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92章 尸易无限(97)
    秘鲁利马机场的停机坪上,潮湿的海风裹着热带植物的气息扑面而来。吴贤刚走下舷梯,就看到卡洛斯举着写有“中国文物保护团队”的牌子快步走来,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急切:“船骸发现地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的乌卡亚利河畔,我们已经用防水布临时遮盖,但最近雨水频繁,河流水位一直在涨,再晚些可能就会被冲毁。”

    驱车前往雨林的路上,卡洛斯打开平板电脑,展示出船骸的初步勘探照片:“船骸长约20米,宽5米,木质结构保存相对完整,船头还残留着部分船帆的纤维。最关键的是,我们在船舱里发现了这个。”照片里,一块青花瓷片嵌在湿润的泥土中,瓷片边缘露出缠枝莲纹的一角,青花发色浓艳,正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的典型风格。吴贤放大照片,指尖在屏幕上划过瓷片的釉面:“胎质洁白细腻,釉面有‘橘皮纹’,和我们之前在遗址发现的‘永乐通宝’铜钱年代应该相近。”

    经过两天的颠簸,团队终于抵达乌卡亚利河畔的发掘现场。防水布下,木质船骸一半浸在河水中,几名秘鲁考古队员正用抽水机排水。吴贤穿上防水服,走进发掘坑,蹲下身触摸船骸的木材:“这是柚木,质地坚硬耐腐,是明代造船常用的木材。你们看,船板的拼接方式采用‘鱼鳞式’叠压,用铁铆钉固定,这和《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明代海船建造工艺完全一致。”

    就在苏湄准备用碳十四检测设备取样时,远处的雨林里突然传来几声枪响。卡洛斯脸色骤变:“是‘圣蛇会’的人!他们是专门倒卖美洲古代文物的走私团伙,之前就多次试图闯入我们的发掘遗址。”周明远立刻从背包里取出便携式对讲机,联系附近的秘鲁警方,同时和吴贤一起将检测设备转移到安全区域。

    几分钟后,五名穿着迷彩服、手持步枪的蒙面人冲进发掘现场,为首的人戴着银色面具,声音沙哑:“把船骸里的中国文物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吴贤认出这种面具——在夺宝奇兵系列电影《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中,纳粹势力曾佩戴类似面具寻找失落的约柜,而“圣蛇会”正是以纳粹遗留的文物走私网络为基础组建的组织,近年来频繁在南美、中东等地掠夺古代文物。

    “这些文物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绝不能让你们带走。”吴贤一边与蒙面人周旋,一边悄悄给苏湄使了个眼色。苏湄心领神会,趁蒙面人注意力集中在吴贤身上,悄悄绕到船骸后方,用随身携带的激光切割器在船骸的木质结构上划出一道痕迹——她记得《 diana jones and the teple of doo 》中,印第安纳·琼斯曾利用建筑结构的弱点摆脱敌人,如今这招或许能派上用场。

    蒙面人见吴贤不肯配合,举起步枪就要射击。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警笛声,秘鲁警方的直升机盘旋在发掘现场上空。“圣蛇会”的人见状,立刻朝船骸扔了一枚烟雾弹,试图趁乱逃跑。吴贤抓住机会,大喊:“按计划行事!”苏湄按下激光切割器的开关,船骸的一根承重木梁应声断裂,船身倾斜,挡住了蒙面人的逃跑路线。周明远则趁机冲上去,将为首的蒙面人扑倒在地,扯下他的银色面具——面具下,是一张布满刀疤的脸,正是国际刑警组织通缉多年的“圣蛇会”首领科尔特斯。

    科尔特斯被警方押走前,恶狠狠地盯着吴贤:“你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们?纳粹当年没找到的‘太阳金盘’,现在就在这艘船里,你们永远也别想得到它!”“太阳金盘”?吴贤心中一震——在夺宝奇兵系列的传说中,这是印加文明供奉的神器,盘面刻有能指引“黄金国”位置的星图,二战期间纳粹曾派探险队深入南美寻找,却一无所获。难道这艘明代船骸真的与“太阳金盘”有关?

    警方撤离后,团队立刻对船骸进行全面清理。在船舱底部的暗格里,周明远发现了一个青铜盒子,盒子表面刻有印加象形文字和中国的云纹图案,两种纹饰相互交织,显然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吴贤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果然存放着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金盘,盘面镶嵌着红宝石和蓝宝石,组成星图的形状,边缘刻着一行印加文字。“这就是‘太阳金盘’!”卡洛斯激动地说,“印加传说中,只有‘来自东方的使者’才能开启金盘的秘密,看来明代的郑和船队就是传说中的‘使者’。”

    为了解读金盘上的印加文字,团队前往秘鲁国家博物馆,拜访了研究印加文明的权威专家费尔南德斯教授。费尔南德斯看着金盘上的文字,兴奋地说:“这行文字记录的是‘东方船队带来光明,指引黄金国的方向’。结合金盘上的星图,我们可以确定‘黄金国’的位置就在安第斯山脉的马丘比丘遗址附近。”

    然而,就在团队准备前往马丘比丘遗址进一步勘探时,国际刑警组织传来消息:“圣蛇会”的残余势力已抢先一步前往马丘比丘,企图抢夺“黄金国”的宝藏。吴贤立刻决定:“我们必须赶在他们前面找到宝藏,阻止他们破坏遗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前往马丘比丘的路上,吴贤翻阅着夺宝奇兵系列的相关资料——印第安纳·琼斯曾在《 diana jones and the kgdo of the crystal skull 》中深入南美雨林寻找水晶头骨,而马丘比丘遗址的建筑风格与水晶头骨的发现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他更加坚信,明代船队与印加文明的交流远比想象中更为深入。

    抵达马丘比丘遗址后,团队根据“太阳金盘”的星图指引,在遗址中心的太阳神庙下方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地宫入口。入口处的石门上刻着印加文字和中国的八卦图案,吴贤意识到,要打开石门,需要同时转动印加的“太阳轮”和中国的“八卦盘”。他按照金盘星图的方位,将“太阳轮”转到“金星”位置,再将“八卦盘”转到“离”位——石门缓缓打开,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地宫内,摆满了印加文明的黄金饰品、玉器和陶器,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上镶嵌着中国的和田玉,面具的面部轮廓既有印加人的特征,又融入了中国唐代的造像风格。“这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直接证据!”苏湄拿起面具,激动地说。

    就在团队准备对文物进行登记时,“圣蛇会”的人突然闯入地宫,科尔特斯手持步枪,狞笑着说:“多谢你们帮我打开石门,这些宝藏现在都是我的了。”吴贤冷静地说:“地宫的结构不稳定,一旦强行搬运文物,很可能会引发坍塌,到时候谁也别想活着出去。”

    科尔特斯根本不听劝阻,命令手下搬运黄金饰品。就在这时,地宫的顶部开始掉落石块,地面出现裂缝。吴贤大喊:“快离开这里!”团队成员立刻朝地宫出口跑去,科尔特斯的手下们见状,也纷纷扔下文物,四散逃跑。科尔特斯不甘心,试图带走“太阳金盘”,却被掉落的石块砸中腿部,最终被随后赶来的警方抓获。

    在地宫坍塌前,团队成功带出了“太阳金盘”和几件重要的文物。秘鲁政府为了感谢吴贤团队的贡献,决定将“太阳金盘”与明代青花瓷片一同在秘鲁国家博物馆举办“中秘文明交流特展”。展览开幕当天,中国驻秘鲁大使发表讲话:“这艘明代船骸和‘太阳金盘’的发现,证明早在六百年前,中国和秘鲁就已经存在文化交流,这为研究世界文明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展览期间,吴贤收到了来自美国的一封邮件,发件人是印第安纳·琼斯的研究助手玛丽安——在夺宝奇兵系列电影中,玛丽安曾协助印第安纳·琼斯寻找约柜、水晶头骨等重要文物。邮件中,玛丽安写道:“我们在埃及卢克索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唐代文物,其中一件鎏金铜钟上刻有与郑和船队相关的铭文,怀疑与你们在秘鲁发现的船骸有关,希望能与你们合作研究。”

    吴贤立刻召集团队,周明远兴奋地说:“如果能将埃及的唐代文物与秘鲁的船骸联系起来,就能还原出郑和船队的完整航线,证明他们不仅抵达了美洲,还可能到达了非洲、欧洲!”苏湄则开始整理埃及唐代文物的相关资料,发现其中提到的“鎏金铜钟”与吴贤团队早年在柬埔寨追回的唐代鎏金铜钟风格一致,很可能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

    一周后,吴贤团队抵达埃及卢克索,玛丽安早已在卢克索神庙前等候。她穿着卡其色的探险服,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印第安纳·琼斯留下的研究笔记,里面记载了他对唐代文物在中东传播路线的推测,或许能帮我们找到更多线索。”

    在玛丽安的带领下,团队来到发现唐代文物的古墓。古墓的墙壁上绘有壁画,壁画中既有埃及法老的形象,又有中国唐代的仕女图,两种文化元素完美融合。玛丽安指着壁画中的一艘船:“这艘船的造型与你们在秘鲁发现的明代船骸相似,说明郑和船队的影响可能已经延伸到了埃及。”

    吴贤在古墓的石棺中发现了那件鎏金铜钟,铜钟上刻着“永乐十二年,郑和船队赠”的铭文,钟身上还镶嵌着埃及的绿松石。“永乐十二年正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时间,看来他在这次航行中曾抵达埃及,与当地的王室进行了文化交流。”吴贤说。

    为了进一步验证推测,团队前往埃及国家博物馆,查阅了明代与埃及交流的历史文献。在一份15世纪的阿拉伯文献中,记载了“来自东方的大船队抵达亚历山大港,带来了精美的瓷器和金属器物,国王亲自接见了船队的首领”。这一记载与鎏金铜钟上的铭文相互印证,为郑和船队抵达埃及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就在团队准备将研究成果整理发表时,玛丽安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圣蛇会”的残余势力在中东地区活动频繁,他们盯上了一批即将在迪拜展出的古代文物,其中包括几件从中国流失的宋代瓷器。吴贤立刻决定:“我们必须赶在‘圣蛇会’之前,保护好这些文物,绝不能让它们再次流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