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6日凌晨1时,汕头市公安局值班室的电话骤然炸响。
市内某单位保卫科报警称枪柜被撬,一支59式手枪、一支64式手枪及50发子弹不翼而飞。
一场震动粤湘两地的特大盗枪案,在这个潮湿的秋夜拉开了序幕。
现场勘查显示,保卫科门窗完好无损,其他抽屉纹丝未动,唯独枪柜被专业工具撬开。
保卫科长面色惨白地回忆道,10月5日17时下班后,两名值班干事违规一同前往食堂打饭,离开时未锁房门。"
本以为不到二十分钟就能返回,谁知……"这个看似微小的疏忽,却成了重大安全隐患。
步法专家在枪柜前俯身测量,根据提取的脚印判断:嫌疑人为20岁左右男性,身高165-168米。
内部排查时,一个名字浮出水面——尹新庆,21岁,河南籍临时工,身高恰好168米。更可疑的是,自5日傍晚下班后,此人就如人间蒸发般消失无踪。
广东省公安厅立即启动重大案件应急机制。11时40分,各地市公安局一把手及民航、铁路、航运公安负责人被紧急召集。
而此时,汕头警方已完成首轮全城排查,却一无所获。"嫌疑人极可能已携枪外逃,"厅长在会议上敲着桌子强调,"必须立即封锁所有出省通道!"
广州铁路公安局任副局长在返程途中敏锐意识到:若尹新庆乘火车返豫,广州站是必经枢纽。他立即调集数十名警力布控车站,然而经过细致搜查,竟未见嫌疑人踪迹。
"他可能已经上车了!"任副局长看着列车时刻表沉吟道。
当天上午从广州发出的北上列车共有五趟,其中开往西安的272次列车运行最快,此时应已驶入衡阳铁路段辖区。
他立即致电长沙铁路公安处:"重点排查272次列车,同时注意货车,不能排除扒车逃窜的可能!"
衡阳铁路公安段接到指令后,迅速组织警力部署在辖区700多公里铁路线上。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夜色中悄然撒开。
10月7日凌晨1时45分,272次列车准时停靠衡阳站。
刑侦大队郭教导员与乘警队刘队长带领八名便衣侦查员,分两组从首尾车厢悄然登车。
侦查员熊平伟负责两组联络,他穿着便装,看似普通旅客,目光却如鹰般锐利。
列车缓缓驶出站台。凌晨2时05分,当熊平伟经过10号车厢时,一个靠窗打盹的年轻人引起他的注意:
身高约168米,二十出头模样,神色疲惫却透着一丝警觉。熊平伟佯装整理行李,再次确认——与此前通报的尹新庆照片高度吻合!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向前,在8号车厢遇到刘队长一行人,立即用手势示意发现目标。
按照预定方案,乘警王水明穿着制服前往10号车厢"查票",刘队长则带人从四面合围。
"同志,请出示车票。"王水明的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
年轻人愣了一下,从怀里摸出一张车票:"有的,广州到义马。"
"从哪上的车?"
"汕头。"脱口而出的回答让年轻人顿时脸色骤变,右手下意识地向腰间摸去。
王水明顺势看向行李架:"那是你的包吗?"
就在年轻人抬手指向那个军绿色挎包的瞬间,王水明迅速取下沉重的挎包。几乎同时,年轻人如猎豹般暴起扑来!
侦查员王恒昌抢先接过挎包,一捏之下惊呼:"有枪!"
刘队长等人应声而上,五个人如饿虎扑食般将嫌疑人死死压在座位上。
王水明一把扯开挎包——一支已经上膛的59式手枪和一支64式手枪赫然在目,旁边还有数个压满子弹的弹匣。
"尹新庆!你被捕了!"
听到自己的名字,嫌疑人顿时瘫软如泥。从发现到擒获,整个过程仅用时9分钟。
经审讯,尹新庆对盗窃枪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10月5日17时04分,他趁保卫科无人之机,用事先准备的撬棍盗走枪弹,随即搭乘夜班汽车逃往广州,次日购买火车票企图返回河南老家。
当列车驶过衡阳时,他自以为已逃出千里之外,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铁路警方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这起震惊全国的盗枪案在30小时内成功告破,所有被盗枪支弹药悉数追回,未造成进一步严重后果。
该案也成为中国刑侦史上跨区域协作的经典案例,而那个令人警醒的细节——两支值班人员同时离岗的二十分钟,永远刻在了安全保卫工作的警示录上。
---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90年代大案系列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