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和武明堂快马加鞭赶到城南时,路口已经围了上百号人。人群中央,十几个衙役正满头大汗地拦着情绪激动的百姓,双方推推搡搡,眼看着就要打起来。
&34;让开!侯爷来了!&34;领路的衙役高声喊道。
人群顿时安静了几分,自动分开一条道。叶明注意到,大多数围观者脸上写满好奇,真正闹事的其实就那二三十个青壮年,领头的几个眼神闪烁,一看就是被人指使的。
&34;侯爷!&34;一个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跪下来,&34;求您开恩,别拆小老儿的房子啊!我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离了这儿,我这一把老骨头还能去哪儿啊?&34;
叶明赶紧下马扶起老人:&34;老伯请起,有话好好说。&34;
他环顾四周,突然跳上旁边一个石碾子,这样所有人都能看见他。
&34;各位乡亲父老!&34;叶明提高了嗓门,&34;我是安阳侯叶明,也是本府代理知府。今天我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有什么不满,有什么担心,尽管说出来!&34;
人群一阵骚动,没想到这位大官这么和气。一个胆大的年轻人喊道:&34;官府要拆我们房子修路,就给那么点补偿,这不是要逼死我们吗?&34;
&34;对!补偿太少了!&34;
&34;我一家老小住哪儿去?&34;
&34;祖坟都在这里,怎么能搬?&34;
抱怨声此起彼伏。叶明耐心听着,等声音小了些才开口:&34;首先,我要向大家道歉。是我们工作没做好,没有提前跟大家充分沟通。&34;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愣住了。自古以来,哪有官员向老百姓道歉的?
&34;关于修路拆迁的事,我现在郑重承诺三点。&34;叶明竖起手指,&34;第一,所有拆迁户都会得到市价两倍的补偿;第二,愿意回迁的,等新房子建好后可以原址回迁,只需补差价;第三,暂时没地方住的,官府会安排临时住所。&34;
人群嗡嗡地议论起来,不少人脸色已经缓和了。那个白发老者激动地问:&34;侯爷,您说的可当真?真能让我们搬回来?&34;
&34;千真万确!&34;叶明从怀里掏出一卷图纸,让衙役帮忙展开,&34;大家请看,这就是改造后的城南规划图。不仅道路宽敞平整,还会修建统一的排水系统和公共花园。你们将来的房子,会比现在更结实、更干净!&34;
一个尖嘴猴腮的中年男子突然阴阳怪气地说:&34;画饼谁不会?官府的话能信吗?前年修水渠也说得好听,结果呢?&34;
叶明眯起眼睛看向说话的人:&34;这位兄台怎么称呼?也是这里的住户?&34;
那人眼神躲闪:&34;我、我是替街坊们说话&34;
&34;侯爷明鉴!&34;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婶喊道,&34;这孙二狗是孙员外家的管事,根本不住我们这儿!&34;
人群顿时哗然。叶明心里有数了——果然有人在背后捣鬼。
&34;各位静一静!&34;这时,武明堂突然跃上石碾子,站在叶明身旁。&34;我乃武明堂,今日在此见证,叶侯爷所说句句属实。&34;
听到武明堂的话语,众人都犹豫了起来,他们纷纷跪下行礼,那几个闹事的也不敢造次了。
叶明趁机说道:&34;这样吧,明天上午,我会派人在这里搭个棚子,专门接待各位咨询。每户人家的补偿标准、安置方案,都会白纸黑字写清楚,大家觉得如何?&34;
&34;侯爷仁厚!&34;
&34;谢侯爷开恩!&34;
&34;明天我一定来!&34;
见民心已稳,叶明又抛出一个重磅消息:&34;另外,我带了点新鲜玩意儿,给大家开开眼界。&34;
他示意随从搬来一个木箱,取出几块水泥板和一小袋水泥粉。
&34;这就是我们要用来修路的新材料,叫水泥。想必大家也知道安溪和安阳府中间的那条路,就是用水泥铺的。&34;
随后叶明让人拿来一桶水,现场演示如何搅拌水泥,&34;大家看,把它和水按比例混合,抹平后两个时辰就能初步硬化,一天后坚如磐石。&34;
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当叶明让人用铁锤敲打已经硬化的水泥板而纹丝不动时,连那几个闹事的都忍不住凑上来看。
&34;这、这比青石还结实啊!&34;白发老者摸着水泥板,手都在发抖。
&34;不止如此。&34;叶明笑道,&34;用水泥修的路面平整光滑,雨天不会泥泞,晴天没有尘土。沿街的商铺生意至少能好三成!&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人们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一个卖布的掌柜高声问:&34;侯爷,这路什么时候能修好啊?&34;
&34;主街道三个月内完工。&34;叶明给出明确时间表,&34;整个城南改造工程预计半年完成。到时候,这里将成为安阳府最繁华的商业区!&34;
在一片欢呼声中,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彻底缓和了。叶明留下几个吏员继续解答问题,自己和武明堂则骑马离开。
走出一段距离后,武明堂忍不住笑道:&34;爵爷,您这手&39;水泥戏法&39;真是绝了!那些老百姓看你的眼神,跟看神仙似的。&34;
叶明摇摇头:&34;老百姓其实很实在,只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会支持。我担心的是&34;
&34;是那个孙员外?&34;武明堂脸色沉了下来,&34;孙家是城南大户,靠着那片破房子收租子过日子。你这么一改造,断了他们财路啊。&34;
&34;不止如此。&34;叶明压低声音,&34;我怀疑孙家和赵通判有勾结。今天这事明显有人煽动,时机也太巧了。&34;
武明堂冷哼一声:&34;大人,那要不要我派人查查?&34;
&34;暂时不用打草惊蛇。&34;叶明思索道,&34;当务之急是把拆迁安置方案落实到位,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只要民心在我们这边,几个跳梁小丑翻不起大浪。&34;
黎明时分,安阳府的东城门楼上,叶明凭栏而立。初夏的风带着泥土的气息拂过面庞,他深吸一口气,望着城墙下已经集结的工人们。黑压压的人群像蚂蚁般有序排列,铁锹、镐头、扁担等工具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34;大人,各队已经点齐了。&34;工房主事钱大有小跑着登上城楼,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34;按您的吩咐,分成了二十个组,每组五十人。工具和材料也都分配到位了。&34;
叶明点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城墙砖:&34;各组组长都明白自己的任务了吗?&34;
&34;明白!&34;钱大有从怀中掏出一卷名单,&34;第一到五组负责主街道路基开挖;六到十组负责采石场的水泥原料运输;十一到十五组&34;
&34;好了。&34;叶明抬手打断他,&34;记住,今天是大工程第一天,不求快,但求稳。特别是路基开挖,一定要按我画的线来,不能有分毫偏差。&34;
&34;是!下官亲自盯着。&34;钱大有犹豫了一下,&34;只是侯爷,咱们真不用选个黄道吉日?民间都说今日&39;忌动土&39;&34;
叶明笑了:&34;钱主事,等咱们的路修好了,天天都是吉日。传令下去,开工!&34;
随着一声令下,二十面红旗同时挥动。刹那间,整个安阳府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镐头掘土的闷响,碎石碰撞的脆声,工人们整齐的号子,交织成一曲建设的交响乐。
叶明走下城楼,翻身上马,开始了一天的巡视。他首先来到城东的原料区,这里已经搭建起了十座高大的土窑,冒着滚滚白烟。
&34;侯爷!&34;一个满脸烟灰的工匠跑过来行礼,&34;按照您给的方子,我们试了三次,这次烧出来的水泥粉细多了!&34;
叶明蹲下身,捻起一撮新出炉的水泥粉在指间摩挲:&34;温度控制得怎么样?&34;
&34;按您说的,保持窑内&39;杏黄火&39;,不能发白。&34;工匠恭敬地回答,&34;就是产量还是上不去,一窑只能出三十担。&34;
&34;走,去看看。&34;叶明大步走向最近的一座窑。
窑口处,几个工人正用长铁钩往外扒烧好的熟料。叶明观察了一会儿,突然喊道:&34;停一下!&34;
工人们立刻停下动作。叶明捡起一块熟料,敲开看了看断面:&34;煅烧时间不够,中心还有生料。再加半个时辰,保持温度均匀。&34;
他又转向另一个正在粉碎熟料的区域:&34;粉碎机用得顺手吗?&34;
&34;回侯爷,太顺手了!&34;操作水轮粉碎机的年轻工匠眼睛发亮,&34;原来用石臼捣,一天也磨不了两担粉。现在这机器,一个时辰就能磨五担!&34;
叶明满意地点点头。这套利用水力的粉碎装置是他亲手设计的,虽然简陋,但比纯人工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离开原料区,叶明策马来到主街道的施工现场。这里已经挖开了一条三尺深的沟槽,工人们正在往底部铺设碎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