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34章 后手
    梅蕊不赞成梅松寒说雁门关之劫缘起于胡家,她敛容正色道:“虽是胡将军的部下跟北蛮里应外合,然而罪魁祸首还是高氏父女。高家祖上好歹是开国功臣,没想到竟出了为一己私欲不顾国家安危的败类。”

    梅松寒也知自己适才所言有失公允:“古往今来名门之后出的败类不胜类聚。若高皇后是个贤后,皇帝就算想扶你上位反而不易。我冷眼旁观皇帝很看重大皇子,而大皇子也确实聪明伶俐。你既希望同胡贵妃母子公平四殿下就要多吃些苦头,他要比大皇子更加出类拔萃才行。昏君立储才会受女人的枕边风影响。至少在咱们的皇帝陛下年富力强时,他不是个能被女人的枕边风左右的皇帝,毕竟皇位得来不易。”

    梅蕊颔首表示赞同梅松寒所言:“四郎的教育我会上心的,我跟皇帝对四郎的关照在明处,兄长则要在暗中多教他。大皇子虽读书很上进,人也聪慧,但骑射方面并无天分。兄长给四郎摸骨确定他是个习武的好苗子,他在读书骑射方面需要同时抓紧。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跟一个只会读书的皇子谁更适合作储君,朝臣们心里头有杆秤,皇帝亦如是。”

    皇帝才登基,而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立储来日方长,梅蕊跟梅松寒虽有盘算,但他们却没有那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旋即,梅蕊将话题转到远在凤鸣山的木霄汉以及木家军身上。

    梅蕊微微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的对梅松寒叮嘱:“兄长既准备给凤鸣山去信,木家军接下来的安排当仔细的同三哥,牛二叔他们交代一番。”

    梅松寒道:“我正要同你说此事,若是三将军和牛二叔他们回到朝廷,木家军也要回归战场了。我打算让木家军化整为零回归战场。当年老皇帝对大帅多方猜忌的原因便是木家军的声威。自太祖开国至今皇帝为了防范武将一直采取的就是三年一换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若非恰逢乱世的话也不可能出现木家军,木大帅一心为国,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时刻担心他拥兵自重。”

    “没想到兄长与我再次不谋而合。”梅蕊的眼睛闪闪发亮:“不光要让木家军化整为零,而且还要保留一部分人马在后方,以防万一。凤鸣山已经不是最好的去处了,该让三哥跟牛二叔他们再寻一处妥帖所在做后手。爹爹当年吃亏就吃亏在对龙椅上的人掏心掏肺了,我们绝对不能再让木家重蹈覆辙。”

    当初跟随牛嵩离开军营的木家军有三千人左右,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已经扩充到了将近七八千人。

    哪怕跟皇帝亲密无间梅蕊也不曾将凤鸣山的底细透露过分毫,当初还是储君的宋嘉佑召见木霄汉他试图套话,木霄汉虽有所交代,却不够真实。

    梅蕊跟梅松寒又密商了两柱香多的功夫,她这才悄悄离开。

    梅蕊若再晚归一炷香就到宫门下锁的时辰,若迟归一步只能留在宫外。

    仁宗晚年跟婆家人发生冲突的福康公主就是因为夜半叩宫门,然后遭到了言官们持续不断的弹劾,最终仁宗皇帝将公主身边的心腹内侍梁怀吉贬出开封,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梅蕊才走进揽月阁等候多时的茉莉忙迎上前悄声道:“娘娘可算回来了,半个时辰之前陛下就到了,这会儿已经歇下了。”

    听闻皇帝已经宿在揽月阁,梅蕊忍不住挑眉,暗暗腹诽:“皇帝今晚还真不该来。”

    头一次悄悄溜出宫就被皇帝逮住,梅蕊多少有些不自在,她想到小时候自己跟木槿瞒着祖母偷偷溜去别村看傀儡戏,结果她们竟在看戏的人群里发现了祖母的身影。

    梅蕊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情换好衣裳,简单洗漱后进了寝殿。

    年轻的帝王正安静的躺在那,呼吸十分均匀,梅蕊便蹑手蹑脚的躺在他身边才一闭上眼睛手就被紧紧捏住。

    “陛下——”梅蕊轻轻唤了一声。

    短暂沉默后黑暗里传来年轻帝王透着疲倦的低沉声音:“卿卿明知我不喜欢你去见他,深夜去见他,成何体统?”

    宋嘉佑来到揽月阁见到的是替代梅蕊躺在踏上的茉莉,他便猜出梅蕊去了何处。那一刻宋嘉佑内心身处不光有扑了个空的失落,更有无法言说的不悦。

    他的梅贤妃竟然大晚上的偷溜出宫去见自己的竹马,他还不能大张旗鼓的把不听话的妃嫔给找回来。

    梅蕊听出了宋嘉佑话语里透露的各种情绪,她便主动认错:“妾有罪,请陛下责罚。”

    嘴上说着自己有罪的梅贤妃娘娘却反握着皇帝的手,将皇帝的手放在自己柔软的胸口:“陛下是现在责罚妾还是——”

    “自然是现在就罚。”宋嘉佑猛的起身直接将让他思绪纷乱的罪魁祸首压制住,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狠狠“责罚”这个不听话的小女人。

    这些日子宋嘉佑将一颗心都放在朝政上,哪怕跟梅蕊独处他也没有精力做别的,其余妃嫔那去的也少,更不会召至御书房侍奉。

    积压多日的欲望彻底的释放开来就如绝地的洪水,脱缰的野马。

    就在梅蕊觉得自己要被“狗皇帝”弄死,狂风有才算归于平静,距离上早朝没剩下多少时辰了。

    早朝后,温太后的侄子现任马军右参将的温玄策被单召至御书房。

    温玄策是温国公的次子,算是温家年轻一辈里最有作为的,比皇帝年长三岁,其子温谦是大皇子的伴读之一。

    温玄策走出御书房后并未直接出宫,而是去往安庆殿向太后问安。

    温玄策先向太后请安,而后才说起要事。

    “禀太后,适才陛下召见臣,陛下欲任命微臣为寻访木鹏举后人的特使。”温玄策摸不准这是个美差还是烫手山芋。

    温太后微微颔首,她已然不露声色的看出了温玄策心中顾虑:“陛下正因为信任你,故而才将如此重要的差事交付给你。玄策,若想让温家继续富贵,尔等就不能太过瞻前顾后了。”

    喜欢妾若安好那还得了请大家收藏:妾若安好那还得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妾若安好那还得了请大家收藏:妾若安好那还得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