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71章 尸易无限(176)
    十年后的一个清晨,格尔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的入口处。阿依古丽穿着深蓝色的考古服,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正在给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业学生讲解九层妖楼的结构。她的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只有说起文物时眼里闪烁的光芒,还能让人想起当年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大家注意看妖楼的第三层,”阿依古丽指着远处的建筑,声音清晰而有力,“这里的夯土墙里混合了红柳枝,是汉代西域特有的建筑工艺,既能抵御风沙,又能增强墙体的稳定性。我们2028年的勘察发现,这种工艺还被应用到了周边的驿站遗址,说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已经形成了标准化体系。”

    学生们围在她身边,认真地做着笔记,时不时提出问题。有个男生好奇地问:“阿老师,当年您发现的汉代驿站遗址,现在有新的研究成果吗?”

    阿依古丽笑着点头:“当然有。我们和意大利考古团队合作,通过对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进行成分分析,发现这些金币来自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比之前推测的时间早了近百年。这说明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比我们想象中更频繁、更早期。”

    讲解结束后,阿依古丽回到研究中心,刚进门就看到吴贤坐在办公室里,正在整理一份关于西域三镜的研究报告。十年过去,吴贤的头发多了些白发,但精神依旧矍铄。他抬头看到阿依古丽,笑着说:“回来了?刚才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电话,他们想把九层妖楼作为‘世界遗产保护典范’,推荐给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让我们准备一份经验报告。”

    阿依古丽接过吴贤递来的文件,眼里满是自豪:“太好了!这十年我们在文物数字化保护、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做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国际认可。对了,爷爷今天怎么样?”

    “还不错,早上还去博物馆看了新展出的汉代毛织品,”吴贤提到吴老狗,语气里满是温情,“他说等天气暖和点,还要去驿站遗址看看,说想念那里的红柳树。”

    正说着,研究中心的大门被推开,李建国拄着拐杖走了进来。这些年,他的身体不如从前,但依旧坚持每天来研究中心看看。“你们都在啊,”李建国笑着说,“刚收到消息,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我们的‘九层妖楼文化数字化工程’,拨款已经下来了,下个月就能启动。”

    “真的吗?”阿依古丽兴奋地说,“这个工程能把妖楼的所有文物、遗址数据都整合到一个数字平台上,以后全世界的学者和游客,都能通过线上平台‘沉浸式’参观九层妖楼,太方便了!”

    李建国点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和国内的高校合作,开发‘文物保护ai系统’,通过ai技术监测妖楼的结构变化、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

    接下来的几个月,“九层妖楼文化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专家团队,和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对九层妖楼的文物、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数字化扫描,包括每一块砖石的纹理、每一件文物的细节,甚至连壁画上的微小裂痕都清晰地记录在案。

    在扫描九层妖楼七层的图腾墙时,技术团队有了意外发现。通过高分辨率的扫描设备,他们在图腾墙的一处裂缝中,发现了一小块隐藏的丝绸碎片。文物保护专家小心翼翼地取出丝绸碎片,经过鉴定,这是一块汉代的织锦,上面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与之前在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属于同一时期。

    “太神奇了!”阿依古丽看着织锦碎片,激动地说,“这块织锦进一步证明了汉代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也说明九层妖楼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还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人看到它的风采。”

    随着数字化工程的推进,九层妖楼的数字平台也逐渐成型。平台分为“文物展示”“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四个板块,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走进”九层妖楼,近距离观察文物;也可以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西域历史;还能参与线上的“小小守护者”活动,学习文物保护知识,制作文化手工艺品。

    数字平台上线那天,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会,邀请了国内外的学者、文化机构代表、“小小守护者”代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在发布会上说:“九层妖楼的数字化工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科技+文化’的模式,不仅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保护中来,值得在全球推广。”

    发布会结束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纷纷登录数字平台,体验线上参观九层妖楼的乐趣。有位来自美国的学者,在平台上留言说:“通过这个平台,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九层妖楼的文物,了解了西域历史。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感谢中国为保护和传承它们所做的努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数字化工程取得显着成果时,研究中心接到了一个特殊的请求——来自埃及的金字塔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希望能派团队来格尔木,学习九层妖楼的文物保护和数字化经验。“我们的金字塔也面临着结构老化、游客过多、生态破坏等问题,”埃及团队的负责人在邮件中说,“听说你们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希望能借鉴你们的经验,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吴贤和阿依古丽、李建国商量后,欣然同意了埃及团队的请求。两个月后,埃及团队抵达格尔木,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交流。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参观了九层妖楼、驿站博物馆、研究中心,详细了解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工作模式,还参与了“小小守护者”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文化手工艺品。

    在交流过程中,埃及团队对“小小守护者”项目特别感兴趣。“我们的孩子对金字塔的历史了解不多,也缺乏文物保护的意识,”埃及团队的负责人说,“你们的‘小小守护者’项目很有意义,能让孩子从小接触文化遗产,培养保护意识,我们回去后也要借鉴这个模式,开展类似的活动。”

    阿依古丽笑着说:“文化传承不分国界,只要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就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以后我们可以加强合作,组织两国的‘小小守护者’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分享各自的文化故事。”

    埃及团队离开时,带走了九层妖楼的数字化保护技术资料、“小小守护者”项目手册,还和研究中心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约定以后每年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九层妖楼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35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盟”在格尔木成立,来自中国、埃及、意大利、法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博物馆、高校加入联盟,旨在通过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联盟成立大会上,吴贤作为代表发言:“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沿线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成立这个联盟,就是希望我们能携手合作,用科技的力量保护文化遗产,用文化的力量促进文明交流,让丝绸之路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阿依古丽则在大会上介绍了“九层妖楼文化数字化工程”的经验,还展示了数字平台的功能。很多国家的代表都表示,希望能与研究中心合作,将本国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也纳入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大会结束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平台”正式启动,整合了中国九层妖楼、埃及金字塔、意大利古罗马遗址、法国卢浮宫丝绸之路文物等多个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资源。用户登录平台,就能“穿越”时空,沿着丝绸之路,参观不同国家的文化遗产,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

    这天,吴贤、阿依古丽、李建国一起,带着吴老狗来到九层妖楼前。吴老狗已经快90岁了,身体不太好,但依旧坚持要来看看。他坐在轮椅上,看着远处的九层妖楼,又看了看身边朝气蓬勃的阿依古丽,还有不远处正在开展“小小守护者”活动的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

    “没想到啊,我这辈子能看到九层妖楼被全世界认可,能看到这么多年轻人为文化保护努力,”吴老狗轻声说,“以后,就靠你们了。”

    阿依古丽握住吴老狗的手,坚定地说:“爷爷您放心,我们会一直守护好九层妖楼,守护好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文化。”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九层妖楼的身上,给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远处的戈壁滩上,红柳和沙棘随风摇曳,像是在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传承喝彩。吴贤、阿依古丽、李建国推着吴老狗,慢慢走在回研究中心的路上,身后是九层妖楼的身影,身前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们知道,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路没有尽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继续完善数字化平台,要培养更多的文化保护人才,要加强国际合作,要让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但他们也相信,只要有这份坚守和热爱,只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守护者”接力,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让中华文明的瑰宝,永远闪耀在世界文化的星空。

    2040年的春天,格尔木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文化盛会”——首届丝绸之路青少年文物保护论坛在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召开。来自中国、埃及、意大利、伊朗等12个国家的200多名青少年代表齐聚一堂,他们中既有像阿依古丽当年一样的“小小守护者”,也有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年轻学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