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丘,你刚刚说朱总兵只带了四千人?那其余人呢?本将接到朱总兵送回的书信,大玉兹调动了两万五千精锐和三万牧民的,这些人呢?”
“大将军,数目是没错,也的确是从大玉兹的冬盘营地出发了。”
韩丘点了点头:“但大玉兹他们毕竟不是我们,没有我们准备的物资充分,且那些牧民又没有经受严格的训练,行军速度慢了很多。
而朱总兵又担心卫拉特四部会提前转场北上,所以带着三千精锐和一千武骧右卫军士急行军前往隘口。
按照计划,只要大将军率领大军转过喀拉峻山,出现在特克斯东南角,那么驻扎在特克斯和新源的两部就算是想逃都逃不掉了。
且大军封锁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内的卫拉特四部牧民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下,算是彻底的断了四部的依仗。
而朱总兵携带了六百余颗百斤重的燧发地雷以及四百颗飞雷弹、五千颗掌心雷前往隘口,
只要燧发地雷能发挥作用,加上所携带的火器,就算不能将准格尔和土尔扈特两部精锐给全部干掉,但干掉一半问题不算大。
然后就迅速后撤,等后续大军到了之后就吊在逃出的准格尔两部残军后面,没有粮草不给的两部在朱总兵他们的追击之下,至少还能再被干掉五六成。
剩下不足全军三成的残军还得经过小玉兹的地盘,到时候叶斯穆汗亲自出面找小玉兹聊聊,准格尔两部残军就差不多了。
这就是朱总兵的全部计划。”
“漂亮!”
“妥当!”
洪承畴和孙应元同时出声,对朱童蒙的计划很是认可。
他们与朱童蒙直线距离很近,但没法及时传递情报,互通有无,与其让敌人逃走,那倒不如先干掉一部分再说。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童蒙的统兵能力,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断则断。
洪承畴皱了皱眉头:“也就是说大玉兹的大队人马还要两天时间才能抵达隘口?”
“按时间算是这样,但朱总兵让叶斯穆下达了死命令,今天中午之前必须要有一万骑兵抵达隘口。”
“那也不对呀!”
孙应元接过了话茬:“就算是地雷阵发挥威力,但以临时做出的火药的燧发地雷的威力,伤亡不及预期。
准格尔两部知道我们在后面追着,哪怕是他们知道隘口的联军有大量火器也会下达冲锋的死命令,不计后果的冲锋。
因为不攻破隘口,他们四部的所有精锐都将堵在伊犁河谷,腹背受敌之下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围歼,卫拉特算是覆灭了。
昨晚和索特数千精锐离开直奔隘口,也就说明准格尔两部攻击受挫,需要支援,但朱总兵住有四千余人是怎么守住两部四五万人的进攻的?”
众人齐齐一怔,神色难看的同时眼中满是疑问之色。
若是城池攻防,守城物资充足的情况下,四千军士对上十倍于己的兵力进攻,倒是能守上三五天、甚至七八天。
可隘口那里都是石木的简易工事,就算是朱童蒙临时修筑也起不了太大作用的,那么隘口那里发生了什么情况?
“大将军,我们要赶到隘口至少得一天半的时间,按照我们沿途得到的消息,征召令下达之后,所有在征召范围的牧民都会朝着预定地点集结的。
也就是说在这一天半的时间至少还有万把人能赶到隘口,隘口的压力就太大了。”
孙应元说完后,思索了几息:“大将军,末将建议将武骧右卫军士分成两部,一部分让出战马,以火器为主,吊在和索特后面,
另一部分则是一人双骑迂回到前面去堵住他们前往隘口,如此就算是朱总兵他们挡不住准格尔两部的进攻自行后撤了,那咱们能将和索特给截住干掉。
没有了主心骨在,后面集结的牧民也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
“好想法!”
郭仓出声了:“或许我们可以携带几颗燧发地雷迂回,埋在和索特前进的路上,延缓前进的速度。”
“不行!”
洪承畴直接否定了两人的提议:“首先,我们与和索特相隔四十里,距离太远了,就算是一人双骑,迂回至少得两三个时辰。
我们这边肯定有人监视着的,一旦我们这么做了,他们就会加速前进,想要到他们前面至少得四个时辰。
四个时辰的时间足够他们跑出六七十里了,距离隘口就不足三十里了。
而我们因为极速迂回,战马和军士都已经疲惫不堪,隘口那边分出两万兵力与和索特联手,你们就是腹背受敌,伤亡极大。
我们没有战马了,速度会大打折扣,就算是你们拦住了,我们也没法咬住他们,依旧会被他们逃出去。
其次,朱总兵也说了,挡不住就后撤,然后汇合大玉兹的大队人马待吊在逃出的准格尔几部残军后面。
叶斯穆汗会在后撤时带着大明使臣的印信急速前行赶往小玉兹说明情况,只要小玉兹的首领不蠢,就一定会出兵的。
小玉兹兵力不算多,但与朱总兵他们配合,准格尔两部就是背腹受敌、缺少补给,能逃走多少?到时候武骧右卫的精锐去继续追杀就是了。
第三,迂回向前埋设燧发地雷不现实,人多了就容易被和索特监视的斥候发现,就失去了效果。
人少了就会被应诏的牧民发现,衣服、语言、动作等等可以伪装,但十几二十颗燧发地雷的体积没法隐蔽,少不了一翻厮杀。
你们都是百战精锐,以一打三、打五,还能打十、二十吗?到处都是应诏的牧民,随时都能聚集起来围杀你们。
第三,再前进五六十里之后,热气球极限升空,就能看到隘口的大致情况了,也不急于这一会儿。”
听着洪承畴的分析,几人也是连连摇头。
能从刚开始的间隔七十余里、阻碍重重的情况下,硬生生缩减到四十余里,这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速度再快一些,即便是他们武骧右卫也会极为吃力,战力大打折扣。
武骧右卫指挥使孙应元皱着眉头沉声道:“大将军,那我们现在怎么做?就这么看着他们进攻隘口?”
喜欢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请大家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