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70章 尸易无限(175)
    “吴叔叔,云南的小朋友寄来的银饰手链,我能戴一天吗?”阿依古丽攥着玻璃展柜里的银手链,眼里满是期待。那是云南“小小守护者”寄来的礼物,手链上刻着傣族图腾,还附了张纸条:“这是奶奶教我做的,希望我们像手链一样,把文化紧紧连在一起。”

    吴贤打开展柜,小心地取出手链,帮阿依古丽戴上:“记得晚上放回展柜,还要给云南的小朋友写回信,告诉她你很喜欢。”阿依古丽用力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去给小伙伴们看,手链上的银铃随着脚步叮当作响,像一串清脆的文化密码。

    这段时间,“小小守护者”之间的书信和礼物往来越来越频繁。新疆的孩子寄来艾德莱斯绸做的小荷包,陕西的孩子寄来兵马俑纹样的剪纸,内蒙古的孩子寄来羊毛毡做的小骆驼……博物馆专门开辟了“守护者交换站”展区,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礼物,每一件都附带着孩子们的手写纸条,记录着不同地域的文化故事。

    有一天,交换站里来了位特殊的访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旧布包,里面装着几块碎瓷片。“我是当年跟着考古队来罗布泊的,这些瓷片是从九层妖楼附近捡的,”老人抚摸着瓷片,眼里满是回忆,“那时候条件苦,没能力保护这些宝贝,现在看到孩子们这么用心,我也想为文物保护出份力。”

    吴贤接过瓷片,发现上面有精美的青花图案,像是明代的瓷器。他赶紧请文物专家来鉴定,果然是明代的青花瓷碎片,可能是当年丝绸之路商队留下的。“这些瓷片太珍贵了!”吴贤激动地说,“我们会把它们放进博物馆,还会请您给孩子们讲讲当年的故事。”

    老人欣然同意。周末的“小小守护者培训班”上,老人给孩子们讲起了几十年前的考古经历:“那时候没有先进设备,我们靠手挖、靠眼辨,在戈壁滩上走了几十天,才找到九层妖楼的踪迹。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文物,把它们的故事传下去。”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围着老人提问,有的还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

    老人的来访,让吴贤有了新的想法——在博物馆开设“老故事讲堂”,邀请当年的考古工作者、当地的老牧民、非遗传承人,给孩子们讲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这个想法很快就落实了,每个月都会有不同的老人来讲堂分享,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老一辈人对文物和文化的热爱。

    就在“老故事讲堂”办得有声有色时,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园的入口处,建起了一座用青灰色砖石砌成的大门,上面刻着“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几个大字,旁边还有一幅巨大的丝绸之路浮雕,展现了古代商队穿梭戈壁的场景。公园内部,修好了通往妖楼的步行道,路边设置了观景台和解说牌,游客可以在观景台上远眺妖楼,通过解说牌了解妖楼的历史和文化。

    公园试运营那天,来了很多游客。有带着孩子来的家庭,有专门来拍照的摄影爱好者,还有研究西域历史的学者。在“小小守护者”的带领下,游客们参观了博物馆,听了文物故事,还体验了简单的西域手工艺品制作。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九层妖楼,现在亲眼看到,还能了解这么多背后的故事,太有意义了!”

    试运营的成功,让吴贤和李建国更有信心了。他们开始筹划公园的正式开园仪式,还想邀请全国各地的“小小守护者”来参加,举办一场“全国小小守护者文化节”,让孩子们在格尔木汇聚,交流文化,分享故事。

    消息传出去后,全国各地的“小小守护者”都积极响应,有的孩子还主动报名,想在文化节上表演节目——新疆的孩子想跳民族舞,陕西的孩子想唱秦腔,云南的孩子想展示傣族孔雀舞……吴贤和孩子们一起,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文化节的节目。

    正式开园那天,格尔木阳光明媚,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人声鼎沸。开园仪式上,李建国发表了讲话:“九层妖楼不仅是一座文物遗址,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开园仪式和文化节,就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西域文化,参与文物保护,让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永远传承下去。”

    随后的文化节上,孩子们的表演精彩纷呈。新疆孩子的舞蹈热情奔放,陕西孩子的秦腔高亢激昂,云南孩子的孔雀舞灵动优美……最后,所有“小小守护者”一起上台,合唱了一首《文物守护者之歌》,歌声悠扬,回荡在戈壁滩上空,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文化节结束后,很多游客都留下来,继续参观公园和博物馆。有个家庭专门从北京赶来,父母带着孩子,跟着“小小守护者”一起体验了刺绣和地毯编织。“孩子以前对历史不感兴趣,这次来格尔木,不仅喜欢上了文物,还立志要当一名文物保护者,”孩子的妈妈笑着说,“以后我们会经常带他来,让他多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遗址公园的正式开放,九层妖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保护站招募了更多的志愿者,其中有很多是大学生和退休老人。志愿者们经过培训后,有的在博物馆当讲解员,有的在公园引导游客,有的还加入了“生态保护小组”,定期在公园周围植树、清理垃圾。

    有一次,一位志愿者在清理垃圾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翅膀被风沙刮伤了,无法飞翔。志愿者赶紧把小鸟带回保护站,吴贤和孩子们一起,给小鸟包扎伤口,喂它食物和水。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小鸟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孩子们还特意在公园的树上,为小鸟搭建了一个小窝,希望它能在这里安家。

    这件事让吴贤意识到,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他和李建国商量后,在公园开展了“文物+生态”保护教育活动,向游客和孩子们宣传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还组织大家参与植树、喂鸟、清理垃圾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公园周围的植被越来越茂盛,偶尔还能看到野兔、黄羊等动物在戈壁滩上奔跑。

    这天,吴贤正在公园的观景台上,给游客讲解九层妖楼的历史,突然看到远处的戈壁滩上,来了一支车队,上面写着“中国考古队”的字样。原来,这支考古队是来罗布泊进行其他遗址勘探的,特意来九层妖楼参观交流。

    考古队的队长看到九层妖楼的保护情况,忍不住称赞:“你们做得太好了!不仅保护了文物,还传承了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了西域历史。我们以后要多向你们学习,把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结合起来。”

    吴贤笑着说:“我们也有很多需要向你们学习的地方,希望以后能多交流合作,共同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和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一起,交流了考古经验和文物保护技术,还一起对九层妖楼的周边区域进行了勘探,发现了几处可能存在的古代遗址。“这些遗址可能是当年丝绸之路的驿站或商队停留点,”考古队的队长说,“以后我们会专门来勘探,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

    考古队的来访,让吴贤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他开始计划和其他考古机构、博物馆开展合作,共同研究西域历史和文化,还想组织“小小守护者”去其他考古遗址参观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地域的文物和文化。

    有一天,吴贤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外的邮件,是之前合作举办“西域文明展”的英国博物馆发来的。邮件里说,他们想和保护站合作,开展“跨越国界的文化守护”项目,邀请中国和英国的“小小守护者”,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分享各自国家的文物故事和文化传承经验,还计划在未来组织两国孩子互访。

    吴贤非常高兴,立刻回复邮件,同意了合作提议。很快,“跨越国界的文化守护”项目就启动了。中国的孩子通过视频,给英国的孩子讲九层妖楼的故事、展示西域手工艺品;英国的孩子则给中国的孩子讲英国城堡的历史、展示英国传统的手工编织。两国孩子还一起做了一个“文化拼图”活动,每个人画一幅自己国家的文化符号,拼在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世界文化地图”。

    项目开展得非常顺利,两国孩子不仅成了好朋友,还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个英国孩子在视频里说:“以前我觉得中国很远,现在通过你们,我知道了中国有这么多有趣的文物和文化,以后我一定要去中国,亲眼看看九层妖楼!”

    中国的孩子也纷纷表示,以后想去英国看看,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吴贤看着孩子们热情交流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文化没有国界,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还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层妖楼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国家文物局多次表扬保护站的工作,还把“小小守护者”项目作为全国文物保护的典范,在全国推广。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保护站和遗址公园的投入,改善了基础设施,增加了文化活动的举办频次。

    这天,吴贤和爷爷、李建国一起,站在遗址公园的最高处,俯瞰着九层妖楼和周围的戈壁滩。夕阳的余晖洒在妖楼上,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远处的红柳和沙棘长势喜人,偶尔有小鸟飞过,给这片寂静的戈壁滩增添了几分生机。

    “爷爷,您当年想过九层妖楼会变成现在这样吗?”吴贤轻声问。

    吴老狗摇摇头,眼里满是感慨:“当年我只是想守住它,不让它被破坏。现在看到这么多人来保护它、了解它,还有孩子们这么有热情,我比谁都高兴。”

    李建国看着远方,笑着说:“未来还会更好。我们计划在遗址公园旁边建一个西域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来研究西域历史和文化;还想把‘小小守护者’项目推广到更多国家,让更多孩子参与到文化守护中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