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侯爷,您看这主意成吗?&34;
叶明接过阿英递来的草图,眼前顿时一亮。纸上画着一种鱼形的陶器,鱼嘴是进水口,鱼身中空,鱼尾分出五条细管,每条管端都有个小旋钮。
&34;这是&34;
&34;调节水流用的。&34;阿英兴奋地解释,&34;侯爷设计的城墙种植槽很好,但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我这&39;分水陶鱼&39;可以控制每条支管的水量,喜湿的植物多给,耐旱的少给。&34;
叶明忍不住拍案叫绝。自从他开始推行城墙立体绿化计划,这样的民间创新层出不穷。
事情要从三天前说起。那日叶明巡视城防时,突然被刺眼的阳光晃了眼——盛夏的烈日直射在光秃秃的城墙内壁上,反射出令人窒息的热浪。这让他想起了现代城市的垂直绿化。
&34;为什么不能把城墙也种满植物?&34;这个念头一起,叶明立刻召集工匠们商议。
&34;城墙种花?&34;老赵差点被茶水呛到,&34;侯爷,墙是竖着的,土都留不住啊!&34;
&34;所以需要特殊的设计。&34;叶明用炭笔在石板上画起来,&34;在墙面上固定种植槽,里面填轻质土。选择攀援植物,它们会自己爬上城墙。&34;
工匠们将信将疑,但有了之前绿化成功的经验,没人再直接反对。叶明当即决定在东门附近的一段城墙上做试验。
现在,这段试验墙前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工匠们正在安装特制的种植槽——半圆形的陶槽,内侧平直处打孔,用铁钉固定在城墙上,外侧弧面则开了几个小排水孔。
&34;槽内先垫一层碎陶片。&34;叶明亲自示范,&34;然后铺上混合了腐叶的轻质土,最后栽入植物。&34;
他选择了几种本地易得的攀援植物:耐旱的凌霄花、生长迅速的爬山虎,还有少量从南方引种的紫藤。每种植物前都安装了阿英设计的&34;分水陶鱼&34;,与主灌溉管道相连。
&34;这能活吗?&34;一个背着菜筐的老妇人小声嘀咕。
&34;放心吧,大娘。&34;叶明笑着回应,&34;等明年这时候,这段城墙就会变成花墙了。&34;
围观的百姓中,几个孩童已经迫不及待地凑近那些刚栽下的小苗,好奇地触摸嫩叶。叶明灵机一动:&34;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当&39;护花小卫士&39;?每天来看看这些小苗需不需要浇水?&34;
&34;我!&34;
&34;我也要!&34;
&34;侯爷选我!&34;
孩子们顿时炸开了锅。叶明选了六个年纪稍大的,每人发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负责的植物编号。小家伙们挺直腰板,神情严肃得仿佛接受了什么军国大事。
三天过去,阿英带着她的新发明来见叶明。这个聪明的姑娘不仅改进了灌溉系统,还发现凌霄花苗若与豆科植物同栽,长势会更好——她不知道这是因为根瘤菌固氮作用,但观察力让叶明叹服。
&34;阿英,你有没有想过开个作坊,专门生产这些园艺器具?&34;叶明突然问道。
少女愣住了:&34;我我一个女子&34;
&34;技术不分男女。&34;叶明坚定地说,&34;你的&39;分水陶鱼&39;比我的设计更实用,应该推广到全城。&34;
阿英的眼睛亮了起来,但很快又暗淡下去:&34;可我爹&34;
&34;你爹那边我去说。&34;叶明笑道,&34;不过有条件——你得带几个学徒,把这手艺传下去。&34;
就在城墙绿化试验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各坊里正也坐不住了。东坊的刘里正最先找上门来。
&34;侯爷,咱们东坊有块闲地,乡亲们想学着公园的样子,弄个小园子&34;刘里正搓着手,&34;就是不知道种什么好。&34;
叶明想了想:&34;东坊不是住了不少药农吗?何不建个草药园?既美观又实用。&34;
刘里正眼前一亮:&34;妙啊!我这就去召集大伙儿商议!&34;
不到两天,西坊的王里正也来了,说他们想建个竹林小景;接着是北坊,说要弄个孩童玩耍的草地;南坊则计划建个以藤架为主的纳凉区很快,一场自发性的&34;最美坊园&34;竞赛在安阳府展开。
叶明乐见其成,特意从府库拨出少量资金作为种子基金,同时派园丁指导。但他坚持一个原则:每个坊园必须由本坊百姓自己设计、建设和维护。
&34;侯爷,您不怕他们搞砸了吗?&34;钱大有忧心忡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4;砸了就重来。&34;叶明毫不在意,&34;重要的是让百姓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园子,不是官府的面子工程。&34;
事实证明,民间智慧远超预期。东坊的草药园不仅按药用功能分区种植,还特意将常用草药种在边缘,方便邻里取用;西坊的竹林小径旁,不知谁搬来了几块平整的石头,成了老人下棋的好去处;北坊的草地上,几个木匠自发做了秋千和跷跷板,孩童的笑声从早到晚不断
最让叶明惊喜的是南城贫民区的变化。那里原本连像样的空地都没有,但居民们硬是利用房前屋后的边角地,用破陶罐、旧木箱种上了香草和花卉。狭窄的巷道因此变得生机盎然,连空气都清新了几分。
&34;侯爷,您得来看看!&34;这天清晨,小李兴冲冲地跑来报告,&34;城墙上的花苗发新枝了!&34;
叶明赶到东门,果然看到那些凌霄花和爬山虎已经长出了攀援枝,正努力向城墙伸展。最令人惊喜的是紫藤,虽然只栽了五株,却已经有一株冒出了小小的花穗。
&34;护花小卫士&34;们骄傲地汇报着自己的&34;战绩&34;:谁负责的苗长得最快,谁发现了害虫,谁又给植物多浇了水叶明认真听着,给每人发了一枚木制奖章,上面刻着&34;安阳护花使&34;。
消息传开,更多百姓加入护花行列。有人贡献出家传的肥料配方,有人编织草帘为幼苗遮阳,甚至有老秀才为每段城墙题写了雅致的名称——&34;紫霞段&34;、&34;碧云段&34;叶明索性让人刻成小匾,挂在相应位置的城墙上。
与此同时,各坊的微型花园也渐成规模。叶明经常微服私访,混在百姓中听他们对这些变化的真实评价。
&34;以前夏天这巷子热得像蒸笼,现在有竹荫,凉快多了!&34;西坊的一位老丈摇着蒲扇说。
&34;我家小子以前整天野跑,现在天天蹲在草药园帮人认药。&34;东坊的妇人语气中满是自豪。
&34;侯爷真是神人,连破城墙都能变成景致&34;这是茶肆里酒客的感慨。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打造最强边关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