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霜重露寒。林乔刚踏入县衙,就被书吏慌张地拦住:"大人,不好了!朝廷八百里加急文书!"
林乔心头一紧,接过那封盖着兵部大印的公文,迅速拆阅。内容让他眉头深锁——北疆战事吃紧,原定分两年缴纳的赋税差额,限期一月内补齐!
"这...这如何是好?"书吏面如土色,"百姓刚庆幸赋税减免,若再强征..."
林乔抬手止住他的话:"去请李大人和户房王师爷速来议事。"
不到半个时辰,县衙议事厅内气氛凝重。李知县反复阅读公文,额头渗出细汗;王师爷则一脸"早知如此"的表情,不时偷瞄林乔的反应。
"林县丞,此事...此事棘手啊。"李知县放下公文,声音发干。
林乔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在脑海中命令:"007,计算全县现有存粮和缺口。"
"根据最新数据,全县存粮约八万石,正常赋税已征三万石,加征部分原定六千石,分两年缴清。现需一次性补足三千石缺口。若强行征收,将导致至少两千户冬粮不足。"
这个数字让林乔心头沉重。三千石粮食,相当于青山县年产的十分之一,短时间内筹集,谈何容易?
"大人,"王师爷突然开口,"下官早说过,赋税之事马虎不得。如今朝廷严令,唯有按户摊派,限期缴纳..."
"不可!"林乔断然否决,"强行摊派,必致民怨沸腾。况且许多农户刚够温饱,哪有余粮?"
"那林县丞有何高见?"王师爷语带讥讽,"总不能变出粮食来?"
林乔不理会他的挑衅,转向李知县:"大人,下官有三策:其一,组织商队用我县特产与外县交换粮食;其二,劝谕富户捐粮,许以免役或旌表;其三,下官愿捐出林家存粮百石,以为表率。"
李知县眼睛一亮:"林县丞此议甚善!只是...时间紧迫啊。"
"若大人允准,下官即刻着手办理。"林乔胸有成竹。
得到知县首肯后,林乔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召集赵大锤、王大山等林家骨干,安排他们分头带队,携带林家出产的纸张、草鞋、鱼干等特产,前往邻近未受灾的州县换粮。
"记住,宁可少赚,也要快换。"林乔叮嘱道,"银钱不足部分,从家族基金支取。"
接着,他亲自拜访县里几位大户。这些乡绅起初推三阻四,但当林乔暗示捐粮者将获得知县旌表,甚至可能减免来年部分徭役时,态度立刻软化。
"既然林大人开口,老夫捐五十石!"
"我捐三十石!"
"..."
三天时间,林乔跑遍全县,筹集了八百多石粮食。与此同时,商队也陆续传回好消息:邻县丰收,粮价平稳,林家特产颇受欢迎,已换回近千石。
然而,就在筹粮工作顺利进行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断了林乔的计划。
"大人!您堂弟林小河在赌坊闹事,被巡捕捉拿了!"一名衙役匆匆来报。
林乔手中的毛笔啪嗒掉在案上:"怎么回事?"
原来,林小河近来常与一些纨绔子弟厮混,染上赌瘾,欠下巨额赌债。今日债主逼上门,双方大打出手,惊动了巡捕。
"带他来见我!"林乔脸色阴沉似水。
当蓬头垢面的林小河被押进来时,林乔几乎认不出这个曾经勤勉能干的堂弟。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眼窝深陷,面色灰败,早已没了当初开荒时的朝气。
"哥...哥...救我..."林小河扑通跪下,涕泪横流。
林乔强压怒火,先让衙役退下,然后冷冷地问:"欠了多少?"
"二、二百两..."林小河声音细如蚊蚋。
二百两!这相当于林家半年的收入!林乔胸口一阵发闷,眼前浮现出当年逃荒路上,这个堂弟省下口粮给老人孩子的场景。曾几何时,那个吃苦耐劳的青年,竟堕落至此?
"为何赌博?"林乔声音冰冷。
林小河不敢抬头:"他们...他们说我现在是县丞的弟弟,身份不同了...带我见识世面...开始赢了些,后来..."
"愚蠢!"林乔拍案而起,"族规第三条是什么?"
"不、不赌钱,不酗酒,不斗殴..."林小河瑟瑟发抖。
"既知族规,为何故犯?"林乔厉声质问,"你可知现在全族上下都在为赋税之事奔走?你却在这里败坏家风!"
林小河只是磕头求饶。林乔长叹一声,命人将他暂时关押,自己则回到书房沉思。
夜深人静,林乔独自在灯下翻阅林氏族规。这是他亲手制定的,如今却要亲手执行家法,心情复杂至极。
"大人,夜深了。"苏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端着一碗热汤,轻轻放在案头。
林乔这才发现,自己竟枯坐了两个时辰。"苏先生还没休息?"
"学生们刚做完功课。"苏婉温声道,"听说小河的事了...大人准备如何处置?"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林乔苦笑:"按族规,赌博者鞭二十,罚苦役三月,并偿还债务。但..."
"但他是大人堂弟,又值用人之际。"苏婉善解人意地接话。
"正是。"林乔揉了揉太阳穴,"赋税之事迫在眉睫,家族又出这等丑事..."
苏婉轻声道:"古人云,'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小河年轻,或许还有救。"
这句话点醒了林乔。惩罚不是目的,教化才是根本。一个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第二天,林乔召集全族开会。在祠堂前,他当众宣布了对林小河的处理:鞭二十,免去其商队管事之职,发配到最偏远的北岭村开荒;所欠赌债由家族基金垫付,但需他日后做工偿还。
"乔哥儿,这处罚太重了吧?"林老四心疼侄子,出面求情,"小河还年轻,给个改过的机会..."
"四叔,"林乔态度坚决,"正因为年轻,才更需严教。今日若徇私,明日族规何在?"
见林乔铁面无私,族人不敢再劝。林小河被当众执行家法后,由赵大锤押送往北岭村。临行前,林乔私下交给他一本书和一把锄头。
"书是《论语》,锄头是你当初开荒用过的。"林乔语气缓和了些,"北岭村艰苦,但民风淳朴。一年后,若你真心改过,我亲自接你回来。"
林小河泪流满面,重重磕了三个头:"哥,我错了...我一定改..."
处理完家族风波,林乔马不停蹄地回到赋税事务中。或许是严明家法的举动震慑了各方,筹粮工作突然顺利了许多。富户们捐粮更踊跃了,商队也陆续带回了好消息。
半月后,当最后一车粮食入库时,三千石的差额竟然奇迹般地补齐了!不仅如此,林乔还特意留出了五百石作为应急储备,分储在县内各处,防备冬荒。
"林县丞真乃神人也!"李知县看着满满当当的粮仓,由衷赞叹,"本官定要上奏朝廷,表彰你的功绩!"
王师爷在一旁脸色阴晴不定。他本想看林乔出丑,没想到对方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赢得了更多民心。
赋税危机化解后,林乔开始反思家族管理问题。林小河的事件不是孤例,随着林家地位提升,一些年轻人确实开始骄纵起来。必须防微杜渐,否则家族兴盛难以为继。
一个雪后的清晨,林乔将儿子小树叫到书房。八岁的孩子已经开蒙两年,能读会写,比同龄人沉稳许多。
"从今日起,你每日需多学一个时辰。"林乔严肃地说,"上午随苏先生读经史,下午跟我学政务。"
小树眨了眨眼:"爹,我能行吗?"
"你是林家子弟,必须行。"林乔摸了摸儿子的头,语气缓和了些,"记住,今日的苦学,是为了明日能担重任。"
不仅如此,林乔还从族中选拔了五名品行端正、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让他们轮流到县衙见习,学习文书、算术等实用技能。这些青年激动不已,要知道,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平民子弟能接触官府事务,可是难得的机遇。
"乔哥儿,你这是要培养接班人呐。"林老四看出了林乔的用意。
林乔点点头:"四叔,林家不能只靠我一个人。要想长久兴盛,必须人才辈出。"
腊月里,一个意外的喜讯传来:发配到北岭村的林小河,竟然带领村民开垦出三十亩梯田,还改良了当地的水利系统!北岭村里正特意送来感谢信,称赞林家子弟的才干。
林乔闻讯,欣慰之余,决定亲自去北岭村看看。雪后初晴,他骑马踏上了前往北岭的山路。两个时辰后,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时,林乔几乎认不出来了——林小河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但眼神清澈坚定,再无当初的颓废。
"哥!"林小河飞奔过来,像个孩子似的又哭又笑。
兄弟二人促膝长谈至深夜。林小河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劳作中找回初心,如何运用从林乔那里学到的知识帮助村民...言语间满是自豪与感恩。
"哥,我懂了。"年轻的脸上写满诚恳,"地位和钱财都是虚的,真本事和好名声才是根本。"
林乔欣慰地笑了。这次"发配",或许是最好的教育。
回程路上,林乔特意绕道查看了北岭村的新田。那些依山而建的梯田,在冬日里披着薄雪,宛如巨大的阶梯伸向云端。来年开春,这里将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007,记录这个坐标。"林乔在脑海中命令,"梯田是山地农业的好模式,值得在全县推广。"
"已记录。建议:1.梯田需配合排水系统;2.作物选择应考虑坡度..."系统一如既往地提供专业建议。
林乔默默记下。开春后,他要亲自抓几个示范点,让更多山区百姓受益。
回到县衙时,已是华灯初上。林乔刚下马,书吏就匆匆迎上来:"大人,朝廷来人了!是给您个人的文书!"
林乔疑惑地拆开火漆封印,展开公文一看,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份调令,命他即日启程赴京,任户部主事,正六品!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从七品县丞直升六品京官,这是罕见的破格提拔。文书末尾还特别注明:"该员劝农有方,赋税得法,特荐入户部效力。"
"恭喜大人高升!"书吏和衙役们纷纷道贺。
林乔却陷入沉思。进京为官,意味着更大的舞台,但也意味着远离他一手建立的基业。林家、耕读堂、全县的农事改良...这些他倾注心血的事业,该如何安排?
回到书房,林乔铺开一张纸,开始列清单:家族事务交予林老四和赵大锤共同管理;耕读堂由苏婉全权负责;农事改良则委托给王大山跟进...每一项都需妥善安排。
"爹,你要去京城了吗?"不知何时,小树站在了门口,小脸上写满不安。
林乔招手让儿子过来:"是的,但不会太久。你在家要听姑姑和苏先生的话,好好学习。"
"我能跟爹一起去吗?"孩子眼中含泪。
林乔心中一软,但很快坚定起来:"不行。你的学业不能中断。"见儿子要哭,他柔声补充,"等你把《论语》背熟了,我就接你去京城玩,好吗?"
安抚好儿子,林乔继续伏案工作。夜深人静时,他独自走到县衙后院。月光下,试验田的轮廓依稀可见,新育的甘薯苗在寒冬中顽强存活。这块小小的田地,承载着他太多的心血和希望。
"007,备份所有农业数据和方案。"他轻声命令。
"已备份。提示:京城周边气候与青山县差异显着,需调整种植方案。"系统回应。
林乔点点头。无论身在何处,为民造福的初心永不改变。京城,将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
但在此之前,他必须确保青山县的一切能够继续良好运转。毕竟,这里是他永远的根基,是无论走多远都会回来的家。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