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69章 尸易无限(174)
    阿依古丽的画被挂在了博物馆的“小小守护者”展区,旁边还贴着其他孩子的作品——有画九层妖楼日出的,有画老艺人织地毯的,还有用彩泥捏出的青铜密符模型。每天来参观的游客看到这些稚嫩却充满诚意的作品,都会忍不住驻足,有的还会拿出手机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渐渐地,“九层妖楼有群小小守护者”的故事在网上传开,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博物馆,希望孩子能从小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这天,吴贤正在给一群孩子讲解丝绸之路古地图,突然看到人群里有个熟悉的身影——是之前寄沙棘果的那个小姑娘,她身边还跟着一个比她小几岁的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九层妖楼:西域历史的守护者》,封面上已经被翻得有些卷边。

    “你怎么来了?”吴贤惊喜地走过去。

    小姑娘笑着举起手里的书:“我带着弟弟来的!我跟他说这里有很多文物和故事,他非要来看看。而且我这次还带了奶奶新晒的沙棘果,想放在博物馆里,和上次那颗作伴。”

    吴贤接过装着沙棘果的小布包,心里暖暖的。他带着姐弟俩来到“小小守护者”展区,指着阿依古丽的画说:“你们看,这是附近村子里的阿依古丽画的,她现在每天都来文化书屋看书,还跟着马奶奶学刺绣呢。”

    小男孩睁大眼睛,指着画里的九层妖楼:“姐姐,我以后也要画妖楼,还要学那个会唱歌的爷爷唱民歌!”

    小姑娘点点头:“好啊,我们以后一起当文物守护者!”

    看着姐弟俩的样子,吴贤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在传承基地开设“小小守护者培训班”,每周六邀请孩子们来这里,跟着老艺人学简单的手艺,听爷爷和李建国讲文物故事,让更多孩子从小接触和喜欢上传统文化。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李建国和爷爷后,两人都很支持。李建国还特意联系了当地的学校,希望学校能推荐有兴趣的孩子来参加。消息一传开,报名的孩子络绎不绝,第一批就来了二十多个。

    培训班开课那天,马奶奶教孩子们织简单的地毯纹样,牧民老人教孩子们唱西域儿歌,吴老狗则坐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讲他当年在九层妖楼里的经历。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有的还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着笔记。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问:“吴爷爷,您当年遇到守楼妖的时候,不怕吗?”

    吴老狗笑着说:“怕啊,但我想到那些文物还等着人守护,就不害怕了。你们现在好好学习,以后也能像叔叔阿姨一样,守护好这些宝贝。”

    孩子们的热情很高,每次培训班开课,都早早地来到传承基地。有的孩子还会把自己做的小手艺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要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有个孩子的妈妈特意找到吴贤,感激地说:“我家孩子以前总爱玩手机,自从参加了培训班,每天都要跟我们讲文物故事,还会主动看历史书,变化太大了!”

    就在“小小守护者培训班”办得有声有色时,博物馆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之前扫描的九层妖楼七层图腾墙3d模型,入选了“全国文物数字化保护优秀案例”,国家文物局还邀请他们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分享文物数字化保护的经验。

    去北京的那天,吴贤和李建国带着3d模型的演示设备,还有孩子们画的九层妖楼作品。在表彰大会上,吴贤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工作者介绍了九层妖楼图腾墙的数字化保护过程,还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当大屏幕上出现孩子们稚嫩的画作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位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握着吴贤的手说:“你们做得太好了!文物保护不仅要靠科技,还要靠一代代人的传承。让孩子从小参与进来,就是最好的传承方式。”

    吴贤点点头:“我们也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文物保护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

    从北京回来后,吴贤更加坚定了“科技+传承”的文物保护思路。他联系了省科技厅,申请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专项经费,计划用更先进的技术,对九层妖楼的其他楼层进行扫描,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同时,他还想把孩子们的文物故事和小手艺,做成动画短片,放在网上播放,让更多人看到。

    省科技厅很快批准了他们的申请,还派来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协助他们进行扫描工作。这次扫描不仅包括妖楼的内部结构和文物,还对妖楼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建立了“文物+生态”双保护的数据库。技术团队的负责人说:“罗布泊的生态很脆弱,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吴贤很认同这个观点,他和李建国商量后,在保护站成立了“生态保护小组”,组织志愿者和孩子们定期在妖楼周围植树、清理垃圾,还向附近的牧民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牧民们很支持,纷纷加入进来,有的还骑着马,在牧场周围巡逻,防止有人破坏植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一次,一群游客在妖楼附近乱扔垃圾,牧民阿力看到后,赶紧上前制止:“这里的草和树都很难长,垃圾会污染土地,还会影响文物。你们要是喜欢这里,就请好好保护它。”

    游客们不好意思地捡起垃圾,还主动加入了清理垃圾的队伍。阿力笑着说:“这就对了,咱们一起保护好这里,让以后的人也能看到这么美的风景和珍贵的文物。”

    随着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九层妖楼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曾经光秃秃的戈壁滩上,长出了一片片红柳和沙棘,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候鸟在这里停留。孩子们在培训班活动时,还会顺便给小树浇水,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大,心里满是成就感。

    这天,吴贤正在整理九层妖楼的数字档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之前那位英国教授打来的。教授兴奋地说:“吴,我们博物馆想和你们合作,举办一场‘西域文明展’,把你们的文物数字模型和孩子们的作品都展出来,让更多英国人了解中国的西域文化!”

    吴贤激动地说:“太好了!我们很乐意合作!”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西域文明展”在英国伦敦的一家博物馆开幕了。展览不仅展示了九层妖楼图腾墙的3d模型、丝绸之路古地图的复制品,还有孩子们画的九层妖楼作品和传承基地制作的文创产品。开幕当天,展厅里挤满了观众,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了解中国的西域文化,纷纷表示震撼。

    英国教授在开幕式上说:“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西域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中国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努力。文化没有国界,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促进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让更多人关注和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远在格尔木的吴贤,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开幕式。当他看到屏幕上孩子们的作品被观众称赞时,心里满是自豪。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被世界看见。

    展览结束后,很多英国的学校和文化机构都联系保护站,希望能开展合作,比如组织学生线上交流,或者邀请“小小守护者”们分享文物故事。吴贤和李建国商量后,决定开展“中英小小守护者”线上交流活动,让两国的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历史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第一次线上交流活动,中国的孩子们给英国的孩子讲九层妖楼的故事,展示自己做的小手艺;英国的孩子则给中国的孩子讲英国的城堡历史,展示自己画的城堡画作。虽然语言不同,但孩子们的热情相同,通过翻译和手势,彼此交流得很开心。一个英国的小女孩说:“我以后想去中国,看看九层妖楼,和你们一起保护文物!”

    中国的孩子也说:“我们也想去英国,看看你们的城堡!”

    线上交流活动的成功,让吴贤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他开始计划,等疫情结束后,组织“小小守护者”们去北京、西安等地的博物馆参观,让他们见识更多的文物,开阔眼界;同时,也邀请国外的孩子来格尔木,亲身感受九层妖楼的魅力和西域文化的独特。

    这天,吴贤正在给“小小守护者培训班”的孩子们上课,阿依古丽突然举起手:“吴叔叔,我们什么时候能去北京看故宫啊?我想看看那里的文物,还想把我们的九层妖楼故事讲给故宫的小朋友听。”

    吴贤笑着说:“很快就会有机会的!等你们学好知识,练好手艺,我们就一起去北京,还要去更多地方,把西域文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吴贤想起了爷爷说过的话:“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化是民族的根魂。”他知道,只要这根魂还在,只要一代代人还在为传承文化努力,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会永远鲜活,永远充满力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传承基地的院子里,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打闹,马奶奶坐在屋檐下,手里织着地毯,牧民老人哼着西域儿歌,吴老狗则坐在一旁,给孩子们讲着古老的故事。这画面温馨而美好,像一幅流动的西域风情画。

    吴贤站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份坚守和热爱,只要有这些可爱的孩子和可敬的人们,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戈壁滩上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沙棘的清香,也带着文化传承的希望。远处的九层妖楼静静地矗立着,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这一切,也等待着更多故事的发生。而吴贤和他的伙伴们,也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希望的故事。

    “吴叔叔,故宫的红墙真的像故事里说的那么红吗?”出发去北京的前一晚,阿依古丽攥着刚收拾好的小背包,趴在博物馆的展柜前,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玻璃里的故宫文创明信片。吴贤蹲下来,帮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比故事里还红呢,等我们到了,还能看到太和殿的琉璃瓦,在太阳底下会发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