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世家坐不住了
    李承乾立刻召集被分派到报馆的詹事府属官,并以惊人的效率,完善并颁布了一套详细而严格的《大唐民报广告刊例》。

    不仅明确规定了不同版面,头版要闻中缝,副刊末页等划分。

    还不同字数定价也不同,以十字起算,每增十字价不同,是否附简单图示的价格差异。

    可以说,给新报的广告刊登业务制定了严谨的审核流程,并且由专人负责核查广告内容真实性,严禁虚假夸大,欺诈宣传,要求明码标价,维护官报信誉。

    最关键的是还设立了独立的广告账房,所有费用收取,登记,支出皆流程透明,账目清晰,与东宫其他用度分开管理,杜绝贪腐。

    东宫这边锣鼓喧天,财源广进,而一街之隔的崇仁坊崔府和邻近的卢府,气氛却如同被阴云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崔敦礼听着管家详细汇报安插在东宫的人传来的消息。

    当得知《大唐民报》广告业务的火爆情况和惊人的收益估算,他那脸色阴沉得都能滴出水来了,手中的茶盏半晌未动一口!

    "岂有此理!"卢承庆更是直接在书房里暴躁地踱步,忍不住骂道:"堂堂一国储君,竟行此与民争利的商贾贱业这成何体统!?"

    "更让人火大的是,竟还做得如此风生水起!"

    "这让朝廷颜面何存!"

    嫉妒和不甘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们的心。

    他们眼睁睁看着这巨大的舆论阵地和经济利益被东宫独占,又岂能甘心?

    而且,现在他们跟东宫的关系已经是势如水火,看到东宫又有了如此大一笔进项,哪里还能眼睁睁看着?

    根本就是坐不住啊!

    东宫是财力越浑厚,实力就会越大,再加上如今皇帝越来倚重,东宫上位的可能型就越大而且看东宫一贯的行事作风。

    真让李承乾登上大位,那恐怕整个大唐都没有世家的容身之地了!

    所以,绝不能看着东宫一家独大,必须要想尽办法削弱东宫的力量!

    

    崔敦礼沉吟良久,眼中闪过冷光,吩咐道:"既然他们能办报,我们为何不能?"

    "去找几个科举无望贪财好利的文人,就仿照那所谓的《大唐民报》,也办一份小报。"

    "名字嘛就叫《士林清谈》!"

    "内容,多宣扬我世家千年风骨,诗礼传家,乐善好施的传统与美誉,压一压他们的铜臭之气。"

    "顺便,也为我崔卢两家的丝绸,矿产,酒楼产业美言几句!”

    “而且不仅用词要雅致,更要突出我们的优势!"

    "发行出去后价格定低些,或者直接免费送往各官员府邸,世家宅院,茶楼书馆,务必把我们的声势造起来!"

    很快,一份格式模仿《大唐民报》,但用纸稍差,印刷略显粗糙的《士林清谈》悄然出现在长安一些特定的茶楼,酒肆以及部分官员的案头。

    其内容多是吹捧世家子弟的"精妙"诗词歌赋,追述世家悠久辉煌的历史,强调门第血统的高贵,同时夹杂着为崔家云锦,卢家粮铺,以及他们暗中控股的几家大酒楼打的广告,用语极尽浮夸之能事,诸如"崔氏云锦,天孙机杼,灿若云霞,寸锦寸金"云云,辞藻华丽却空洞无物。

    然而,市场反应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市民和普通商贾们读了《大唐民报》上那些实实在在的货品信息,清晰的价格,具体的开业优惠措施。

    再看这《士林清谈》上不着边际的吹嘘和毫无诚意的广告。

    顿觉索然无味,甚至心生反感。

    以至于还有不少人私下嘲笑:"这哪是什么清谈?分明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吹得天花乱坠,价格只字不提,谁知道是不是骗人的?"

    "文章酸腐迂阔,广告虚头巴脑,还是大唐民报实在有用。"

    “更关键的是,这民报上的文章通俗易懂,只要识得几个字,就能明白说的是什么。”

    “不像这所谓的士林清谈”

    不过骂归骂,却总还是有些人会上当。

    有一些攀不上《大唐民报》高门槛,又想沾点光的小商户,病急乱投医,转而找到《士林清谈》花钱登了广告。

    结果,却发现根本无人问津,效果寥寥不堪入眼!

    于是这些本就贪便宜的大呼上当,钱打了水漂。

    李承乾得知此事后,本有些生气,觉得世家如同跗骨之蛆,处处学样捣乱。

    他写信给赵牧,询问是否要动用官方手段打压查封。

    赵牧的回信很快到来,只有简单几句:"跳梁小丑,何须在意?"

    "其行径拙劣,正可反衬官报之权威公信。"

    "殿下可在新报不起眼处,设一市井辨伪小栏目,教百姓如何识别虚假夸大之宣传,无需点名道姓,智者自明,一笑置之即可。"

    李承乾看后,拍案叫绝,立刻安排下去。

    于是,下一期《大唐民报》一个不起眼的版块角落,多了一个名为"市井辨伪"的小栏目,用平实诙谐的语言,列举了几种市面上常见的夸大宣传手法,如"一味吹嘘天花乱坠却无实价","只提虚无缥缈的好处却隐瞒潜在弊端或高价","动辄借用古人名家之名头虚张声势"等,并贴心地给出了如何核实信息,理性判断的建议。

    百姓们读了,再对比《士林清谈》上的内容,顿时心领神会,哈哈一笑,对大唐民爆更添几分信任。

    短短几日,崔卢两家的小报就彻底沦为笑柄!

    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了印刷发行的成本,更损了名声,徒增笑尔。

    崔敦礼气得摔了一套心爱的邢窑白瓷茶具,却也无计可施,只能咬牙切齿地下令停止这亏本还丢脸的买卖,心中对东宫更是恨意倍增!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难不成直接带人去咋了东宫的报馆不成?

    要真那样干了

    恐怕东宫的那位恨不得一脚将世家大族踩到泥里的太子殿下,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吧!

    看来,只能在一些他们短时间内看不到地方下手了!

    喜欢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请大家收藏:()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