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08章 二度梅
    前世1991年年末南方的特大寒潮,是很多南方人难忘的寒冷记忆。

    1991年12月的寒潮,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川省及陕省南部、陇省西部等广大地区。长江流域大雪不停,粤省下起冰粒,金陵降到-131度,赣省的洪都和湘省的星城降到-10度,岭南的羊城几乎跌破冰点。

    当年的寒潮很可怕,但依然比不上夏天的水灾。

    季宇宁不由又想起了1991年的华东水灾。

    从5月中旬至7月上旬,连续两个月暴雨,几乎不间断。

    这种极端的天气现象,直接导致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水灾。水灾主要发生在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所以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皖省和苏省。

    这次水灾,也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自然灾害。

    季宇宁想到此,不由叹了口气。

    这才叫祸不单行。

    今年是倒霉一起上门来了。

    “不过,咱们家今年这些腊梅,倒是开的真好,是这些年来少有的好。”

    三个小家伙虽然常年在香江,倒是不怕冷,围着院中盛开的梅花转。脸上红扑扑的。

    “嗯,这腊梅就是温度越低,香气越浓。”

    “来,琪琪,珣珣,玗玗,爸爸教你们一首诗。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是季状元的家学。现在琪琪和珣珣已经背了几百首的古诗,书法国画也可以拿得起毛笔来,而且,三岁多的玗玗也会背诗了。

    季宇宁回到京城,虽然春节前天气异常寒冷,但是仍然挡不住很多人上门来拜年。

    2月11日,周一,腊月二十七。

    这天,王老哥大冯等文坛老友联袂来访。

    “小季,这次茅盾文学奖评选可真是难产。评选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昨天电话里没跟你细说。”

    王老哥已经卸任,不过级别没变。

    他现在住的地方,就是季宇宁原来在电影研究所上班的那个大院里,是一个小楼。

    昨天季宇宁打电话给这些老友。大冯几人正在京城开会,周末居然都在王部长家。所以今天这帮人就都过来了。

    “而且呢,巴老爷子辞去了这一届的评奖委员会的主任。

    评奖委员会也没设副主任,结果就剩下16个评委。

    这16个评委,基本上是分成两拨,各不相让。

    去年争论你那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到底能不能参选,就吵了好几个月,哎呀这个热闹啊。”

    季宇宁笑着听着。他那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已经进入获奖名单了。

    现在名单是已经上报宣传口批准,基本上已经确定,他第2次获得茅盾文学奖了。

    这次第3届茅盾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是在3月上旬,颁奖典礼将在3月下旬举行。

    “这次参选的作品多,最后评选出来的作品也是顶格,达到了七部,所以小季如果你打破那个原则,就是原则上一个作家只能参选一次这个原则,那其他人就少了一个机会,也就是你这篇小说肯定要占据一个获奖名额,所以好多人就是要争这个名额。

    后来有好几个评委说,既然那个戏曲梅花奖可以有两次获奖的,就是那个二度梅。

    凭什么人家小季不能第2次获得茅盾文学奖呢。

    而且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机制,只是说原则上一位作家不宜二次获奖,但也没有绝对禁止啊。

    关键是你这篇小说赢得了国际上的声誉,写的确实是好。”

    几个人说着,侧头望向窗外的腊梅,那也是二度梅。

    “嗯,这次1月底获奖名单才出来。

    当时投票表决的结果,是凌力那部《少年天子》排在第一的,后来大家协调,让王卫国的那部小说放在第1位了,因为那部小说在电台播出以后,反响比较热烈。

    还有就是,这次新加进去的评委,比较看重那种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就是那种带有史诗特点的大部头小说。

    其实文学圈子里对他这篇小说评价不高,很多人都觉得,实际上这篇小说就是原来那部中篇小说《人生》的扩充版。

    所以他这篇小说是一共三部,100万字,第1部是发表在了《花城》上,第2部甚至只能发表在《黄河》上了。

    我的感觉,这篇长篇小说写的,还不如那篇《人生》呢。”

    “确实是这样,这篇小说我的感觉是,社会价值大于文学价值。

    这篇小说我看过。嗯,写这些年的社会变迁,很励志,很感人。

    但文学性一般。

    这次进入获奖名单的七部作品,除了刘部长,还有肖老的作品,我没看过。其他4个人的,我都看过。

    我认为最好的两部,是那两部历史小说,尤其是徐老先生的那部《金瓯缺》。写的是真好,那才是真正的大作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是用一生写出来的作品。

    那部《少年天子》写的也很好。

    那部《穆斯林的葬礼》,那位谢先生说,是一部奇书。

    确实如此。

    和这三部小说相比,王卫国的这一部就显得比较一般了,但是没办法,评委的口味在那里呢。”

    “现在好多读者听众对王卫国的人设是一生贫寒,很励志,很拼搏。

    但王卫国平常抽的什么烟,你知道吗?”

    “这人我也理解不了,他80年代初抽的烟,居然是那个滇省玉溪厂81年出的那种4盒装的恭贺新禧。

    那个烟啊,那个时候就几块钱一盒,那我记得只是在大日子过节的时候,我们才舍得抽的。他每天要好几盒,一天抽烟的钱就十几块钱,一个月差不多要300多块钱的烟钱。

    那个时候他工资好像才100块钱,他们省作协有10个专业作家,他是其中之一。他的短篇小说获奖以后,嗯,又增加了100块钱,这算补贴。

    他工资可是不低,结果这200块钱的工资,连抽烟都不够,合着他写了这么多年的小说,连他自己都养不起,更别说养老婆孩子了。

    86年的时候,他这篇小说的第1部出版,稿费是3万块钱,结果他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抽烟就抽了4万多块钱。”

    “当时他们陕省好多人都觉得不理解,这量入而出,干嘛抽那么贵的烟啊。

    而且他平常不喝茶,是喝咖啡,喝进口咖啡,那更贵。

    结果王卫国说,这是为了心理上的满足。不是生理上的。

    你知道吧,他们家闺女学校春游,要吃三明治,他花60块钱买了两块三明治。

    那60块钱当时相当于普通人一家人两个月的工资啊。

    这老兄平常还是他老婆的工资来养家,他还要靠他老婆的钱。

    他们陕省,像平娃,都说他老婆这几年根本不理他。”

    “这如果从心理上来讲,就是以前的极度的自卑,到现在的极度的虚荣。

    虚荣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或者叫极度自我。

    这老兄以前不熟,我出去的比较早,但我总觉得这个人有点儿像他小说那个《人生》中的高加林那样的。

    高加林的励志,其实是追求个人的成功,实现其野心。强烈的功利追求,使高加林在奋斗过程中,忽略了道德追求和人格修养。

    有些人啊,跟我们不一样,比如那个写《新星》的作者,还有沪上有一个专写知青小说的。这些人我总觉得是选错行了,应当去从政。”

    喜欢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请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