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77章 跨境风波显机锋 童心暖意化坚冰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跨境风波显机锋 童心暖意化坚冰

    清晨的阳光透过江城国际大厦的落地窗,将办公室里的茶渍与文件阴影拉得很长。李渊刚把修改好的“金线计划”运输应急预案发给周明,手机就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的“卡玛尔”三个字让他瞬间挺直了脊背——赞比亚南方物流的这位总经理,此刻的电话或许能解开过境费的僵局。

    “李,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卡玛尔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还夹杂着隐约的汽车鸣笛声,“新任交通主管姆贝基昨天召见我,明确说如果南方物流继续和你们合作,赞比亚所有的货运线路都会对我们限流。他背后的人,是欧洲矿业巨头‘北欧资源’的区域代表,他们给姆贝基承诺了一笔基建投资,条件就是让你们的铜矿运输线瘫痪。”

    李渊握着手机走到落地窗前,目光落在远处缓缓升起的朝阳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框:“‘北欧资源’具体有什么动作?他们有没有接触刚果(金)那边的选矿厂?”

    “暂时没有,但他们在卢萨卡的酒店里宴请了刚果(金)矿业部的几位顾问。”卡玛尔的声音压低了些,“我听说他们想以‘更高收购价’拉拢选矿厂的管理层,不过你们的选矿厂厂长姆巴利是个硬骨头,直接拒绝了。另外,我偷偷打听到,姆贝基的女儿在卢萨卡国际学校读书,下周有个‘国际文化日’活动,学校正在邀请各国企业赞助。”

    挂了电话,李渊转身时正好撞上端着早餐进来的苏瑶,她手里的餐盘里放着孩子们爱吃的三明治和热牛奶,看到李渊若有所思的神情,便把餐盘放在茶几上:“卡玛尔那边有消息了?”

    “嗯,‘北欧资源’在背后搞鬼,还拉拢了姆贝基。”李渊把卡玛尔的话复述了一遍,手指点了点茶几上的文件,“不过有个机会——姆贝基的女儿在卢萨卡国际学校,下周有文化日活动,我们或许能从这里入手。”

    苏瑶眼睛一亮,拿起牛奶递给李渊:“你是想赞助文化日?这主意好!上次李阳李悦在刚果(金)学校教孩子们折千纸鹤,当地媒体还报道过,要是能让孩子们带着中国元素去文化日,既讨姆贝基欢心,又能传播咱们的善意,比硬跟他谈政策管用多了。”

    正说着,休息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李阳揉着眼睛走出来,李悦跟在后面,小手里还攥着昨晚没折完的纸船:“爸爸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非洲呀?我想把纸船送给上次认识的黑人小朋友阿米。”

    苏瑶蹲下身,帮李悦理了理衣领:“悦悦要是想送纸船,我们可以多折一些,让周明叔叔先带去非洲,好不好?不过要是你们想亲自去,就得帮爸爸妈妈一个忙——下周卢萨卡有个文化日,你们能不能教当地的小朋友折中国的纸艺,再唱首中文歌呀?”

    李阳立刻挺直小胸脯,把书包往肩上一甩:“没问题!我还会背《静夜思》,可以教他们背古诗!”李悦也用力点头,把纸船举到李渊面前:“爸爸你看,我折的船还能浮在水上,到时候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学校的池塘里放船。”

    看着孩子们雀跃的模样,李渊心中的焦虑渐渐消散。他忽然想起去年在刚果(金)选矿厂,李阳把自己的文具盒送给了家里贫困的黑人男孩卡鲁,李悦则把妈妈给她买的发卡戴在了卡鲁妹妹的头上——那些看似稚嫩的举动,比任何谈判技巧都更能拉近人心。

    当天下午,苏瑶就联系了江城的手工协会,定制了一批彩色卡纸和中国结材料,又让秘书整理了适合儿童学的中文儿歌和简单的剪纸教程。李阳放学后特意留在书房,把《静夜思》抄在彩纸上,还在旁边画了月亮和故乡的房子;李悦则跟着苏瑶学折灯笼,虽然折坏了好几个,但最后终于成功时,她举着灯笼跑去找李渊,小脸上满是骄傲。

    与此同时,周明已经抵达赞比亚卢萨卡,他带着李渊准备的礼物——一套精装的中国古典绘本和江城特产的绿茶,先去拜访了卡玛尔。在南方物流的办公室里,卡玛尔看到绘本里的《西游记》插画时眼睛一亮:“我儿子特别喜欢神话故事,这些绘本他肯定爱读!”

    “这是李总和苏总的心意,还有些文具,是他们家孩子特意让我带来的,想送给文化日活动的小朋友。”周明把装满铅笔、橡皮和笔记本的书包递给卡玛尔,“李总说,文化日要是需要中国元素的展示,我们可以提供剪纸、书法作品,还能让国内的孩子们录段视频送过来。”

    卡玛尔立刻拿起电话,联系卢萨卡国际学校的校长:“校长先生,中国的‘金线计划’愿意全额赞助文化日,还会提供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和儿童表演视频,另外他们的两位小公子小公主,可能会亲自来现场和孩子们互动。”

    电话那头的校长显然很兴奋,连声答应会安排最好的展位。挂了电话,卡玛尔对周明竖起大拇指:“李总这步棋走得妙!姆贝基最疼他女儿,要是他女儿在文化日玩得开心,说不定过境费的事就有转机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天后,李渊带着苏瑶和孩子们抵达卢萨卡。刚下飞机,就看到卡玛尔举着写有“欢迎金线计划代表团”的牌子在出口等候,他身后还站着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正是卢萨卡国际学校的校长。

    “李总,苏总,孩子们一路辛苦了!”校长热情地走上前,弯腰和李阳李悦打招呼,“我听卡玛尔先生说,两位小朋友要在文化日表演节目,学校的孩子们都很期待呢!”

    李悦立刻把手里的纸灯笼递给校长:“校长爷爷,这是我折的灯笼,到时候可以挂在学校的礼堂里。”校长接过灯笼,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连声道谢。

    入住酒店后,李渊特意让苏瑶带着孩子们去商场买了些非洲传统的蜡染布料,准备让孩子们在文化日穿成“中西合璧”的模样。李阳挑了块蓝色的蜡染布,苏瑶给他搭配了白色的中式上衣,李悦则选了粉色的蜡染裙,配上苏瑶给她绣的荷花荷包,看起来既可爱又有特色。

    文化日当天,卢萨卡国际学校里彩旗飘扬,各个国家的展位前都围满了孩子和家长。中国展位前,李阳李悦穿着精心准备的衣服,桌子上摆着彩色卡纸、剪刀和中国结材料,周明和卡玛尔则在旁边帮忙展示剪纸作品。

    “这个怎么折呀?”一个皮肤黝黑的小女孩走到李悦面前,指着她手里的纸船问道。李悦立刻拿起一张蓝色的卡纸,一步一步教她折:“先把纸对折,再把角折到中间,像这样……”小女孩学得很认真,虽然折得有些歪,但最后看到自己的纸船时,还是高兴得跳了起来。

    不远处,李阳正拿着《静夜思》的彩纸,教几个黑人小男孩背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孩子们的中文发音有些生硬,但跟着李阳一遍遍地念,渐渐也能完整背下来。

    突然,人群一阵骚动,只见姆贝基带着女儿走进了学校。他的女儿扎着羊角辫,穿着白色的连衣裙,看到中国展位前热闹的场景,便挣脱爸爸的手,跑向李悦的方向。

    “我能折个纸鹤吗?”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道。李悦立刻拉着她的手,递给她一张红色的卡纸:“当然可以!我教你折会飞的纸鹤。”

    姆贝基站在不远处,看着女儿跟着李悦认真折纸的模样,脸上的严肃渐渐褪去。苏瑶见状,便拿着一本《西游记》绘本走过去,递到姆贝基面前:“姆贝基先生,这是中国的经典神话故事,里面讲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您要是不介意,可以送给您的女儿。”

    姆贝基接过绘本,翻了几页,看到孙悟空打妖怪的插画时,嘴角微微上扬:“我小时候也听过类似的故事,没想到中国也有这么有趣的神话。”

    “其实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共通之处,就像中非之间的友谊,都讲究真诚和互助。”李渊适时走过来,递给姆贝基一杯绿茶,“‘金线计划’不仅想运输铜矿,更想把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带过来,同时也把非洲的特色产品带回中国。我们在刚果(金)建的供水站,下个月就能竣工,到时候能解决周边三个村庄的饮水问题,后续还计划在赞比亚建类似的项目。”

    姆贝基喝了口绿茶,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和孩子们一起放纸船的李阳李悦身上,语气缓和了许多:“我听说了你们的供水站计划,卢萨卡郊区也有几个村庄缺水,要是你们愿意合作,我可以协调政府提供土地。至于过境费……”他顿了顿,看着李渊,“我会重新评估,不会让‘北欧资源’的人影响赞比亚和中国的合作。”

    夕阳西下时,文化日活动接近尾声。李阳李悦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在学校的池塘里放纸船,五颜六色的纸船在水面上漂着,像一颗颗承载着友谊的星星。姆贝基的女儿把自己折的纸鹤送给了李悦,还邀请她下次来家里做客。

    返程的车上,李悦靠在苏瑶怀里,手里攥着纸鹤,小声说道:“妈妈,非洲的小朋友好可爱,我下次还想来。”苏瑶摸了摸她的头,看向身边的李渊,两人相视一笑——这次跨境危机的化解,没有激烈的谈判,没有复杂的计谋,而是靠孩子们的童心和真诚的善意,融化了坚硬的隔阂。

    回到酒店,李渊收到了周明发来的消息:“‘北欧资源’的代表已经离开赞比亚,姆贝基同意将过境费恢复到之前的标准,还承诺会加快运输审批速度。”苏瑶凑过来看消息,笑着说:“看来有时候,‘软办法’比‘硬手段’更管用。”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目光望向窗外的夜空,卢萨卡的星星格外明亮:“因为我们走的是心。‘金线计划’这条线,不仅要连接资源,更要连接人心。无论是供水站、学校,还是孩子们的纸船纸鹤,都是这条线上的‘珍珠’,能让这条线更坚固、更温暖。”

    深夜,孩子们已经睡熟,李渊和苏瑶坐在酒店的阳台上,讨论着深加工基地的规划。苏瑶拿出平板电脑,展示着国内设计院发来的图纸:“江西铜业那边已经同意合作,他们会派技术团队过来,培训当地的工人。我们还计划在基地旁边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铜矿加工人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