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12章 这种防守强度的进球可太好看了
    球队对于这种信息是格外敏感的。

    胡浩南在看到这条消息,在结合雄鹿跟热火那一场90多分的比赛,意识到联盟可能真的要变天了。

    持这种观点显然不是胡浩南一人。

    在5月1日,黄蜂与凯尔特人的g2比赛中。

    胡浩南和史蒂文森做的第一件事都是试探裁判的吹罚尺度。

    不出意外,只要你不是故意奔着人去犯规,裁判轻易不会吹响口哨。

    对抗成为比赛的主旋律。

    这种突然放宽的尺度,现在看来像是联盟突然下定了决心,要将对抗进行到底。

    这种转变在胡浩南看来也是一件好事。

    像在90年代,吹罚尺度都很宽松,能够在对抗下完成作业的球星才是真正的球星。

    那时,球星就是球星,角色球员就是角色球员。

    但在这两年,联盟为了提高观赏度——胡浩南严重怀疑在肖总管的眼中“观赏度是和得分画等号的”。

    得分越高,比赛观赏度越强,就是肖总管的朴素价值观。

    这导致现在常规赛阶段大家都是球星——只要是个球员,给足球权,就能给你轰出个20+。

    这其实是弱化了球星的含金量,长此以往这般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看似蓬勃发展的nba联盟,其球星——尤其是美国本土球员的水准会越来越低。

    毕竟对外籍球员来说,也只有最顶尖的那部分才有机会入选nba——选进来的都是精英。

    当浑水摸鱼都能赚足马内,当球队二当家甚至三当家都能拿到顶薪合同,那还有多少球员愿意拼了老命的争那津门第一。

    联盟从此怕是很难再有现象级的巨星诞生。

    作为一个喜欢篮球的人,胡浩南欢迎这种改变。

    只有强度上来了,才能看出谁是真球星,谁是伪球星。

    不过胡浩南也有一点担心,这突然上升的强度将会不可避免的增加球员的疲劳程度。

    胡浩南早早的便请求暂停,提醒球员要在比赛中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来。

    突然增强对抗的比赛,让两队都不约而同放慢了攻防节奏。

    想不慢也不行,你想打反击,获得一个easy ball机会——门都没有。

    这也导致今晚两队的得分都不多,而且命中率相对偏低。

    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比赛,防守永远比进攻会变得更有性价比。

    前者靠努力就可以弥补,后者却需要你有更强的天赋。

    两队不约而同在防守端投入了大量精力。

    当然,这种以阵地战为主的比赛,在胡浩南看来,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史蒂文斯:切,你那哪是可以接受,你怕是正偷着乐吧。

    确实如此,黄蜂不管是阵容配置,还是战术配合,确实比凯尔特人更适合阵地战。

    黄蜂这边得分最多的是杜兰特,半场结束的时候拿到16分,8投5中,罚球4中4。

    不过在胡浩南看来,表现最好的还是马龙。

    他一边帮卡鲁索协防欧文,一边又随着夹击塔图姆,有时还会顶防一下霍福德……

    对于这种强度的比赛,马龙表现的相当适应,凯尔特人每一个进攻镜头里都能捕捉到马龙的影子。

    另一边,凯尔特人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没有解决“欧文”之外第二进攻机会创造者的问题。

    凯尔特人不缺终结者,但缺乏进攻机会创造者。

    凯尔特人更多的还是依靠球星个人能力来完成终结。

    塔图姆今天跑动非常积极,经历过首场失利之后,他很想证明自己。

    但在胡浩南的特别关照下,留给他的发挥空间并不大。

    因为塔图姆那些面对其他球队的优势在黄蜂球员面前显得有些普通。

    不管是主防他的杜兰特,还是错位对上的马龙,就算是拉到三分线外对上的浓眉或者西蒙斯……就没有一个是好啃的骨头。

    这点在欧文下场休息,需要塔图姆来带队主攻的时候,塔图姆表现的相当挣扎。

    好不容易对上替补上来的狄龙-布鲁克斯,塔图姆也没能占到便宜。

    没办法,狄龙虽然不高,但是够壮,下手够狠。

    再加上联盟鼓励对抗的大环境,用狄龙飙出的垃圾话来说,就是……哥们的春天来了,你怕不怕?

    有一说一,狄龙防守塔图姆这种比他高的球员还是很有一手的。

    除非你有詹姆斯那力量,一般球员还真占不到什么便宜。

    塔图姆见自己无法顶到篮下,便决定用翻身跳投出手。

    作为马龙日常训练的陪练员,狄龙对这招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

    他平时不好意思给马龙上些小动作,但对塔图姆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趁你转身的时候拉一下,顶一下,伸手干扰一下。

    塔图姆在最需要他站出来带领球队前进的时候,又一次打铁了。

    这看似一回合的进攻,其实就是塔图姆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面对强力防守时,没有一手绝对稳定的硬解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也是布朗最不服他的地方。

    打到关键时刻,按照常理来说,布朗应该把球优先交给塔图姆。

    但鉴于塔图姆的表现来看,我觉得我投我也行。

    所以你们都说塔图姆是球队的未来,现在媒体所宣扬的新老之争都是“塔图姆”和“欧文”的争夺战。

    这又置我布朗于何地?

    我觉得我不比塔图姆表现差,相反,我打得还更稳定一些。

    于是哪怕明面上应该是塔图姆作为第一进攻点的阵容里,只要布朗觉得自己能攻,便自己去攻了。

    三张桌子硬生生能拆出三张半。

    史蒂文斯看得是脑壳发胀。

    不过单就这场两人的球场表现而言,杰伦-布朗确实要比塔图姆要更加稳定。

    史蒂文斯也要以结果为导向,战术要布朗倾斜。

    而等欧文再回到场上,塔图姆又降为第三进攻选择。

    塔图姆的位置有那么亿点点尴尬。

    ……

    相较于史蒂文斯,胡浩南这边就不用纠结这么多。

    虽然前世鄙视了无数次泰伦卢,但比赛到了这时候,把球交给最好的球员……还真就是最有效的。

    嘲笑泰伦卢,理解泰伦卢,成为泰伦卢,泰伦卢的含金量在这一刻还在上升。

    尤其是到了下半场,当双方球员开始适应这种强度比赛,球星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

    第三节5分13秒,杜兰特接到篮球时,进攻时间只剩22秒。

    防守他的塔图姆已经逼了上来,杰伦-布朗也高举起手臂朝杜兰特包夹上来。

    但杜兰特还是冷静的做出了一个假投的动作,然后从塔图姆身边掠过一步后顶着布朗来了个急停跳投。

    塔图姆虽说被晃了一下,但凭借自身反应,还是尽快归位,跳起从侧面伸手做出干扰动作。

    底线的摄影记者经验相当丰富,本能的感觉到这即将诞生出一张今晚的封面图。

    果断抬起镜头……

    镜头里,塔图姆和布朗联手给出干扰动作,塔图姆的手腕看似都点在了杜兰特的手腕上,但杜兰特依然完成出手,篮球还是稳稳的命中篮筐。

    进球后的杜兰特冲着裁判连连拍打自己手腕。

    “嘿,他(塔图姆)点到我的投篮手了,那应该是2+1!”

    换来的却是裁判的摆手,示意比赛继续。

    这就是规则的改变。

    但杜兰特的24秒压哨进球依然足以让全场球迷起立鼓掌欢呼。

    作为球迷,你可以吐槽裁判是个傻叉,不给犯规,但不可否认,这种防守强度下的进球……是真特么太好看了。

    胡浩南觉得,如果每场都能欣赏到这种进球,那……就算是常规赛,我也不困了呀。

    除了杜兰特有精彩发挥之外,胡浩南还发现球队在这场比赛中的又一变化。

    那就是三巨头之间的磨合。

    在高强度的对抗下,球员与球员的差距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高水平球员与普通球员对于比赛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那就是同频球员之间更容易产生默契度。

    大家都是顶流球星,所以咱们看到的比赛是一样的。

    我更懂你在做什么,也更清楚你想要什么,更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姿势来配合你。

    这场比赛,胡浩南明显增加了三巨头的出场时间。

    就算有人需要下场休息,胡浩南也会至少保证其中两人在球场上。

    虽然不知道具体数据,但就直观印象而言,三巨头之间的传球次数明显多于其他球员。

    而且不知是不是自己的一种错觉,胡浩南发现当三巨头同时在球场上时,杜兰特和浓眉之间的配合像是更多一些。

    也就是说,假设现在杜兰特拿球,如果下一刻杜兰特一定要传球,那么传给浓眉的几率要大于传给马龙的概率。

    这是跟常规赛阶段相比最大的变化。

    要知道常规赛阶段,杜兰特和马龙一起打球时间更久,配合也更默契,彼此也更愿意相互配合。

    空降下来的浓眉像是个外来人。

    这种变化……

    胡浩南在想,是不是在这种高强度的比赛中,马龙对于比赛的理解跟两人还是要差上一些。

    所以当杜兰特需要传球时,浓眉哥的位置要比马龙更好?

    胡浩南不认为杜兰特和马龙之间有什么地位之争——反正我才是老大,你们要争也是来争第二的。

    胡-我不是逼王-浩南。

    在这种情况下,杜兰特和浓眉哥对于比赛的阅读能力,要强于马龙……这可能就是唯一的解释。

    于是胡浩南就此发散思维……

    所以说科比那几年打球独,那是打球独吗?那分明是队友对于比赛的理解程度不够,好么?~

    大家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共鸣,你连跑都跑不到位,我怎么给你传球呐?

    后来加索尔来了,你看,科比传球也不少嘛……

    胡浩南觉得赛后有必要找机会跟科比好好沟通沟通这个问题。

    很有研究价值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