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1章 两位村长反应迥异
    岁丰农场的产出,早已经被农场西边的金桂村和南边的青联村两个村的村民察知,他们这段时间没少到岁丰农场围栏处观看,岁丰农场的小麦长势太好,好到让他们有点儿无法理解,都是种地的,怎么你们这些半吊子就比我们这些专职泥腿子还会种地呢?

    趁着农忙的间隙,青联村村长陆成生找到了金桂村的村长胡达期,两人可是老相识非常熟悉。

    “老胡,岁丰农场的情况你了解吧?”

    “你是说他们小麦的收成比我们好是吧?”

    “是。”

    “听说是听说了,不过我觉得这没什么。咱们可都是种地的老手了,他们呢?以前几乎都没种过地,那收成再好又能好成什么样?别听他们乱吹大气,不过就是那里以前是树林,树叶常年堆积,土地都成了黑土地,肥沃得很,所以多打几斤粮食根本不算啥。”

    “不,我看过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比我们翻出一两倍都有可能。咱们还是去实地学习一下吧。”

    “和他们学?你没搞错吧。”胡达期不是很认同。

    “走,陪我去看看,看看又少不了你一块肉,真能学到点儿什么,咱们还能增加点儿收成,对不对?”

    “行吧。我就陪你跑一趟。”事实上,他也到围栏边看过,长势确实比村里的好,但他就是觉得差距不是太大。

    两人走到农场大门处,将来意告诉了门卫,门卫找到了场长叶广富。

    邻居来了,叶广富自然不能拒之门外,出面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胡达期五十岁,身材微胖,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比较富态的人,他看着碧绿的花生苗问道:“这种套种模式,花生的产量能保证吗?种上两年,估计土地的肥力就没了吧?到时小麦和花生的产量可都会上不去了。”

    同样五十岁左右、瘦高个的陆成生也很关心这个问题。

    叶广富说:“不会,只要增加有机肥,及时给土地补充肥料,肯定能保证肥力。”

    “这种坑真能堆出好肥料?”

    “你们这挖出来的小水渠也太浪费土地了吧?”

    “你们这田里边还建厕所,太浪费了吧?”

    “这里原先是树林,你们这田里的草为什么这么少?”

    两位村长看到什么就直接问出来,简直就像个小孩,直接来了个十万个为什么。

    作为邻居,叶广富耐心的给予一一解说,陆成生听的不住点头,极为认可。

    而胡达期则说:“你们庄稼的长势确实比我们村的好。在我们这里有个顺口遛,叫‘田头有个转转(水车),河里有个撑撑(农船),圈里有个哼哼(猪),田里有个耕耕(牛)’。我感觉我们村做的也不比你们差呀,我们比你们还多出个水车呢。我估计这里原来是树林,树叶常年堆积,土地肥力足。等再过两年,估计咱们就差不多了。如果说有哪里比我们做的好,我感觉也就是农场这种模式了,农场和我们村的合作社很像,但比我们贯彻的更彻底。我们村里现在还有没入社的队员呢。如果我们村也和你们一样统一劳作,我感觉我们也能做得更好。”

    叶广富微微一笑,这还是个心高气傲不服输的主儿,他自然不会驳了对方的面子:“你说的对。我们这里全部都是壮劳力,都是退伍的军人,行动起来执行力比较高。我们也就是这点儿优势了。”

    “哈哈哈,你说的不错。嗯,等我回去了,一定动员全部村民都加入合作社。我们村的地都是熟地,下半年也按照他们这样做,我相信明年我们村的收成不会比你们差,不,我相信我们能做的更好。”胡达期气势十足的说。

    看着他的样子,叶广富就有点儿心塞,什么人嘛,我又没在你面前秀优越感,你倒是想在我面前吹大气,想吹牛也好,等你实现了再说吧。

    倒是陆成生谨慎的说:“难。下半年我们村也跟着农场学,如果产量增加三成我就很满意了。”

    说完,他的脸上就露出了向往之色。

    岁丰农场小麦丰收,据说产量很高,远超现在的亩产量,刚开镰不久,这个喜讯就已经上报到了食品工业部、农业部和市农业局。

    姜明初和张良辰在开镰的第四天联袂到了农场现场了解情况,下了汽车,两人直接走向麦田,看着一片忙碌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两人心中就充满了期待。

    “嗬,这场面,热火朝天呐,我似乎又想起了南泥湾大生产的时候。”姜明初一下车,看到田里忙碌的人群感叹道。

    “我没有去过南泥湾,但是我参观过冀省石城高级合作社的生产场面,场面也很热闹,看着就鼓舞人心。”

    “走,田里看看去。”

    两人看着沉甸甸的麦穗都是笑容满面,都不是不食烟火的人,参加革命以前也都干过农活,对庄稼并不陌生。

    “不得了,我还没见过这么长这么大的麦穗儿呢。”姜明初弯腰捏起一根麦秆儿,将麦穗儿放到手中打量着,又剥出一粒麦子说:“这麦粒也很大,出面率高。”

    又将麦粒放进嘴里嚼了嚼说:“麦香浓郁,上佳。”

    张良辰做着和他一样的动作:“嗯,确实远超我在别的地方见到的麦穗。你看,我以前看到的都是这种。”

    他指的就是普通的种子长成的麦穗儿。

    “噫?你看,那是不是柱子?”张良辰向前一指。

    “是他,哇,手够利索的,这小子以前不会种过地吧?”

    “据我所知,他没种过地,不过他身手好,像割麦子这种事,是小事一桩。”

    “走,和他聊会儿。”

    何雨柱正弯腰挥动着镰刀割得起劲,感觉有人走近,转头一看立刻放下了镰刀。

    “两位部长好。”

    “柱子,称量过吗?亩产平均多少?”张良辰问道。

    “称量过,第一天收割的800亩地的麦子已经脱粒了,亩产平均600斤,等到入仓前再晒一次,亩产也能达到580斤以上。”

    “哈哈哈,好,好呀,柱子,这可比现在的平均亩产高出了三倍多。有什么诀窍吗?”

    喜欢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请大家收藏: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请大家收藏: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