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75章 中非携手育新苗,家庭温情暖征途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中非携手育新苗,家庭温情暖征途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李渊家的客厅里。李阳和李悦正围在茶几旁,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包包蔬菜种子——这些是肯尼亚基地寄来的有机蔬菜种子,阿莫斯在信里说,希望孩子们能亲手种下,感受作物生长的力量。

    “爸爸,你看这个番茄种子好小啊,真的能长出大番茄吗?”李悦举着一粒种子,仰起小脸问。李渊走过去,蹲下身帮她把种子放进育苗盆,笑着说:“当然能,就像肯尼亚基地的作物一样,只要用心照顾,它们就会慢慢长大。等咱们种出来,还能送给邻居长长,让他们也知道非洲有机种子的厉害。”

    苏瑶端着早餐从厨房出来,听到父女俩的对话,补充道:“下午我联系了郊外的有机农场,咱们可以把这些种子种在农场的试验田里,还能请农场的技术员教咱们怎么培育。”李阳立刻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我还要把培育过程记下来,写成‘种子成长日记’,发给肯尼亚的小朋友们!”

    吃完早餐,一家人驱车前往有机农场。农场里绿意盎然,技术员早已在试验田旁等候。他接过种子,耐心地教孩子们翻土、播种、浇水,还讲解了有机种植的注意事项:“这些非洲有机种子很耐旱,但需要充足的阳光,浇水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李阳认真地记着笔记,李悦则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土里,嘴里还小声念叨:“小种子快长大,长出好吃的蔬菜吧。”李渊和苏瑶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模样,相视一笑——这段时间因为联盟事务和肯尼亚基地的事,夫妻俩难得有这样完整的时间陪伴孩子,这样的温馨时刻,让两人都格外珍惜。

    下午,李渊接到了国际有机农业协会的电话,对方邀请“金线计划合作联盟”参与下个月在非洲坦桑尼亚举办的“中非有机农业论坛”,希望李渊能在论坛上分享联盟应对灾害的经验,同时和非洲各国的农业部门探讨深化合作的方案。

    “坦桑尼亚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这次论坛是个好机会,咱们可以把‘金线计划’的模式推广到更多非洲国家,”李渊挂了电话,和苏瑶商量,“不过下个月正好是阳阳学校的亲子活动月,我担心又要错过。”

    苏瑶知道李渊心里的愧疚——之前因为去日内瓦参加大会,他就错过了李阳的数学竞赛颁奖。她握住李渊的手,轻声说:“论坛的事很重要,我陪你一起去,咱们尽量提前安排好行程,争取赶回来参加阳阳最后一场亲子活动。至于孩子们,我已经和我妈商量好了,这段时间让她来家里帮忙照看。”

    李渊心里一暖,紧紧握住苏瑶的手。结婚这么多年,苏瑶总是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最坚定的支持和最贴心的理解,这份默契和包容,是他能安心推进“金线计划”的最大底气。

    接下来的日子,夫妻俩开始忙碌地筹备坦桑尼亚论坛的事宜。苏瑶负责整理联盟的合作案例和灾害应对资料,李渊则和联盟各企业负责人沟通,确定论坛上要推出的“中非有机农业合作新方案”——方案里不仅包含种植技术共享、农产品销售渠道搭建,还增加了“农业人才培训计划”,打算在非洲建立十个农业培训基地,为当地培养专业的有机农业人才。

    一天晚上,李渊在书房整理资料时,发现桌角放着一张纸条,是李阳写的:“爸爸,我知道你和妈妈要去非洲工作,我会照顾好妹妹,还会每天去农场照看种子,等你们回来,就能看到小芽芽啦!”纸条下面,还画着一个笑脸和一颗发了芽的种子。

    李渊拿着纸条,心里满是感动。他走到孩子们的房间,看着熟睡的两个小身影,轻轻为他们掖好被子。他知道,自己和苏瑶的努力,不仅是为了“金线计划”,更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榜样,让他们懂得责任与担当,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出发去坦桑尼亚的前一天,一家人特意去了有机农场。之前种下的种子已经冒出了嫩绿的小芽,李阳蹲在田埂旁,小心翼翼地给小芽浇水:“小芽芽,我要和爸爸妈妈去非洲啦,你要好好长大,等我回来哦。”李悦则把自己画的小太阳贴在试验田的牌子上,笑着说:“小太阳会保佑小芽芽健康长大的!”

    坦桑尼亚的论坛现场,气氛热烈。来自非洲二十多个国家的农业官员、专家和农户代表齐聚一堂,当李渊介绍“金线计划”在肯尼亚基地遭遇灾害后,联盟企业齐心协力快速恢复生产的案例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我们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灾害,但是因为没有技术和资金支持,损失特别大,”一位来自乌干达的农户代表站起来说,“请问‘金线计划’的模式,能复制到我们国家吗?我们也想种有机作物,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李渊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们这次带来的‘农业人才培训计划’,就是为了帮助更多非洲国家培养自己的农业人才,再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适合的种植方案。只要大家愿意,我们随时可以派技术人员去乌干达考察,推进合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论坛期间,李渊和苏瑶还和坦桑尼亚农业部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在坦桑尼亚建立两个有机种植基地和一个农业培训基地。坦桑尼亚农业部部长握着李渊的手说:“我们早就听说了‘金线计划’的大名,今天终于有机会合作,相信在你们的帮助下,坦桑尼亚的有机农业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论坛结束后,李渊和苏瑶特意去了坦桑尼亚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农户大多靠种植玉米和木薯为生,产量低,收入也不稳定。当苏瑶把带来的有机种子分给农户们,教他们怎么播种时,一位名叫卡玛的老奶奶拉着她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中国朋友。如果这些种子能长出更多的粮食,我的孙子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李渊看着农户们脸上充满期待的笑容,心里更加坚定了推进“金线计划”的决心。他知道,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个种植基地,都能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而他和苏瑶,还有联盟的伙伴们,就是要把这些希望和改变,带到非洲的每一个角落。

    在坦桑尼亚的最后一天,李渊和苏瑶收到了李阳发来的视频。视频里,有机农场的小芽已经长得很高了,李阳拿着“种子成长日记”,兴奋地说:“爸爸,妈妈,小芽长到五厘米了!技术员说,再过一个月就能开花结果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

    苏瑶看着视频里的李阳,眼眶有些湿润:“我们明天就回去,一定赶得上你的亲子运动会。”挂了视频,李渊握住苏瑶的手:“谢谢你,一直陪着我,还帮我兼顾着家里。”苏瑶笑着说:“咱们是一家人,本来就该一起分担。而且,看到你为‘金线计划’这么努力,看到非洲的农户们能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第二天,夫妻俩如期回到国内。刚到家,李阳和李悦就扑了上来,抱着他们的脖子撒娇。李阳还特意把“种子成长日记”递给李渊:“爸爸,你看,我每天都记了小芽的生长情况,还有技术员教我的小知识。”李悦则拉着苏瑶的手,往有机农场的方向走:“妈妈,咱们去看看小芽吧,它肯定又长高了!”

    周末的亲子运动会上,李渊陪着李阳参加了接力赛,苏瑶则和李悦一起跳了亲子舞蹈。看着孩子们在赛场上开心的笑容,夫妻俩心里满是幸福。运动会结束后,一家人又去了有机农场。之前种下的种子已经开花了,黄色的番茄花、白色的生菜花在阳光下格外好看。

    “等这些蔬菜成熟了,咱们可以办一个‘有机蔬菜分享会’,邀请邻居和联盟的叔叔阿姨们来尝尝,”李阳兴奋地说,“还要把一部分蔬菜寄给肯尼亚的阿莫斯叔叔和小朋友们,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种的非洲种子长出来的蔬菜!”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点头同意。他们知道,这个小小的“有机蔬菜分享会”,不仅是孩子们的心愿,更是“金线计划”温暖传递的缩影——从非洲到中国,从种子到蔬菜,从一个家庭到无数个家庭,这条“金线”正用最温柔的方式,连接起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传递着希望与友谊。

    接下来的日子里,联盟按照在坦桑尼亚论坛上的计划,开始在乌干达、卢旺达等非洲国家推进合作。技术人员陆续进驻当地,考察土壤和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方案;农业培训基地也开始建设,第一批培训课程预计在三个月后开课。

    与此同时,李阳和李悦也没闲着。他们每天都会去有机农场照看蔬菜,还把“种子成长日记”整理成小册子,寄给肯尼亚、坦桑尼亚的小朋友们。收到小册子的非洲小朋友们,也纷纷回信,分享自己种植作物的故事,还寄来了当地的手工艺品。

    一个月后,有机农场的蔬菜终于成熟了。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生菜、胖乎乎的黄瓜挂满了枝头。一家人办了一场热闹的“有机蔬菜分享会”,邻居们和联盟的伙伴们都来了。大家品尝着新鲜的蔬菜,听李阳和李悦讲非洲种子的故事,听李渊和苏瑶讲“金线计划”的历程,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分享会结束后,李渊和苏瑶把一部分蔬菜打包,寄给了非洲的合作伙伴们。阿莫斯收到蔬菜后,特意发来视频,视频里,肯尼亚基地的员工们围着蔬菜,开心地品尝着,娜奥米笑着说:“这是我们自己的种子长出来的蔬菜,味道真好!谢谢李阳和李悦,也谢谢联盟的所有朋友!”

    看着视频里的景象,李渊和苏瑶心里满是欣慰。他们知道,“金线计划”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份温暖的连接,有家人的支持,有联盟伙伴的携手,有中非人民的信任,这条“金线”就会一直延伸下去,在非洲的田野上,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更多人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收获幸福的果实。

    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着墙上贴满的照片——有非洲农户丰收的笑脸,有联盟伙伴开会的场景,有孩子们在有机农场的身影,还有一家人在坦桑尼亚的合影。李悦靠在苏瑶怀里,轻声问:“妈妈,咱们以后还会去非洲吗?我还想和非洲的小朋友们一起画画,一起种蔬菜。”

    苏瑶抚摸着李悦的头,笑着说:“会的,等你和哥哥放假了,咱们一家人一起去非洲,去看看咱们的种植基地,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还要把咱们种的蔬菜种子,带给更多非洲的家庭。”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看着两个孩子期待的眼神,坚定地说:“不仅是蔬菜种子,咱们还要把技术、把希望,带给更多的人。让‘金线计划’成为中非合作的桥梁,让更多的家庭过上好日子。”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一家人的身上,温馨而美好。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没有人知道,“金线计划”未来还会遇到多少挑战,但所有人都相信,只要一家人携手同心,只要联盟伙伴并肩同行,只要中非人民守望相助,这条连接希望与友谊的“金线”,就会永远闪耀在非洲与中国的大地上,书写出更多温暖而动人的故事。

    喜欢兵王归回请大家收藏:()兵王归回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