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月下谋局破困局 金线延绵续新篇
月光如练,透过落地窗洒进李渊位于江城国际大厦顶层的办公室,将趴在沙发上熟睡的李阳、李悦兄妹俩裹上一层柔和的银辉。苏瑶轻手轻脚地从书房取出薄毯,小心翼翼地盖在孩子们身上,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了空气中浮动的温馨。李渊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指尖夹着一份刚刚打印好的“金线计划”阶段性报告,目光透过玻璃望向江城夜晚的万家灯火,眉头却微微蹙着——报告末尾那组用红色标注的数据,像一根细刺扎在他心头。
“还在想刚果(金)铜矿运输线的事?”苏瑶走过来,将一杯温热的普洱茶放在李渊手边的茶几上,指尖轻轻触碰到他紧绷的肩线,“孩子们都睡熟了,有什么事,我们慢慢说。”
李渊转过身,将报告递给苏瑶,指尖落在“运输成本超预算17”的条目上:“上周暴雨冲毁了卢本巴希到利卡西的临时便道,现在只能绕行赞比亚境内的货运专线,不仅路程多了两百多公里,赞比亚方面还临时提出要增加20的过境费。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下个月运往国内的铜精矿就要延误,国内几家合作的车企很可能要面临原材料短缺。”
苏瑶接过报告,逐页翻看,目光在涉及中非联盟伙伴的条款上停顿片刻:“之前不是和赞比亚的‘南方物流’达成过合作意向吗?他们的总经理卡玛尔上个月来江城考察时,还特意提到可以协助协调当地政府的过境审批,怎么突然变卦了?”
“卡玛尔那边传来消息,赞比亚交通部门的新任主管是前总统的亲信,背后有西方资本的影子。”李渊走到沙发边,轻轻拨开李阳额前的碎发,声音压得更低,“有人在暗中给‘南方物流’施压,要么终止和我们的合作,要么就抬高过境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冲着‘金线计划’来的。西方那几家矿业公司一直盯着刚果(金)的铜矿资源,我们的运输线一旦出问题,他们就能趁机抢占市场。”
窗外的月光似乎也变得微凉,苏瑶放下报告,走到李渊身边,目光坚定:“既然是冲着‘金线计划’来的,我们就不能退。这条线不仅关系到国内的原材料供应,更关系到刚果(金)当地上千工人的生计——我们在卢本巴希建的选矿厂,现在每天能解决三百多个家庭的就业,要是运输线断了,选矿厂就得停工,那些工人怎么办?”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我没打算退。明天一早,我让周明去赞比亚一趟,他跟着我在非洲待过五年,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卡玛尔也打过交道,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另外,我已经联系了国内的‘中铁建’,他们在非洲有成熟的基建团队,看看能不能尽快修复被冲毁的便道,哪怕先修一条临时的砂石路,也能缓解当前的运输压力。”
“光靠周明和‘中铁建’还不够。”苏瑶忽然想起什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昨天我收到中非发展基金的邮件,他们愿意为‘金线计划’追加两亿美元的专项贷款,条件是我们要在未来三年内,在刚果(金)、赞比亚边境修建三座跨境供水站,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既能用贷款缓解运输线的资金压力,又能通过民生工程拉近和当地政府的关系,说不定能反过来推动过境费的问题解决。”
李渊眼睛一亮,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这个提议好!供水站的建设不仅能帮到当地百姓,还能为‘金线计划’树立更好的口碑。之前我们在坦桑尼亚建的学校和医院,就帮我们赢得了当地政府的信任,这次修供水站,说不定能让赞比亚的新主管改变态度。”
就在这时,沙发上的李阳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喊了一声“爸爸”,李渊立刻放轻声音,走到沙发边坐下,轻轻拍着儿子的后背。李悦也被哥哥的声音吵醒,揉着眼睛坐起来,看到父母都在,立刻扑进苏瑶怀里:“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再去非洲呀?我想再去看大象,还有上次认识的那个黑人小朋友,他还说要教我跳他们的传统舞呢。”
苏瑶抱着女儿,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等爸爸把工作上的事处理好,我们就去好不好?到时候我们还去卢本巴希的选矿厂,看看叔叔阿姨们是怎么把石头变成亮晶晶的铜矿石的。”
李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靠在苏瑶怀里又睡着了。李渊看着两个孩子熟睡的脸庞,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当年从特种部队退役后,之所以选择投身中非合作项目,就是希望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和平、更包容的世界。而“金线计划”,就是这个愿望的载体——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中国与非洲的资源运输线,更是一条传递友谊、承载希望的“幸福线”。
“对了,还有件事要跟你说。”苏瑶想起白天的会议,“刚果(金)的矿业部长下周要率团来中国访问,重点考察我们的‘金线计划’。他们希望我们能在当地建立一个铜矿深加工基地,把铜精矿在当地加工成铜管、铜板,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样既能提高当地的产业附加值,又能为他们培养更多技术工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提议我早就考虑过。”李渊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深加工基地的建设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我们可以联合国内的‘江西铜业’一起合作——他们有成熟的深加工技术,我们有当地的资源和人脉,双方合作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实现共赢。等矿业部长来了,我们可以详细谈谈这个方案,争取把深加工基地纳入‘金线计划’的二期工程。”
月光渐渐西移,办公室里的时钟指向了深夜十一点。苏瑶起身,将孩子们抱进隔壁的休息室,李渊则重新拿起“金线计划”的报告,在电脑上修改着明天要发给周明的指令——他在邮件里特意加了一条,让周明带些江城的茶叶和丝绸作为礼物送给卡玛尔,还有当地学校需要的文具,“礼轻情意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往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等苏瑶回来时,看到李渊还在电脑前忙碌,便走过去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别太累了,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处理。‘金线计划’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我们得一步一步来,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联盟伙伴们愿意跟我们一起干,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渊关掉电脑,握住苏瑶的手,目光望向窗外那片被月光照亮的夜空:“你说得对。当年我在非洲执行任务时,曾在沙漠里迷路,是当地的牧民给了我水和食物,帮我找到了归途。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中非之间的友谊,不是靠金钱和利益堆起来的,而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守望相助。‘金线计划’这条线,我们不仅要把它修在非洲的大地上,更要修在中非人民的心里。”
两人并肩站在落地窗前,月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与沙发上孩子们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构成一幅温馨而坚定的画面。没有人知道,“金线计划”未来还会遇到多少挑战——可能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可能是西方资本的暗中阻挠,可能是当地政策的临时变动,但此刻,李渊和苏瑶的心中都充满了信心。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国内强大的企业联盟作为支撑,身边有中非伙伴的并肩同行,怀里有需要守护的家人,更有中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这条连接中国与非洲的“金线”,早已不是一条简单的运输线,它是希望的象征,是友谊的见证,是无数人用汗水和信任编织起来的“幸福纽带”。
夜色渐深,江城的灯火渐渐熄灭,但李渊办公室的灯光却依旧亮着——那是为“金线计划”点亮的希望之光,是为中非友谊点亮的温暖之光。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束光将照亮非洲的草原和沙漠,照亮中国的工厂和田野,照亮无数家庭的幸福之路,书写出更多关于信任、关于合作、关于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而李渊、苏瑶和他们的孩子们,也将在这条“金线”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职场传奇与家庭温情。
喜欢兵王归回请大家收藏:()兵王归回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