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38章 尸易无限(143)
    湘西的雨比武夷山的更黏腻,车刚开进凤凰古城,雨丝就裹着水汽往车窗上贴,模糊了窗外吊脚楼的轮廓。林野把青铜罗盘揣进内兜,指尖触到罗盘边缘的刻痕——那是爷爷当年用小刀刻的“野”字,此刻正随着车身颠簸,轻轻硌着他的肋骨。

    “这地方看着比武夷山热闹多了!”阿凯扒着车窗,眼睛里满是好奇,“你看那河边的吊脚楼,还有挂在门口的红灯笼,跟电视剧里一模一样!”他背上还背着那个装着越族文物照片的防水包,包带已经被磨得发亮,那是这一路冒险留下的痕迹。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翻着一本泛黄的《湘西苗族志》,时不时停下来划重点:“根据记载,湘西苗族有个‘巫蛊坛’,传说是用来存放苗族圣物的,就在凤凰古城西边的‘腊尔山’上。不过那地方地势险峻,还有很多苗族的古老禁忌,咱们得先找当地的苗族向导带路,不能冒失。”

    张科长开着车,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慢慢行驶:“我已经联系了当地文物局,他们说有个叫石阿婆的苗族老人,世代住在腊尔山脚下,对山里的情况很熟悉,还懂很多苗族的古老习俗,咱们先去见她。”

    车停在一家挂着“苗家客栈”招牌的吊脚楼前,石阿婆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苗族服饰,头上裹着绣花头帕,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拐杖顶端刻着苗族的图腾——一只展翅的雄鹰。看到林野他们,石阿婆笑了笑,露出嘴里的银牙:“你们就是来寻巫蛊坛的吧?跟我来,咱们屋里说。”

    客栈的堂屋很宽敞,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壶苗家米酒和几碟腌菜。石阿婆给大家倒上米酒:“腊尔山不好走,山上有很多‘蛊洞’,不小心掉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而且巫蛊坛有苗族的祖先守护,外人要是乱闯,会被‘蛊灵’缠上的。”

    林野掏出怀里的青铜罗盘,放在桌上:“阿婆,我们不是来破坏的,是想保护苗族的圣物,让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这罗盘是我爷爷留下的,据说能指引找到古老遗迹,您看它能不能帮上忙?”

    石阿婆盯着罗盘看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这罗盘上的刻痕,跟我们苗族巫蛊坛的图腾很像!看来你们真是有缘人。不过要去巫蛊坛,得先准备‘避蛊药’,还要学几句苗族的‘敬祖语’,不然连山门都进不去。”

    接下来的两天,林野他们跟着石阿婆学习苗族的习俗。石阿婆带着他们去山里采摘草药,教他们怎么制作避蛊药——把艾草、菖蒲、雄黄酒混合在一起,装在小布袋里,挂在身上就能避开蛊虫。她还教大家说敬祖语,虽然发音晦涩,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尤其是阿凯,练得嘴巴都酸了,还是不肯停下。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石阿婆就带着大家往腊尔山走。山上的雾气很重,能见度只有几米,脚下的路全是泥土和碎石,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石阿婆走在最前面,拐杖在地上敲打着,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跟山里的祖先打招呼。

    走了大概两个小时,前面突然出现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入口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刻着苗族的图腾。石阿婆停下脚步,对大家说:“这里就是巫蛊坛的山门了,你们得对着石头说敬祖语,不然石头不会移开。”

    林野深吸一口气,按照石阿婆教的,对着石头念起了敬祖语。刚念完,石头就“轰隆”一声,缓缓向一侧移开,露出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里黑漆漆的,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像是有人经常在这里打扫。

    大家跟着石阿婆走进通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刻着很多苗族的图案,有苗族先民狩猎、耕种、祭祀的场景,还有一些复杂的蛊术咒语。李教授拿出相机,小心翼翼地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些图案太珍贵了,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有重大意义!”

    走了大概半个小时,通道突然变宽,眼前出现一个圆形的石室。石室中央有一个石台,石台上放着一个黑色的陶罐,陶罐上刻着苗族的巫蛊图腾,周围还放着十几个银色的铃铛,风一吹,铃铛就发出“叮铃叮铃”的声响,听起来很诡异。

    “那就是巫蛊坛,陶罐里装的就是苗族的圣物——‘蛊王’。”石阿婆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敬畏,“蛊王是苗族的祖先传下来的,能保佑族人平安,还能化解各种蛊毒。不过不能随便碰,不然会惊动蛊灵。”

    林野盯着陶罐,发现陶罐旁边有一个小小的铜盒,铜盒上刻着和青铜罗盘一样的纹路。他想起爷爷日记里的话:“有缘人至,纹合则开。”便掏出罗盘,放在铜盒上,两者刚一接触,铜盒就“啪”的一声弹开,露出里面一张折叠的丝绢。

    丝绢上用苗族文字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还有一幅画,画的是腊尔山的地图,地图上标注着一个红点,旁边写着“苗祖墓”。石阿婆看着丝绢,激动得手都抖了:“这是苗族的‘祖训丝绢’!传说上面记载着苗祖墓的位置,还有苗族的‘巫蛊秘籍’,咱们找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大家兴奋的时候,石室突然开始震动,墙壁上的图案慢慢变得清晰,像是有生命一样。石阿婆脸色一变:“不好!是蛊灵被惊动了!咱们赶紧离开这里,不然会被蛊灵困住的!”

    大家赶紧收拾好丝绢和铜盒,跟着石阿婆往通道外跑。刚跑出通道,身后就传来“轰隆”一声巨响,通道被泥土掩埋了。石阿婆擦了擦额头的汗:“还好跑得快,不然咱们就成了蛊灵的祭品了。”

    回到客栈后,石阿婆请来了苗族的长老,一起解读丝绢上的文字。长老们围坐在一起,对着丝绢研究了很久,终于弄明白了上面的意思:苗祖墓在腊尔山的“鹰嘴崖”上,那里藏着苗族的巫蛊秘籍和很多珍贵的文物,只有在“苗年”那天,才能打开墓门,不然会受到祖灵的惩罚。

    “苗年还有三天就到了!”石阿婆兴奋地说,“咱们得赶紧准备,到时候一起去鹰嘴崖,打开苗祖墓,把苗族的圣物保护起来!”大家都很激动,开始忙着准备苗年需要的东西——苗族服饰、祭祀用品、避蛊药,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苗年那天,腊尔山热闹非凡,苗族同胞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在山上载歌载舞,庆祝新年的到来。林野他们也穿上了苗族服饰,跟着石阿婆一起参加祭祀仪式。祭祀台上摆满了祭品,有猪肉、米酒、水果,石阿婆作为主祭人,手里拿着一把牛角号,对着天空吹了起来,号角声在山谷里回荡,庄严而神圣。

    祭祀仪式结束后,石阿婆带着林野他们往鹰嘴崖走。鹰嘴崖的形状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崖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洞口,洞口刻着苗族的图腾。林野掏出祖训丝绢,放在洞口的凹槽里,丝绢刚一放进去,洞口就“轰隆”一声,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墓道。

    墓道里很宽敞,墙壁上挂着很多苗族的腊肉和玉米,像是有人经常在这里居住。走了大概五十步,眼前出现一个圆形的墓室,墓室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木棺,木棺上刻着苗族的祖灵图案,周围放着很多珍贵的文物——青铜剑、玉璧、银饰,还有一些竹简,竹简上写着苗族的巫蛊秘籍。

    “这就是苗祖墓!”石阿婆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她对着木棺深深鞠了一躬,“祖先在上,我们终于找到您的安息之地了,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苗族的文化,让它代代相传!”

    李教授小心翼翼地拿起竹简,仔细看了起来:“这些巫蛊秘籍太珍贵了!里面记载了很多治疗疾病的方法,还有一些生态保护的知识,对现代医学和环保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张科长也很兴奋,他拿出手机,给文物局总部打电话,让他们派专业的团队来整理文物。

    就在大家忙着整理文物的时候,林野突然发现木棺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暗格,他小心地打开暗格,里面放着一个金色的面具,面具上刻着苗族的祖灵图腾,眼睛的位置镶嵌着两颗红色的宝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苗族的‘祖灵面具’!”石阿婆激动地说,“传说戴上这个面具,就能和祖灵沟通,得到祖灵的指引!”林野拿起面具,面具很轻,上面的宝石很亮,显然是用纯金打造的,工艺非常精湛。

    就在大家围着祖灵面具欢呼的时候,墓室突然开始震动,墙壁上的图案慢慢变得模糊。石阿婆脸色一变:“不好!祖灵要发怒了,咱们赶紧离开这里!”大家赶紧收拾好文物,跟着石阿婆往墓道外跑,刚跑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墓道被泥土掩埋了。

    “好险!”阿凯拍着胸口,大口喘着气,“这苗族的机关也太厉害了,跟越族的有的一拼!”林野笑了笑,把祖灵面具放进背包里:“这都是祖先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才设置的机关,咱们得好好保护这些文物,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

    当天晚上,苗族同胞们在腊尔山举办了盛大的篝火晚会,庆祝找到苗祖墓和苗族圣物。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石阿婆还教大家跳苗族的“踩堂舞”,林野和阿凯学得很认真,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却充满了欢乐。

    晚会进行到一半,石阿婆拉着林野的手,把一个小小的银坠子挂在他脖子上:“这是苗族的‘平安坠’,能保佑你平安顺遂。你是个好孩子,对我们苗族文化这么尊重,以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就来湘西找我们,我们苗族同胞一定会帮你!”

    林野摸着脖子上的银坠子,心里暖暖的:“谢谢您,阿婆,我一定会常来看您的,也会继续保护苗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苗族的历史和习俗。”

    第二天一早,文物局的专业团队就到了,大家一起把苗祖墓里的文物整理好,装上卡车,准备运回凤凰古城的博物馆。看着卡车慢慢驶远,林野心里满是不舍,这一路在湘西的经历,像是一场梦,却又那么真实。

    “接下来咱们去哪里?”阿凯好奇地问,眼里满是期待。林野笑了笑,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画着一张潦草的地图:“爷爷日记里还有一个线索,说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个藏族的‘雪域圣坛’,里面藏着藏族的古老圣物,咱们下一站就去那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