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二章高中老师来探望
    “这鞋留着,说不定什么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

    “什么用场?

    “化装呗!”

    “对,对,对,还真有可能用上它!”

    海蜇坐在床沿又脱下旧棉鞋,海蛎子拿起棉鞋暂时放到床底下。

    “安先生,有人找!”

    客栈女掌柜在屋外呼喊海蜇,海蛎子吃惊地抬头看着坐在床沿上的海蜇,海蜇侧头往窗外看,有个熟悉的人影站在庭院里。

    “快!秦老师来了!”

    海蛎子赶快找出海蜇的布鞋,让他穿好鞋,自己也用手捋了捋头发拽拽衣领整理自己。海蜇一边穿外套,一边去开门迎接秦老师。撩开棉门帘,看见秦老师穿一身土布长衫马褂,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文绉绉的还是教书先生打扮。

    “秦老师,你好!”

    海蜇对秦老师礼貌地打招呼,秦老师站在庭院犹豫了几秒钟,因为他记忆中的安喆是一副稚嫩的学生样,可是眼前的安喆完全没有了孩子气,而是一个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青年,但是仍保留孩提时代的特征。

    “安喆,我差点儿不敢认你。”

    “走,秦老师咱屋里说话,外面冷!”

    “秦老师你好!”

    “你是邵百丽,我能认出你,还是那么漂亮!”

    “谢谢秦老师,快请进!”

    海蛎子给撩开棉布帘,秦老师走进安喆休息的北屋。

    “你房间里不冷。”

    “有炉子,还烧着水,够暖和的。”

    “你们两人结婚了吗?”

    “还没有结婚,不过快了,到时候请秦老师吃喜糖!”

    海蛎子找出柜子里的水杯,用热水瓶里的热水冲洗一下水杯,再给茶杯倒满热水。

    “秦老师,这里没有茶叶,你喝点白开水暖和暖和吧!”

    “好!好!”

    秦老师拿起桌子上的书,书名是《心脏瓣膜术论》。

    “谁看的书?”

    “邵百丽看的书,她在武汉是当地医院的外科大夫。”

    “很好,我的学生都成才了!”

    “秦老师,前天,我跟邵百丽去学校找过你,你不在学校,我留了张纸条。”

    “我看到了,我马上就跟党组织汇报了你们俩已经回到济南的事,得到上级指示后,我这不就来找你们了吗!哎,明天上午八点半,你们两个人去按察司街的一个茶楼,叫虎威茶社,在那里约你们见面谈一谈。你带着这副手套,茶社的伙计见到手套就明白你们是什么人。”

    说着,从衣兜里取出一副手套递给安喆。与其他手套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背面多了一根布条。

    “你不要动那根布条,它是个相互识别的记号,对方的手套上也有根像你这样的布条。你知道那个茶社吗?”

    “知道,沿着现在这条街往东走,穿过县西巷县东巷再往东走,距离兴华门不远的运署街就到了,那里就只有一家茶楼。”

    “很好!我明天不去茶社,你们去茶楼会有人接待你。学校里我还有事不跟你们多聊了,你们要注意安全,济南的情况虽然比南方平静,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

    秦老师放下手里的水杯,离开圈椅站起身来,看了看安喆又看了看邵百丽,看着自己昔日很是青涩的学生都已经焕发出青春的气息,心里很是高兴。

    “我有事先走了,如果有时间,咱们聚一聚,好好谈谈,就像当年你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谈谈人生,谈谈未来,我走了再见!”

    秦老师推开屋门走到小庭院,安喆跟邵百丽也赶紧来到庭院。

    “秦老师,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也会请你到我们老家日照去看海。”

    “日照是个好地方,我一定找时间去日照看看,你们留步我走了。”

    安喆邵百丽一直把秦老师送到客栈大门口的芙蓉街巷,秦老师踩着街面尚未融化的残存积雪慢慢走远了。

    秦老师所提到的按察司街,其南头是府东大街(注:现在的泉城路东首),北端是毗邻大明湖的大梁隅首街(注:现为大明湖路)。是明代设立清朝延续的省级国家官僚机构之一所在地。提刑按察使司,管辖处理省级司法刑狱、监察按劾。它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司法厅机关,民国时期已经被撤销而不复存在,但其所在驻地因其得名并保留至今。

    机构被撤销,省内各府县各级官吏们当然也不再光临此地。随着人气消散,店铺也都撤的撤关的关,只剩下自老辈儿起就居住在那里的市民,街面车辆杂人不多一直非常清静。在这种过气的再也没人关注的地方,地下党组织接手仅存的一个茶社作为联系站点,是基于安全考虑而建立。

    清晨,阳光已经铺洒在街巷里,街巷里弄的大妈大婶们、秃头老爷们,卸下自家门板或打开庭院黑木门,拿着扫帚奋力清扫路上的碎屑垃圾,连同煤渣炉灰都装载到小推车上拉到街巷垃圾存放点倾倒。孩子们还有成年人都各自拿着铁钩拎着破麻袋,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小山似的垃圾堆里翻找那些能换洋火的废弃物。垃圾堆里的破布片破布头,不管有多么破在他们眼里都是他们要找的宝贝,因为布条碎布洗干净后可以用来糊成硬布板,那是做鞋底的原料,纳成鞋底再做成鞋又可以卖钱。碎纸片也是宝贝,因为可以用纸片来粘墙遮挡裸露的土坯“美化”房间,也可以粘在窗户棱上替代玻璃保温挡风。翻找那些还没烧透的煤核是为了拿回家去,一样能当柴火继续焚烧做饭取暖,能省出买煤的钱。

    安喆跟邵百丽两个人,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按察司街。边走边看,虽然以前曾来过这里,可毕竟不熟悉这里横七竖八迷宫般的胡同小巷。

    “海蜇,我记得这里有个木匠铺,怎么没了?”

    “好几年前的事了,木匠铺应该买卖干黄收摊了吧,咱再往里走找找看。”

    有几个脏兮兮的小孩子跟在两人后面伸手要东西,海蛎子赶紧把放在提兜里吃剩的窝头掰成几块分给小叫花子们,孩子们拿着窝头高兴地跑了。

    “草垫!草垫!卖草垫!”

    有个推独轮车的小贩推着一车草垫边走边吆喝叫卖,海蜇海蛎子走在小贩后面观察胡同的商铺,看附近有没有茶社。他们越往前走路越脏,四处尘土飞扬,海蛎子忍不住用手扑打自己的衣服,捂着鼻子朝前快走几步,想快点儿躲开尘土。

    “海蜇,快点走,太脏了!”

    海蜇搀扶着海蛎子怕她不小心会被垃圾绊倒,踮着脚尖蹦跳着躲开垃圾堆。

    “海蜇,你看前面!”

    写着《运署街》的一块破旧的牌子在墙壁角上方挂着,周边有几家店铺全都扣着门板还没有营业。

    海蛎子指着前面的一个店铺,告诉海蜇她可能看到茶社了。海蜇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面确实有间商铺,门前挂着个木制吊牌随风飘荡,上面写着一个“茶”字。

    “对,就是它!”

    两个人立刻小跑,看着店铺门脸,上面横挂着块长条木牌,上面用草书写着“虎威茶社”,他们相互对视,会心一笑。

    “就是这里!”

    海蛎子从挎包里取出一副棉手套递给海蜇,他接过来戴在手上。

    “走,咱们进去。”

    海蜇撩开茶社的棉门帘,海蛎子先走进去,海蜇跟在后面也走进去。

    “二位客官,茶社还没营业,请稍等可以吗?”

    “可以,可以!我们就是来看看!”

    海蜇说着,扬起双手故意指着室内陈列的茶叶陶罐茶杯茶壶,手套上的小布条在伙计眼前晃悠。伙计看见布条,呵呵一笑:

    “二位客官那就楼上雅间请吧!”

    “好,谢谢!”

    海蜇让海蛎子前面走,自己跟在她后面一起上楼,两个人脚踩木楼梯,木地板发出了“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楼内散发着清馨的茶香味,过道上有一尊硕大的西洋式火炉,粗大的镀锌烟囱延沿着墙上的孔洞直伸到屋外,炉子上正坐着一把大水壶,壶嘴壶盖正咕咕地冒着热气。有一个女服务员正在低头擦拭桌椅板凳,听见有人上楼,便站起身来看着走上楼来的海蜇他们两个人,她也看到海蜇手上戴着的棉手套,便抬手指了指左侧的一个雅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