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客户追加订单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全厂,但随之而来的特殊要求却让技术科炸开了锅。
"什么?要防火处理?"技术科的李工程师推了推眼镜,眉头皱成"川"字,"丝绸被面做防火处理,这不是难为人吗!"
林乔翻看着客户发来的技术规范,同样感到棘手。这份追加订单价值八万美元,是原订单的两倍,但要求所有产品必须通过国际b1级防火标准——这在当时的国内纺织业几乎是闻所未闻的要求。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各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争论不休。周厂长敲了敲桌子:"安静!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是要想办法。林科长,你有什么建议?"
被突然点名,林乔放下文件。她昨晚已经用系统的"国际市场预测"功能查询过相关技术,心里有些底。
"我查过资料,国外确实有纺织品防火技术,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后整理工艺,用阻燃剂浸泡;另一种是混纺阻燃纤维。"她翻开笔记本,"后整理工艺简单但效果不持久,水洗几次就失效;混纺工艺复杂但耐用,正好符合客户'耐洗50次以上'的要求。"
全场安静了几秒。李工程师惊讶地看着她:"林科长还懂纺织技术?"
"不懂,但我懂查资料。"林乔微笑,"去年《国际纺织技术》上有篇论文专门讲这个,我托外贸公司的朋友复印的。"
这当然是托词,实际信息来自系统。但长期使用系统让她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现在即使不依赖系统,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问题是,我们上哪找这种阻燃纤维?"李工程师问出了关键。
"系统,"林乔在脑海中迅速询问,"'供应链优化'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分析中...建议:天津化工厂新研发的'阻燃-76'型改性涤纶纤维符合要求,尚未量产但有小批试制品。需消耗100积分建立联系渠道。"
"确认。"
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林乔立刻掌握了天津化工厂这项新产品的全部参数、联系人甚至内部报价。
"天津化工厂新研发了一种阻燃纤维,正好适合。"她从容地说,"我可以去联系样品。"
周厂长一拍桌子:"好!林科长负责原料,李工负责工艺试验,一周内出样品!"
散会后,林乔立刻给天津化工厂的技术科打电话。对方起初很惊讶这个小厂怎么会知道他们的新产品,但在林乔专业的询问下,很快答应寄来样品。
三天后,样品到手,李工程师立刻组织试验。但问题又来了——这种新纤维与蚕丝混纺时容易起球,影响手感。
"要不降低比例?"技术员小王提议。
"不行,低于30%达不到防火标准。"李工程师愁眉不展。
林乔站在车间里,看着老师傅们一筹莫展,突然想起父亲林建国曾经提过的"柔性梳理"工艺。父亲是八级钳工,虽然不直接负责纺织工序,但多年经验积累了不少诀窍。
"爸,"当晚回家,林乔迫不及待地问,"您听说过'柔性梳理'吗?就是处理不同材质混纺时的特殊工艺。"
林建国放下酒杯,略显惊讶:"你怎么知道这个?那是老法子,现在很少有人用了。"
"能教教我吗?厂里遇到技术难题..."林乔简单解释了阻燃纤维的问题。
林建国眼睛一亮,立刻找来纸笔,画起了示意图:"关键在于梳理机的转速和温度控制..."
第二天,林乔带着父亲的建议回到车间。李工程师将信将疑,但还是按方法调整了设备。令人惊喜的是,经过"柔性梳理"处理的混纺丝,不仅不起球,手感还比之前更柔顺!
"神了!"李工程师摸着样品连连赞叹,"林科长,你这是从哪学来的?"
"家传的。"林乔不无骄傲地说。父亲多年的经验,就这样通过她转化为生产力,这种成就感比任何系统奖励都来得真实。
经过漫长而紧张的等待,好消息终于传来——样品成功通过了客户的严格检测!这意味着追加订单正式落地,厂里的业务又迎来了新的高峰。
为了庆祝这一重大成就,厂里决定再次召开庆功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连区领导都亲临现场,这无疑给整个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荣耀和庄重。
当林乔被请上台发表讲话时,她的心情异常激动。站在舞台中央,她环顾四周,看到了台下熟悉的面孔,其中最让他感动的,便是父亲那微微泛红的眼眶和母亲那充满自豪的笑容。
在这一刻,林乔突然意识到,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些日夜加班、反复试验的日子,那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与努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她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用坚定而自信的声音说道:“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这个订单的成功,不仅是对我们产品质量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团队精神的肯定。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迎接更多的挑战,创造更大的辉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林乔的讲话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她走下舞台,回到父母身边,紧紧地拥抱了他们。在这个温暖的怀抱里,他感受到了无尽的爱与支持,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行的步伐。
庆功宴后,周厂长把林乔叫到办公室:"小林啊,区里决定把你列为'青年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可能有机会去党校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党校学习!这在那个年代是晋升的重要阶梯。林乔心头一热:"谢谢组织培养!我一定珍惜机会。"
"嗯。"周厂长满意地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有个小麻烦...马振华的表哥,就是那个孙副局长,还在区里管事。他可能会使绊子。"
林乔了然。即使马主任下放了,他的人脉网还在。这就是现实,不是单靠能力就能畅通无阻的。
"我明白。厂长,我会用工作成绩说话。"
周厂长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有时候,光有成绩还不够。方处长那边...你是不是该主动汇报一下工作?"
这是在暗示她借助方维舟的关系。林乔心里有些抵触,但还是点点头:"我会适时联系的。"
回到家,林乔发现院子里多了辆熟悉的自行车——爷爷又来了。自从她升任科长后,爷爷上门的频率明显增加,虽然不再提堂哥工作的事,但总带着各种"小请求"。
"乔乔回来啦!"爷爷今天的笑容格外灿烂,"快来,爷爷带了你爱吃的芝麻糖。"
无事献殷勤...林乔暗自警惕。果然,寒暄没几句,爷爷就搓着手切入正题:"乔乔啊,听说你现在管着厂里所有的采购?"
"嗯,怎么了?"
"是这样,"爷爷压低声音,"咱们生产队今年化肥指标不够,眼看要影响春耕。你不是认识那么多厂家吗?能不能...通融一下?"
林乔心头一紧。这可比要工作严重多了!化肥是计划物资,私自调剂是违反政策的。
"爷爷,这不行。化肥是统购统销物资,我没有这个权力。"
"怎么没权力?"爷爷脸色一沉,"你都当科长了,批个条子的事!咱们队百十口人等着吃饭呢,你就忍心?"
林乔求助地看向父亲。林建国清了清嗓子:"爹,乔乔说得对,这是违反政策的事。您别为难孩子。"
"放屁!"爷爷一拍桌子,"现在哪个当官的不给老家谋点福利?就你们清高!别忘了你也是吃生产队的粮食长大的!"
这话说得太重,林建国脸色顿时变了。眼看又要爆发家庭战争,林乔赶紧打圆场:"爷爷,正规渠道的化肥我真没办法。不过..."她突然想到系统新解锁的"供应链优化"功能,"我倒是知道一个法子。"
爷爷立刻转怒为喜:"什么法子?"
"区畜牧局最近在推广'畜肥还田'项目,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部分设备。如果生产队愿意搞养殖,肥料问题就解决了,还能增加收入。"
这不是敷衍,而是系统提供的真实信息。通过"供应链优化"分析,林乔发现相邻县的养殖场有富余有机肥,正好可以和生产队的农产品形成交换。
"真的?"爷爷将信将疑,"不要钱?"
"不要钱,但要出力。"林乔详细解释了种养结合的模式,越说越有信心,"这比单用化肥强,长期改善土壤,产量更稳定。"
爷爷思索良久,终于点头:"听着是不错...那你能帮忙联系吗?"
"没问题。"林乔松了口气。这样既帮了老家,又不违反原则,两全其美。
送走爷爷后,父亲罕见地拍了拍她的肩:"乔乔,处理得好。原则要坚守,但亲人也要帮。"
这句朴实的肯定让林乔心头一暖。是啊,在这个变革的年代,既要守住底线,又要灵活变通,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二天,林乔联系了区畜牧局,又通过系统找到相邻县的养殖场,很快敲定了"畜肥还田"的合作方案。爷爷虽然起初不太满意不是"现成的化肥",但看到生产队干部们的热情响应,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周末,林乔正在家整理资料,厂办的小张突然骑自行车赶来:"林科长,快!区里来了考察组,点名要见你!"
林乔匆忙赶到厂里,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除了周厂长和区里的干部,还有两个陌生面孔。更让她惊讶的是,方维舟居然也在!
"林科长来了。"周厂长如释重负,"这位是省轻工厅的王副厅长,来考察我们的外贸项目。"
省厅领导!林乔顿时明白为何气氛如此紧张。她镇定地做了汇报,重点介绍东欧订单的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
王副厅长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听得频频点头:"不错,小小县级厂能有这样的国际视野,难得。"他突然话锋一转,"林科长这么年轻,是怎么想到用军用飞机解决运输问题的?"
这个敏感问题让会议室瞬间安静。林乔早有准备:"当时查阅了军委和外贸部的联合文件,确认符合规定才申请的。主要是为了国家创汇,特殊时期特事特办。"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回答得好!"王副厅长拍案称赞,"现在就需要这样既懂政策又有魄力的年轻干部!"
考察结束后,方维舟悄悄告诉林乔:"王厅长是我推荐来的。你那次军用飞机的操作虽然冒险,但恰好体现了一种开拓精神,正是省里要树典型的类型。"
原来如此!林乔恍然大悟。难怪周厂长之前暗示她"光有成绩不够",原来方维舟一直在背后推动。
"谢谢。不过..."她犹豫了一下,"这样会不会让人觉得我是靠关系..."
"傻话!"方维舟难得地提高了声音,"关系只能开个门,能不能走进去全靠自己。你的能力有目共睹,不然王厅长会这么满意?"
这番话让林乔释然不少。是啊,系统也好,人脉也罢,都是工具,关键还是自己如何运用。
傍晚回到家,林乔发现桌上多了个邮包。拆开一看,是一套精装的《国际经贸实务》,寄件人赫然是方维舟。书中夹着一张纸条:"推荐给重点培养对象。—方"
没有多余的话,纯粹的工作往来。林乔会心一笑,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让她很舒服。
晚饭时,父亲难得地倒了杯酒:"乔乔,今天厂里怎么样?"
"挺好的。省厅领导来考察,表扬了我们厂的外贸工作。"
林建国抿了口酒,若有所思:"那个方处长...他是不是又帮你了?"
林乔点点头,把今天的事简单说了。父亲沉默良久,突然冒出一句:"方处长人不错,懂分寸。"
这简短的评语让林乔心头一暖。父亲很少评价她的同事,能这么说,说明对方维舟印象不错。
夜里,林乔查看系统界面。这次技术攻关和化肥事件,系统判定为"创新性解决问题",奖励了600积分,总积分达到4460。距离level 4的5000分只差一步之遥。
更让她欣慰的是,系统日志显示,最近一个月她主动使用系统的频率明显下降,更多时候是依靠自己的知识和判断。这种成长,比积分增加更有意义。
窗外,春夜静谧。林乔翻开方维舟送的新书,墨香扑鼻。党校学习、外贸拓展、技术革新...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已经准备好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