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55章戴胄微服私访,粮食才一文一斤
    民间的力量去南洋航海,都是秦羽在引导,这个情形,他当然愿意看到。

    

    尉迟恭有些着急地说道:“咱们的船队,要不要出发?”

    

    长孙无忌十分淡定:“着什么急,心急没用!”

    

    于是尉迟恭只能看向秦羽:“海军何时出海?”

    

    “快了,六月就出海了。”秦羽道。

    

    张亮此时站在码头上,意气风发。

    

    如同众星捧月一样,一群勋贵把他围在了中间。

    

    秦羽等人离得很远,没有听到他们说什么。

    

    但是看张亮这指点江山的模样,应该十分得意。

    

    自古就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

    

    不说秦羽等人的圈子他们根本不可能接触。

    

    即便是接触到了,也是边缘人物,还不如另起炉灶,自成一派。

    

    以前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有了下南洋寻找香料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了。

    

    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演说完毕,张亮的船队就此起航了。

    

    虽然秦羽和张亮这个人有些过节,但是这个人对李世民的心思是拿捏的很准的。

    

    其他的勋贵虽然雷声大,但雨点都很小,不敢主动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怕会惹怒了李世民。

    

    虽然利益很诱人,但是脑袋也很重要。

    

    当然勋贵们更想看到的是长孙无忌先带头下南洋。

    

    但是老东西想要先从秦羽这里获得海图,然后再出海。

    

    那就绝对不可能,也绝对不敢赶在李世民之前出海。

    

    在明知道秦羽有海图的情况下,长孙无忌他们是不想要冒险的。

    

    大海危险的很,一旦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稍微有点差错,可就什么都玩完了。

    

    “张亮此人,算是精明一点的,能够揣测陛下的心思,不出意外,陛下很快会赏赐他。”

    

    引导民间势力下南洋,是秦羽和李世民早就定好了的事情。

    

    如果要在民间形成一定风潮,自然要鼓励人们下南洋。

    

    张亮作为勋贵家族中,第一下南洋探索的人,李世民要是赏赐他。

    

    那些还在观望的人,肯定会马上开动的。

    

    尉迟恭哼哼道:“可惜让这家伙,占了先机。”

    

    秦叔宝说道:“张亮当然是个聪明人。”

    

    秦羽笑道:“就怕他管不住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张亮确实很精明,可惜不懂得收敛,晚年的张亮,谋反被李世民给干掉了。

    

    这些都是过去的历史,长孙无忌等人根本不知道,秦羽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

    

    现在大唐的实力庞大,已经无可匹敌,还想要造反,那就是嫌自己脑袋长多了。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天高皇帝远,难免会有一些人,脑子不灵光,胆大包天,做出什么不要命的事情来。

    

    对于这种货色,最好就是直接砍掉他们的脑袋。

    

    “张亮,这一次下南洋必定有一群跟随者,万一被他们先行找到香料,很是不妙!”尉迟恭有些担忧。

    

    秦羽道:“南洋大的很,不是所有岛屿上面都有香料,而且一些岛上的土人穷凶极恶,甚至还有食人族,他们能安全回来就不错了。”

    

    秦叔宝点头道:“那就让他们先走一步,为大唐探知未知的风险。”

    

    长孙无忌也点头道:“叔宝说的是。”

    

    海外广阔,如果只是靠朝廷自己来探索,那花费的时间,还有资源成本实在是太高,借助民间力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走吧!没什么好看的了。”看到船队起航,秦羽便同长孙无忌等人返回了长安。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李世民果然就如同长孙无忌的猜测一样,高度赞扬了张亮的探索精神。

    

    当然没什么赏赐,但是当着这么多文武大臣的面,就对他这么赞颂,已经比赏赐还要管用了。

    

    不用下朝,长安的大部分勋贵就知道,他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

    

    那些本来在观望的人,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兴奋异常。

    

    李世民对民间下南洋进行开发探索的事情如此支持。

    

    观望的人马上就开始行动了,书信一封封地从长安发往江南各地,不少勋贵的船队都停留在江南。

    

    渭水河边的码头也是一天比一天热闹,几乎每一天都有船队离开长安,前往南洋。

    

    南洋的利益,让无数人趋之若鹜,就如同飞蛾扑火一样,奔向南洋。

    

    如今大势所趋,秦羽也就安心了。

    

    如果朝廷限制民间前往南洋,恐怕只会搞得天怒人怨。

    

    现在朝廷根本不需要浪费半点口舌,民间自发的就往南洋跑。

    

    而冯知带也跑过来,跟秦羽汇报,在李世民赞许了张亮以后,冯家的船队,也马上就要出发了。

    

    冯蛊这家伙是个老狐狸,凡事他是不会去做那个出头鸟的。

    

    这热闹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三月,渭水码头才恢复的跟往常差不多。

    

    这种情形最高兴的人,还是戴胄,这么多人下南洋,到时候带回来的财富,那就是一个不敢去设想的天文数字。

    

    国库就是收税都怕堆不下。

    

    秦羽听到郑丽婉的老爹说,戴胄这老家伙,最近就忙着翻修加盖库房呢。

    

    而李世民,则是五味杂陈。

    

    百姓们下南洋,肯定会影响他的小金库,这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对于大唐有利的事情,李世民自然是懂得哪个重要的。

    

    财富对他而言,也不过是实现他的宏伟目标的一个手段。

    

    天气逐渐暖和,长安城也开始热闹起来。

    

    天下的宝物,都开始向长安汇聚,各个街坊都呈现了一片繁荣的局面。

    

    长安最大的粮食市场在西市,东市都是富贵人家居住的地方,售卖的更多的是高档物品。

    

    粮食虽然重要,但是价格低廉,数量庞大,放在东市交易并不划算。

    

    今天西市之中,一个穿着布袍的老者,带着随从,在市场里乱窜,各种查看售卖的粮食。

    

    一圈下后,这老头眉头紧皱。

    

    “戴尚书,为何叹气!”

    

    老家伙就是戴胄,今天是带着下属来体察民情来了。

    

    “几年前粮食高涨几十文一斤,满朝文武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短短几年,粮食价格竟然如此低贱,只有一文钱一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