相拥而泣→。

    体制逼他们扮演敌人。

    不过整部电影的台词设计也不是针尖对麦芒,而是将矛盾伪装成日常的刀锋,用“平淡对话”隐藏冲突。

    举个例子,比如女主说“我需要一个自己的律师。”

    男主回道:“当然,如果你觉得需要。” 表面支持妻子,实则否定她的焦虑。

    争吵戏的“螺旋式爆发”,剧本用长达两页的台词让夫妻双方的矛盾逐步升级:从抱怨、翻旧账,到人身攻击,再到最后的崩溃。

    争吵的过程中还会说出:“每天醒来,我都希望你死了!”这样的话。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爱到极致的反面不是恨,而是绝望。

    为了让整部电影的氛围能轻松一些,不至于那么压抑,所以剧本也用幽默作为一种调剂。

    女主母亲的插科打诨,比如她会对自己的女儿说:“离婚很棒!你会爱上单身!”

    用喜剧来稀释悲剧感,也能让观众在觉得压抑的时候感受到一丝轻松的氛围。

    生活有很多苦,但并不全是难过的时候。

    《婚姻故事》里也有一些符号与隐喻。

    首先是空间象征,bj与魔都。

    男主留恋的bj,他那封闭的剧场,象征他的控制圈。

    女主所在的魔都更加现代化,象征她的新生活。

    还有门的含义,妻子总被关在门外,丈夫剧团的门、夫妻在bj公寓的门,而她总是被排除在决策之外。

    电影中的一些身体语言也别有深意,结尾处女主帮男主剪发,象征剪断婚姻纽带,但保留亲密,他们毕竟还有一个儿子。

    还有夫妻争吵时,丈夫割伤了手臂,鲜血直流,这也让婚姻的伤口具象化。

    前世《婚姻故事》虽然没有拿到很有含金量的大奖,可却被多家权威媒体评选为年度“十佳影片”,这就能说明这部电影的优秀。

    能让《婚姻故事》备受好评的原因主要是文本与演员的成功,在文本上不塑造反派,而是展示社会这个系统如何让好人互相伤害。

    在文本结构上也下足了功夫,从甜蜜到撕裂再到余温,完整呈现感情生命周期。

    教科书般的台词也是成功的关键,电影的每句对白都推动角色或主题,毫无冗余。

    至于角色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前世的《婚姻故事》男女主都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

    至于最后都没拿奖,杨简觉得不是表演的问题。

    奥斯卡嘛,就算前世那时候哈维那矮胖子完犊子了,但依然还是一门生意,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不会比哈维在的时候少。

    “我们这部电影就像一场冷静的解剖手术,让我们看到:婚姻的死亡不是爱的失败,而是爱在现实重力下的自然沉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