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8章 禀请
    沈观颐拿起那枚沉甸甸的狼首令牌,在手中掂量了一下,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和诡异的纹路。“至于这枚令牌……乃是关键物证,亦是北戎王庭隐秘势力的信物。其形制诡异,非我朝常见,为防不测或消息走漏……”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向张释秋,“将其置于密匣之中,加封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三司印信,连同本案主卷(指那份最重要的、包含通敌书信、关键口供的原件卷宗),暂由本官亲自保管,待三司会审时当堂启封核验。”

    沈观颐知道,皇帝对靖隋军的关注度极高,在大理寺、刑部甚至靖隋军内部,必然有皇帝的耳目。他需要让皇帝“及时”知道有这么一份惊天证据被“发现”了,但又不能显得是他在通风报信。

    他沉吟片刻,仿佛不经意地对张释秋说:“三司会审非同小可,需得面圣请旨定下章程。陛下日理万机……这样,你持本官名帖,去一趟御前司递牌子,就说大理寺有北境紧急军情相关重案,涉及边军大将通敌,已启动三司会审程序,然案情重大,物证特殊,需面圣陈情,请旨定夺会审细则及保密事宜。”

    张释秋听了立即拿了随堂证词退身出去。

    沈观颐立即拿过一个小匣子,将物证锁入其中,又拿出一张大理寺封条贴上。

    张释秋将卷宗交予两名亲信,令他们誊抄副本,一份送刑部,一份送都察院。并通知二司派员参与会审。他自己则拿了正卿沈观颐的名帖,亲自跑到御前司递牌子请求面见陛下。

    这时林芝在大理寺堂审中揭露刘胜的事情,已经悄悄传到了出去,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飞快传到了京城各大衙门。靖隋军留在京中的暗探、及一些与刘胜有旧的官员暗自心惊,纷纷派人打听细节,试图从中窥探此案的深浅。

    与此同时,御前司内,张释秋站在朱漆大门外,心神略显紧绷。他能感觉到,今日的空气里仿佛多了几分无形的压力,仿佛整个朝局都在悄然转动,而这场三司会审,将成为牵动风云的关键一环。他深吸一口气,低声对值守的御前司七品小官说道:“烦请转禀陛下,大理寺有要事陈奏,事关北境军情,万不敢耽搁。”

    值房的官员看着他问:“何事求见。”

    张释秋看眼旁边出入的其他人员,走进两步,低声说道:“今有边军当堂首告宣府军指挥使刘胜,人证物证俱在,事涉通敌叛国、边军重损等事。现大理寺已启动三司会审。特面圣请旨,定夺会审章程及保密事宜。”

    那名年轻的御前司官员听闻不由惊愕的看着张释秋,疑惑的神情好似在打量张释秋,想要确定自己方才听到的不是玩笑。查觉有人朝这边打量,立即压下心头的惊颤,接过递到面前的名帖,只留了句,“侯着。”便飞快的离开。

    很快御前司便将张释秋的话上报到了御前掌印太监文安处,文安听了也吓了一跳,他不敢耽误,让人去请沈观颐,自己往勤政殿跑去。此时陛下正在招见几位六部官员,他不敢擅闯,便在殿外侯着。

    此时大理寺的通告和卷宗副本已经送到刑部和都察院,因是大理寺送过来要求三司会审的案件,被直接送到了当日值守的刑部侍郎崔正钧、都察院副使方峻的案前。两人看了卷宗副本,立即觉察此案的重要性,一边招来本部留守的同僚商议,一边将案件上报给尚书大人。

    恰巧今天朝会后,刑部尚书王鉴和都察院正使李远都还没有回到本部,崔正钧和方峻不敢耽搁,立即带了人往大理寺赶去。

    御前司已经传令到大理寺,沈观颐这时已经登上马车,往宫里赶去。

    好容易等到皇帝与众位大人商议结束,文安待人退出了殿来,连忙进去禀报。

    原本已经有些累了的皇帝听了文安的话,先是感到一愣,继而觉得有人不安好心,想要借私心搅动边军的风云。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文安,冷笑一声,声音低沉地道:“传朕旨意,让沈观颐立即来见朕!”

    见到父皇面上露出少见的恼怒之色,一旁的太子,静静地不敢出声。只是想不通,一个小小的边堡守将,如何敢状告从四品的实权武官大将。

    文安连忙应是,转身吩咐人去传旨。

    这时,一个小宫吏从外面匆匆跑进殿来,将一个密封的铜筒恭敬地交到皇帝手中,然后又悄声退了下去。

    皇帝拿小刀剔去蜡封,从中倒出一卷紧实的纸筒,展开来看,正是大理寺还没呈递到他面前来的、林芝状告刘胜所有的罪状和证据详情。

    皇帝看完神情平静,并没有把密信交给太子,而是随手卷起,放回铜筒中,置入桌案上一个描绘花鸟的精致小匣中。

    沈观颐早已侯在御前司,此时与张释秋站在一处,等着皇帝召见。听到小宫吏传旨,便对张释秋挥挥手,让他先回去,自己抱着那个贴着大理寺封条的匣子,跟着小宫吏往勤政殿而去。

    沈观颐进入殿中,发现皇帝正等着自己,连忙急走几步。站到御案前,以一贯平缓沉静的声调说道:

    “启奏陛下,今日大理寺受理北戎人阿史那状告角屯堡副将林芝一案,林芝当堂呈递物证。物证中,涉及宣府军指挥使刘胜。经初步查验,内有刘胜与北戎拖野部首领阿史那往来密信数封,信中言及贩卖军械、泄露军机、约定开关放敌等事,证据指向清晰。另有其麾下军官供词,指认刘胜出卖边军主将行踪,致使其返回宣府途中遭伏身亡。此外,林芝缴获北戎狼首令牌一枚,疑为信物。此案事涉边军大将通敌叛国,致使三座边堡陷落,将士殉国,案情重大。臣已按律启动三司会审程序,副本已分送刑部、都察院。此密匣内封存密信、及证供等原本及狼首令牌原物。因案情牵涉军机,物证特殊,臣不敢擅专,特面圣请旨,定夺会审章程及保密事宜,伏惟圣裁。”

    一旁的太子听完,神色大变,一脸震惊的看着沈观颐,不敢置信他这样平缓的语调说出的话,竟是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他再转头看向皇帝,见他的父亲竟然也是一脸的平淡,再抬眼去看侍立在旁的大太监曹谨,见他也是一脸的平静,仿佛这样的大事在他们这些大人们的心里,已经不算是值得惊诧的事了。他不仅在心里自问:难道真是自己见识的少,这样通敌叛国的事情,都不能引得他们惊怒了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