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清晨天色昏暗,像是被一层雾蒙住的布罩盖在整座城市之上,空气里夹杂着冷冽的潮湿味道,我醒来的时候天还没亮透,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暖气管里发出的轻微咕噜声,像远处有人在低声嘀咕。昨晚睡得不安稳,梦里一直在切换场景,一会是在办公室开会,一会又回到学校操场,耳边总是响起各种议论声,仿佛人群在暗暗商量着什么,我在其中徘徊却听不清楚。
泡好茶水坐到书桌前,电脑开机的声音打破了屋子里的安静,屏幕亮起的时候,我忽然有些恍惚,这样的生活已经算不上是常态,可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就像鱼慢慢适应水温的变化,等到发现时,也许已经无法游离出去。
九点整,部门的远程晨会准时开始,大家表情各异,有的人故作轻松,有的人眼神空洞,还有几个人显然是在被窝里直接上线,头发乱糟糟的像鸟窝。经理例行公事般说了一通,强调要保持节奏,别因为远程而耽误进度,他一边说一边翻看文件,像是在用言语安慰别人,又像是在安慰自己。
会议结束后我靠在椅子上,窗外风吹动着窗台上的塑料袋,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提醒我外面依旧不安稳。打开群聊,消息不停跳出来,有人说武汉那边的医院已经满了,有人说只是谣言,还有人发了几段模糊的视频,里面是急诊大厅里人来人往的画面,看上去令人心慌。大家在群里争论不休,真假难辨,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我盯着屏幕看了许久,忽然觉得眼睛发酸,于是随手点开微信,看到李倩的头像亮着。犹豫了一下,我给她发了句:“今天怎么样,外面还好吗。”
她回得很快,附带一张照片,是小区大门口挂出的新告示,上面写着“外来车辆禁止入内,居民请主动配合登记”。她配了一句:“像不像一场无声的围城。”
我盯着那几个字,心口微微一紧。她说得轻描淡写,可字里行间透出的意味却让人心里发凉。我试着缓和气氛,回她:“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其实大家都一样,都觉得别处更自由。”
她发了个无奈的表情,说:“自由是个好词,可在眼下,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
我没再多说,只是默默盯着屏幕发呆。
中午的时候我简单煮了点米饭,配上昨晚买的罐头,味道咸中带点腥,可也只能凑合。边吃饭边刷手机,新闻里一片混乱,有的文章在劝大家别恐慌,有的却暗示情况不容乐观,评论区里更是众声喧哗。我忽然想起一句老话:“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可问题是,当你身处洪流之中,到底是该随波逐流,还是拼命逆行。
下午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文档总是上传失败,网络延迟严重,我一边忍着焦躁一边刷新,心里暗暗抱怨。忽然电脑弹出提示音,是主管发来的私聊消息:“任务进度能不能加快,客户那边催得很急。”我回了句“尽力”,却没敢多解释。关掉对话框时,心里生出一种说不清的压迫感,像是头顶的天花板正在慢慢压下来。
傍晚下楼倒垃圾,楼道里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的脚步声在回响,楼下的小卖部门口拉了半截卷帘门,老板戴着口罩站在柜台后,眼神里带着一丝戒备。街上行人稀少,偶尔有车子经过,车窗紧闭,看不清里面的人脸。空气里有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让人鼻腔发涩。
回到屋里我打开灯,暖黄色的灯光打在桌面上,却驱不散心底的凉意。手机又震动,是李倩发来的语音,她的声音听上去有点疲惫:“今天小区里有人发烧,被救护车接走了,大家都在议论,但没人敢多说。”她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我爸妈让我少出门,可你知道吗,哪怕只是坐在家里,我也觉得心里慌。”
我听完后久久没有回话,只能敲下几个字:“你一定要注意,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她发来一个笑脸,说:“放心吧,我还想等着以后去你那边看看呢。”
短短的一句话,却像一根细细的线,拉住了我的心。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牵绊,往往不是通过轰轰烈烈的宣誓维系的,而是通过这些看似平常的叮嘱和回应。
夜深人静时,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屏幕在床头微微亮着,我忍不住又刷起新闻,看到有文章提到可能会有更严的措施,甚至不排除封城。虽然没有确切消息,可这几个字像钉子一样扎进我的脑海。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有一天一座城被关闭,里面的人会怎样,外面的人又会怎样。会不会像李倩说的那样,真的变成了一座“围城”。
想到这里,我心里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惶惑,窗外的风呼呼作响,像是有无形的力量在逼近。
“也许,我们正在见证历史。”我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却又不知道,这句话究竟该算是提醒,还是警告。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毕业后打工日记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