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9章 灰熊坦克
    陆绍远等人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南方军五个集团军驻地的全面巡视。

    南方军政体系之所以能在陆绍远离柳城期间保持高效运转,不仅得益于现在发达的远程通讯能力,更是因为陆绍远建立的南方完善的制度设计。

    这套经过陆绍远借鉴后世的历史打磨出来的治理体系,确保了即便南方的最高统帅暂离中枢,整个军政机器仍能如精密的机器一样有序运作,不会有任何问题。

    在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视察期间,南方军各部队展现出的战备状态令陆绍远十分满意,而且南方军的忠诚度毋庸置疑,士兵们的政治教育成效十分明显,南方军是绝对忠诚与陆家父子的。

    在结束了第四集团军的视察工作后,陆震山和陆绍远二人并没有一起回到柳城中,只有陆绍远独自一人返回柳城,而陆震山则启程前往苏省拜访故交。

    陆绍远的专机刚一落地柳城机场,他便马不停蹄地直奔柳城一号基地,连军务楼都没有回。

    如今柳城郊外的一号基地,占地比以前扩大了几倍不止,各种功能区区分得更加明确,各种军事研究所都在这里集聚。

    甚至现在一号基地的警戒级别比军务楼还要高。陆绍远乘坐的车队在距离基地外五公里处就经过了第一道关卡。全副武装的卫兵检查证件时,并没有因为是陆绍远的车队有任何区别对待,该下车搜查就得下车搜查,这规定还是陆绍远亲自制定的。

    当车队进入到柳城一号基地内时,又开了十分钟才抵达这次的目的地,透过车辆看见,此时装甲车辆研究所的警卫团正在进行例行操练,整齐的脚步声与口号声回荡在巨大的园区内。

    装甲车辆研究所的占地面积在一号基地中是最大的,在几栋主要的大楼后面,连接着占地近千亩的试验场,四周设有了望塔和铁丝网,戒备等级更是森严。

    此时装甲车辆研究所的所长李卫国提前接到了陆绍远要来的消息,正带着几个研究所的高层站在研究所大楼的大门前等候,等候的人群都显得十分的激动。

    "所长,少帅今天真的要来吗?"年轻的动力系统专家忍不住问道。

    李卫国看了眼手表:"飞机应该一小时前就降落了,少帅的副官已经提前通知我了,应该正在路上呢。"他咧嘴一笑,"你们等着吧,每次少帅来到我们这里,准能给我们带来好东西。"

    众人闻言,眼中都闪过兴奋的光芒。陆绍远给他们带来的图纸都是他们从未见到过的,而且在半年前,陆绍远给他们带来的那份"虎式"坦克图纸,让整个研究所陷入了既狂热又痛苦的漫长攻坚的过程中。

    虽然通过他们的努力论证,最终证明"虎式"不适合现在南方的实际情况,但那段研发过程积累的经验,却让整个装甲研究院研发团队的技术水平跃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突然远处开始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只见三辆军用吉普车和两辆轿车组成的车队向研究所大楼开来。

    "来了!"李卫国整了整衣领,下意识地挺直腰板。

    车队在大楼前停下。中间那辆的鸿鹄s型汽车的车门打开,陆绍远迈步下车。他穿着十分的简单,只穿着一身常服,看起来更像是普通军官而不是南方军的最高统帅。

    "少帅!"李卫国带着众人敬礼。

    陆绍远回礼,目光扫过每个人的面孔:"辛苦了,各位。看来你们在这里已经等了一会儿啊。"

    "没多久!"李卫国连忙道,"知道少帅要来,大伙儿都兴奋得不行。”

    ”少帅,你这次来又给咱带了什么好东西来啊。"李卫国兴奋得搓着自己的手掌。

    陆绍远笑道:“你们想要的东西在后边呢”,他指了指后面身后吉普车,"这次不会让你们失望。不过在那之前,我想先听听'虎式'项目的最终结论。"

    随后众人走进大楼内,进入到会议室中。

    研究所会议室内,李卫国正将一份份测试数据和实车照片递到了陆绍远手上。

    "少帅,经过我们研究院三个月的努力,勉强制造出了“虎式”坦克的阉割版,但是在我们通过实地测试之后,我们得出这款虎式重型主战坦克在设计上就与我们南方的地下不适合。"

    他将一张虎式坦克陷在泥地里的照片递给到了陆绍远,"首先就是虎式坦克的重量问题。那款主战坦克全重57吨,导致在我们南方的一些地方通过性极差。我们南方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这个重量的坦克在南方,有超过40的桥梁无法承受其它的重量。"

    "其次就是复杂性。图纸上原设计的交错式负重轮系统和精密变速箱,以我们南方目前的工艺水平,就算勉强的制造出来了,在实验的过程中故障率高达30,这个故障率在战场上是完全不能够被接受的,非常影响战斗力。”

    “最后是性价比"李卫国苦笑着将一份成本报告给到了陆绍远,"我们坦克制造厂造一辆'虎式'的造价可以生产三辆'犀牛'改进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绍远静静的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但是并没有开口说话。

    当李卫国汇报完毕后总结道:"所以,少帅,我们装甲车研究所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

    “'虎式'主战坦克是一款极其优秀的坦克,但他并不适合我们南方。"李卫国直言不讳道,"不过在研发制造他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它的火炮稳定系统和装甲倾斜设计,应用在'犀牛'改进型上,效果非常好。"

    他示意助手推来一个小型模型:"这是'犀牛-v型',重28吨,装备75毫米的主炮,正面装甲80毫米倾斜45度。在两千次测试中,可靠性达到95,完全适应南方地形,比我们现在服役的犀牛坦克改进型又多运用了几个全新的技术。"

    陆绍远接过模型,仔细端详:"具体的性能数据呢?"

    "经过我们的测试得出,公路时速45公里,越野25公里,最大行程300公里。"李卫国如数家珍的将具体的参数全部说了出来,"装备的主炮火力足以在800米距离击穿90毫米均质钢装甲,倾斜装甲的正面防护等效于140毫米垂直装甲。"

    "有没有进行实战测试?"

    "有的,在上个月在第一集团军的装甲师对抗演习中,五辆犀牛-v坦克击溃了一个装备犀牛坦克改进型的装甲营,自身仅损失两辆。"

    陆绍远听完后,仔细的翻阅着手中的测试报告,指尖在关键数据上轻轻摩挲。会议室里见状众人都没有出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他的评价。

    "看来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陆绍远终于抬起头,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虎式'的火力和防护确实出色,但机动性和可靠性确实不符合南方军的需求。"

    李卫国松了口气,随即又紧张起来:"少帅,虽然'虎式'坦克这个项目终止了,但这半年的研发让我们在焊接工艺、倾斜装甲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复合装甲的研发进度提前了至少一年。"

    "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陆绍远嘴角微扬,让身后的副官将一个箱子抬了上来。"你们积累的经验,正好可以用在这个新项目上。"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那个木箱子,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他打开箱子,将最上面的一个文件袋递给身旁的李卫国。后者迫不及待地拆开,当看到第一张总装图时,眼睛瞬间瞪大:"这这是"

    "灰熊中型主战坦克(4谢尔曼)。"陆绍远平静地说,"全重33吨。装备75毫米主炮。正面装甲51毫米倾斜56度 等小于约90毫米。"

    李卫国双手微微颤抖地翻阅着图纸,其他工程师也忍不住凑过来。图纸之详尽令人惊叹——从车体焊接细节到火炮俯仰机构,从发动机布局到弹药架设计,一应俱全。

    "少帅,这这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动力专家沈袁激动地说道,"这款主战坦克的发动机,和我们最新研发的犀牛-v型坦克是同一类型的,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生产!"

    "看这个垂直弹簧悬挂系统!"行走系统负责人惊呼道,"比那款'虎式'的复杂悬挂简单多了,维护性至少要提高三倍!"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少帅,这款设计完美平衡了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而且"他指着图纸上的生产批注,"这些公差要求完全在我们的工业能力范围内!"

    陆绍远微笑:"所以你们认为比'虎式'更适合我们南方吗?"

    "毫无疑问!"李卫国斩钉截铁地说,"如果'虎式'是皇家的宝剑,这个灰熊坦克就是我们士兵手中的红缨枪——简单、可靠、数量庞大。以我们现在的产能,一个月就能制造出样车,一年内就可以装备至少两个装甲师!"

    "那就开始吧。"陆绍远站起身,"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原型车,三个月内要开始小批量生产。"

    "是!"所有人齐声应答,眼中燃烧着技术攻坚的斗志。

    命令下达之后,研究所后院的大型工棚内,一场技术攻坚战已经展开。南方装甲车研究院的五十多名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分成若干小组,各自负责灰熊坦克的不同子系统。

    十天后,在坦克制造厂中,巨大的车体焊接架上,首辆原型车的轮廓已初见雏形。

    在陆绍远去到坦克制造厂视察时,他也去到了专门制造灰熊坦克样车的车间中去。

    "张工,你看这个灰熊坦克的这个变速箱的同步器设计太精妙了!"年轻的传动专家向身旁的技术人员感叹道,"比我们上次拆解的缴获大鹰人的主战坦克先进至少一代半!"

    张工擦了擦手上的机油:"不只是先进,关键是可靠。战场上,简单可靠比精密脆弱更有价值。"

    不远处,另外一个技术人员正在监督车体焊接。灰熊坦克的焊接车体相对于"虎式"的榫接结构,工艺要求大幅降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